7月17日,是我随队出征三下乡的第五天;五天里体会过了酷热难耐、蚊虫叮咬以及夜不能寐后,我便渐渐地适应了在新地小学三下乡的生活。古人尝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于是在安定下来后我便对下乡五日的生活感悟进行总结与对比反思,其中最深刻的一点便是自己从前年纪尚小的不成熟不知性不知足上的反思。
彼时尚幼,我就读于东莞市厚街桥头小学。那是所门前挂满各种示范学校的牌子,设施完备,规模宏大的学校。但当时的我幼稚且厌世,不是抱怨学校这不好,便是抱怨老师那儿差;这种性格在我成长经程中从未得到过丝毫改变,直至这几日,在新地小学下乡的我才有了些许感悟:
学校,无论设施是否先进、规模是否宏伟、老师是否精英,都是孩子们学习的殿堂,它肩负着学生学习的重担,支撑着学生进步的阶梯,立着学生走向成功的桥梁。
我们或许做不到“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浩大工程,但“启悟”实践队下乡的五天里,让我明白了:学校是学生的另一个家园,老师是学生在这个家里的一群家长;少抱怨学校,知足常乐;少抱怨老师,家和学业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