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亦婷
一定要学会爱自己,只有学会爱自己这门课程,才能更好的去爱自己身边的人,才能更好的跟原生家庭和这个世界和解。“谁都想生在好人家,可无法选择父母。发给你什么样的牌,你就只能尽量打好它。”
——东野奎吾
-01-
“原生家庭”这个词对于很多人而言,也许并不陌生,而且它带给我们的似乎有着天生的疼痛感。
前一段时间,看了一部反向非常热烈的影片《何以为家》,这部电影一上映,就成了真正的票房黑马,它的成功绝非偶然,是因为影片的真实性和正视原生家庭题材的选定,让人们有了很强的代入感。
“我要控告我的父母,因为他们生下了我。”
影片中,扎因是一个在难民营长大的孩子,没有身份,甚至自己的年龄都是靠推测的,一家人生活在简陋的小房间里,父母为了有安稳的住处,不惜让11岁的女儿嫁给房东的儿子,扎因挣扎过、反抗过却无力阻止父母的决定,为了逃离自己的原生家庭,他毅然决然离开,开启了自己的流浪之旅,而他们的父母依然在生孩子。
他的父亲在法庭上曾经哭丧着脸说:“你的孩子将是你的脊梁,”他把孩子当作希望,所以他不断生孩子,但是他却没有能力去抚养孩子,更没有意愿为孩子创造任何希望。
影片之外,扎因的扮演者就是叙利亚难民,同样12岁,导演从难民营里找到了他,根据他的亲身经历,将一幕幕动人的画面,通过光影呈现在我们面前。
“我希望大人听我说,我希望,无力抚养孩子的人,别再生了。”
其实,通过影片折射出来的只是原生家庭的一小部分,更多的原生家庭带给我们的伤痛,远不止“无力抚养”这么简单,更多的是“无心抚养”。从殴打、性侵等身体伤害,带给我们更多的是谩骂、歧视、冷落带给我们的心灵创伤,甚至有些时候,这些伤害会跟随我们一辈子。
-02-
敢于正视原生家庭带给你的伤痛
如今在事业方面取得很大成功的姜文,却有着一段不堪回首的成长时光。他曾坦言自己人生最大的失败就是没有处好和母亲的关系。
为了讨母亲欢心,姜文做了很多努力。努力考上中戏,但是当他满心欢喜的把中戏的录取通知书递到妈妈面前时,妈妈表情用力把通知书扔到一边,并且语气严厉地指着地上的盆子说:“你还有一盆衣服没有洗呢,不要跟我聊这个。”
直到自己慢慢长大,姜文用努力和行动证明自己的优秀,就是想得到母亲的热认可,但是母亲似乎怎么都高兴不起来,对于他取得的任何成绩,都没有给过任何言辞上的认可。
无法取悦母亲,无法让母亲为自己感到骄傲,成了姜文心中永远的痛点,甚至母亲离开以后,他在内心久久不能释怀。
他们家有两个男孩,他是家里的老大,在他从小的记忆中,父亲一直对他冷嘲热讽,对于他做的任何事情或者自己喜欢的东西,没有过一次肯定,总是对他各种语言上的打击。
他成绩没有考好,爸爸就会说他比较笨,他喜欢打篮球,爸爸就会说他不务正业,还曾恐吓他如果再去打篮球就打断他的腿。长此以往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让朋友变得及其敏感和不自信,别人稍有一点对他不满意,他就会想象自己多么糟糕。
从小父母对于他总是呼来喝去,甚至零花钱都是少之又少,所以他对金钱看得格外重要,即使长大了依然如此,只要身上钱不多,他就会各种焦虑,极度缺乏安全感。
后来他和相恋2年的女友准备结婚,对于年纪尚轻的他来说,他还没有能力承担起一个家庭的责任,于是他向父亲帮忙,请求父亲能借给他一些钱,给他一些帮助,但是却被父亲冷冷地一句“没钱”打发了。
那时的她心灰意冷,他恨她的父亲,恨他带给他的伤痛和冷漠,但同时他又是幸运的,因为他的女友善解人意,也是因为女友的不断鼓励和支持,如今的他已经可以和父母坐在一起谈笑风生。
在《自私的父母》一书中,列举了10项最容易使你受伤害的信念,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得到别人的认可。”
可能在你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因为不够细心忽略了对你的支持和认可,让你一度认为自己不够好,但是请你记得,有些伤痛虽然可能不会被遗忘,但是你要勇于去正视它,直面伤痛才能更好的成长,才能跟过去的家庭和解。
-03-
董卿在很多场合谈到过父亲的教育方式,并使用了这样的描述,“很难想象一个知识分子可以对自己的独生女儿这样苛刻。”
“不让我照镜子,不让妈妈给我买新衣服,不能有任何的文体活动。”
父亲有一句名言:“马铃薯再打扮也是土豆“,有时间照镜子还不如多看书。
不仅在学业上高标准严要求,从高一到高三,父亲还让董卿每个寒暑假必须去打工。“我当时只有15岁,第一天到宾馆当清洁工,10个房间,20张床,一个人打扫。”而她每天的收入只有区区一块钱 。太累的时候,她曾经委屈地大哭,父亲只是说:“再坚持一下”。
种种严苛,日复一日内化成董卿的自我要求,让她至今都很难对自己满意,一件事情如果跟别人做得差不多好,或者只比别人好一点儿,是绝对不行的。
“我要做的比别人好很多很多,我才觉得踏实”。
即便在公众眼中已经足够成功,她却仍然时不时就会产生自卑情绪。
慢慢成年的过程,也是董卿与父亲达成和解的过程。
她了解到,父亲的严格是源于早年贫困的经历,他相信人生必须要吃苦才能有收获,所以即便生活条件好了,也一定要让女儿时时刻刻牢记吃苦的感受。只是父亲没有想过,那样的重压是女儿当时承担不起的。
好在,看见就是疗愈的第一步,董卿也在成长的过程中了解到了父亲的良苦用心,接纳了父亲的不完美。
-04-
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曾说:“一个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种联系可能影响他的一生。”
毛晓彤是一名年轻的演员,如今的她事业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自己的物质生活也越来越好,但是殊不知这光鲜亮丽的背后,离不开她的坚持和强大的信念做支撑。
毛晓彤在10个月大的时候,父母正式办了离婚手续,从此毛晓彤就跟妈妈相依为命,在缺失父爱的环境下长大,这让毛晓彤比同龄的孩子更加早熟,同时也更加懂得生活的艰辛。在自己刚进入演艺圈的时候,自己的事业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但是这个倔强的女儿从不言弃,硬是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坚持,闯出了自己的一番天地。
总以为幸福的日子来到了,这时消失很久的父亲却现身在一档电视节目中,声称自己对女儿倾其所有,结果女儿忘恩负义,开口就是向女儿索要5000万赡养费。
在场的嘉宾都认为他是狮子大开口,这个赡养费是不合理的,他却说毛晓彤现在挣钱那么容易,给他赡养费是应该的,同时还说女儿不近人情,自己去探班,结果女儿对他闭门不见。
视频一播出,大家纷纷站在毛晓彤这一边,试问,一个从小没有尽一点教育义务的人,只因为提供了一颗精子,就大言不惭地说他的每一笔收入都应该有我的份。
这是我们站在道德的角度来对这样的时间加以评判,事实上我们更多的是心疼毛晓彤,当别的孩子可以撒撒娇就能问爸爸讨要东西的时候,他却要付出很大的代价来偿还,但是却也是因为这样的家庭,造就了她强大的内心。
当我们内心足够强大时,我们会更加爱自己,学会保护自己,也就能坦然面对原生家庭带给我们的伤痛。
-05-
但是很多人在成长过程中依然处理不好与原生家庭的关系,以至于自己伤痕累累,甚至把原生家庭带给自己的伤痛呈现在了现有的自己的家庭生活中,其实说到底还是你没有足够的信心面对你以前的生活,你也还没有足够的能力给自己更多的关爱和保护。
生而为人,一定要学会爱自己,只有学会爱自己这门课程,才能更好的去爱自己身边的人,才能更好的跟原生家庭和这个世界和解。
现在我陈恳地邀请你和自己谈一场终身的恋爱,在这场和自己恋爱的长途旅行中,你将学会如何更好的爱自己,如何面对自己的原生家庭,并且你会遇到自己内心深处的小小孩,你也将会懂得如何带领这个小孩战胜自卑的情绪,收获更加快乐的生活。
不知道该如何守好自己的边界?
也欢迎你走进张畅老师的清晰人际边界,梳理人际关系课堂,你将会学会如何守好自己的边界,跟大家如何更好的相处。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