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当大家每天追着微博查看案件进展后得知,女孩章子欣的尸体在海里被发现后,一切希望都破灭了。
这个原本过完暑假,就可以开开心心去校园上学的女孩,却永远没有了这个机会。
对于这个结果,几乎所有关注此事的网民都陷入了愤怒,有人骂变态的租客,有人骂缺乏警惕的爷爷奶奶,也有人骂生完孩子就不管不顾的父母。
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女孩能这么轻易地答应跟着陌生人走?为什么爷爷奶奶又能如此放心地把孙女交给两个仅相处几天的陌生租客?
游客表示,章子欣的奶奶淳朴善良,对前来游玩的陌生人也洋溢着热情和善意。
而从小缺少玩伴的子欣,更是常常拉着游客一起玩,还会保护游客,不让小狗欺负他们。
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当爷爷奶奶看到孙女和两名租客玩得那么开心,加之自己所接触的也都是善良好心之人时,会对租客放松警惕了。
在对章子欣家人的采访中,父亲章军说到,欣欣是一个警惕性比较高的孩子,按道理不会随意跟两个陌生人走。
采访中还透露:子欣的母亲,在她四岁时,就离开了家,而父亲为了养家糊口,不得不独自前往天津打工。
住在人烟稀少的山上,年幼的子欣也没有什么玩伴,无聊的时候,只能把爸爸买的布娃娃排成一排,对着它们聊天说话。
常年与孤独为伴的子欣,遇到两个愿意陪她玩耍,还送她礼物的租客,于是慢慢放下了戒备心。
的确,对于子欣这样的家庭,父母多半是放下饭碗就养不起孩子,拿起饭碗就陪不了孩子。
但是在中国,仍然不乏这样的父母:他们明明可以陪伴孩子,却习惯让自己形同虚设,不愿传递任何心理支持的正能量。
02
之前在微博上看到过一个戳心的广告短片,叫《熊孩子,好孩子》。
短片里,几个大人带着自己的孩子聚在一起。孩子在一旁玩耍,大人们便纷纷聊起了自家熊孩子捣过的乱。
程序员爸爸说,自己熬了一个礼拜写的程序,只离开了座位一小会,就被孩子破坏了。
爱美的妈妈说,女儿每次在自己做面膜的时候,就把那些还没拆封的面膜全部拆了铺在地上。
画家妈妈说,自己在做画画直播的时候,画作只进行到了一半,一眨眼功夫,就被孩子画糊了。
破坏爸爸程序的孩子说,因为爸爸总是在电脑面前敲敲打打,没时间陪自己,为了“帮”爸爸尽快完成工作,于是趁爸爸去上厕所的时候,学着爸爸的样子敲打键盘……
破坏妈妈面膜的孩子说,因为妈妈做面膜时总是说:“等妈妈的面膜干了,我就给你讲故事!”于是,为了让妈妈的面膜干得快一点,孩子“机智”地把所有的面膜都拆了,铺开晾干……
画家的孩子,因为每次直播画画的时候,就好久不理自己,为了让妈妈的画作完成得快一些,便自己拿起画笔“帮”妈妈完成了。
最后,程序员爸爸无意间听到了孩子们聊天,才发现,原来自己根本不了解自己的孩子。
这是一个很写实的短片。
73%的父母会因为工作原因取消与孩子的约定,二成父母表示完全没有时间陪伴孩子,能够保证足够时间陪伴孩子的父母只有三成。
拥有童年玩伴的儿童不到一半,而接近三分之二的儿童与手机、ipad为伴。
这个调查把父母分成了三个级别:
初级父母:做到做饭、接送等照顾孩子的日常生活;
进阶父母:做到了辅导孩子学习、培养生活习惯,一起参加亲子活动等;
高阶父母:做到重视与孩子的情感沟通。
其中,初级父母占比21%,进阶父母占56%,仅有二成家长达到了高阶父母的级别。
下面这些熟悉的托辞,你一定听过不少:
“等我不忙了,妈妈就带你去游乐园!”
“等我不忙了,爸爸就陪你一起堆积木!”
“等我不忙了,就和你玩游戏!”
.......
多少亲子关系,就在这一次次“等我不忙了”之中慢慢瓦解?
03
广告短片的最后,有一句话令人深思:孩子想什么,用心陪伴才懂。
一项关于孩子学业成就的研究发现,与父母的智力或收入相比,与家人共度美好时光的影响更大。父母花更多的时间在孩子身上,孩子就会越聪明。
美国前总统奥巴马曾说:“我不会做一辈子的总统,但我一辈子都要做好一位父亲。”
于是,女儿学游泳,他亲自当教练;女儿放暑假想去游乐园,他抽时间陪同。
他会认真对待女儿的每次生日,也会在长达21个月的总统候选期间,坚持参加孩子的每一次家长会。
最后,女儿从一个被爸爸宠爱的小萝莉,成长为哈佛的高材生,爱好广泛,自信得体,让人艳羡。
那么,什么样的陪伴,才算是有效的陪伴?
伴,父母和孩子在一起,不仅为孩子的发展提供支持,也能通过与孩子互动,不断反观自己,实现父母的自我成长。
有效的陪伴,是能够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给予他们充分的关注和欣赏,全心全意,倾情融入,而不是待在一起,各顾各的。
汤姆和罗拉是一对夫妻,他们有一个女儿,叫金姆。
金姆只有5个月大时,母亲罗拉就充分表示出了自己对孩子的尊重。
比如,在给她穿衣服的时候,罗拉会拿着两条小小的灯芯绒背带裤问她:“今天你想穿哪条?蓝色的还是黄色的?”
虽然金姆并不明白妈妈的意思,两只摇摆的手碰巧碰到了其中的一条,就当作是对罗拉的回答。
但罗拉却坚持认为,总有个时候,女儿会发现自己抓到哪条就穿哪条,明白自己是有选择的。
这样征求意见的行为,是为了让孩子尽早知道自己可以选择,父母也会注意她的选择。
罗拉想要向孩子传递的是:我尊重你,并欣赏你作为普通人的正当需求和偏好。
随着孩子慢慢长大,汤姆和罗拉也尽可能让她参与了更多的决策,小到晚上做哪种披萨,大到去哪度假、选宾馆、安排预算等。
到了孩子上高中的年纪,当其他家长还在抱怨自己青春期的孩子缺乏责任感、不爱交际时,罗拉和汤姆的孩子已经甩开其他孩子几条大街,在优秀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了。
04
《达摩教养法》中提到:我们欣赏孩子的才华时,孩子会沐浴在我们高质量的积极关注中。我们只须关注孩子,欣赏孩子做的事情,就能强化孩子的优秀品质。
有效的陪伴,必须以孩子的需求为导向。
你充满爱意的陪伴,是孩子安全舒适的避风港,也是他通往成功之路的垫脚石。
精读君在终身成长词典的词条《106:罗森塔尔效应》中提到:在充满信任和赞赏的环境中,人们容易受到启发和鼓励,自我认知良好,行动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最终做出更好的成绩。
孩子的一生是一部无法回看的电视剧。父母是孩子唯一的观众。连续剧你不看,我们可以补,但孩子的人生是补不回的。别抱怨家有熊孩子,熊孩子和好孩子之间的距离,其实就隔着一个称职的父母。
龙应台说:父母也是有“有效期”的,而且很短,只有十年。孩子十岁以后,任凭父母百般努力、拼命补偿,也无济于事,因为你们过期了。
教育没有捷径,只有肯花时间陪孩子,你的孩子才会渐渐长成你希望的样子。
106:罗森塔尔效应653:善意171:启发215:自我认知179:抱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