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挪威
这是新90后早起推的第 84 篇文章
今天是一篇带着情绪的文章。
根据最新的报道,造谣者无聊,想刷存在感,找了几张图,打了码,编了对话,截图,发在微博上。
大部分图片从网上找,找个比较好的位置,打码,再配上那些恶心的微信对话截图,很容易让人联想,脑子里浮现恶心的画面。
例如这幅图:
▲发布此事件的博主用了这张图。
▲这是上面这张图的原图,博主所谓的截图其实是在网上盗的。
一种是骂造谣者的,恶心,无耻。
确实恶心,确实无耻,该骂。
一种是骂网民的,用词很政治正确,占据制高点,你看看,「庸众」、「乌合之众」。
理由是,这种谣言也传播,转发之前不会用脑子想想吗?不会用百度图片甄别一下真假吗?善良这么容易就被利用了?
今天这篇文章的情绪,就是针对第二种声音的。
我的看法是:
说这种话的人,没脑子。
先反问几个问题:
如果这起事件不是谣言呢?
如果在事情没有弄清楚是谣言之前,因为人们不相信,因为缺乏关注度,最终导致没有深度调查呢?
如果因为人们不想善良被利用,这件事就这么沉下去了呢?
因为这件事,太恶劣,太反人类,太可怕。大量传播才能带来大量关注度,大量关注才会让政府高层直接出手调查。
调查结果是谣言,最坏的结果,无非善良被利用了一把,朋友圈空间被占了一条。
提着的心放下来,舒口气,洗洗脸,继续玩吃鸡,继续和小姐姐玩没心没肺的游戏。
调查结果不是谣言,继续关注,死磕。
真相是什么?处罚措施是什么?保护机制有什么缺陷?问责有没有到位?
真相会因为你的关注,被一点一点挖深,隐藏的东西,无处遁形。
一件事情,尤其是恶劣事件,我们不知道确切真相。
最好的处理方式,不是假设为谣言置之不理,而是假设为真相保持关注。
这不是蠢,是在假如是谣言则善良被利用,和假如是真实则真相会被深挖之间做的最优选。
这个词,我的理解是,在利己主义上面,再加「精致」两个字:不仅要利己,而且要巧妙地、彻底地、装饰得非常正义地利己。
经常看我文章的读者知道,我常常提到哈耶克,这位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坚决捍卫者。
利己本身是没错的,符合人性,符合经济规律,并且,通过市场机制,利己能够变成利他。
生活在我们这个社会,你不需要什么都会做,你只需要做你自己喜欢和擅长的事,获得货币,就能通过货币享有其他服务。
像我,除了写字和陪小姐姐聊天,什么都不会。
写字为我带来收入,我用它去买小炒肉,给我做小炒肉的店老板拿着我的钱,给他心爱的小姐姐买玫瑰。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只做自己的事,货币流通时,我们都间接地造福他人。
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是利己之后,更进一步。
这个思维放在贵州幼儿园「性侵」事件中,人们大概率就会这么想:
我的善良被利用了怎么办?
第一时间,人们想到的,不会是事件真实性,亦不会是如果事情是真的那些孩子的状况,会想到自己被利用。
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我的钱不能被利用,我的脑子不能被利用,脑子里的知识不能被利用,我的善良不能被利用,即使轻微程度也不行。
这种人多起来,社会就会冷漠起来。
大连女子事件,全民关注,警方第二天就破案了,找到了人,紧接着,又找到了施暴者。
人们为了显示自己是智者,或者怕被骂传播谣言,直接过滤掉那些未被证实是谣言的流传信息。
世界会因此清净很多,少很多震惊与焦虑,不会那么热闹,你也不用担心被骂,但隐藏于那些信息之下的真相,可能永远也看不到。
在流言未被证实为谣言或为真实之前,最好满天飞;满天飞的流言,会让人们更有欲望和动力追寻真相。
处于流言中心的人,例如这次贵州幼儿园事件中的那些孩子,才能被更好地保护。
未来,你我,都可能处于流言中心。
王宝强被在大街上用生病行骗的骗子骗光了钱,徐峥骂他,被骗了吧,你这个傻子。
还是不要过于精致地利己。
还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即使你的善良可能会被被涮一把。
流言未被证实之前,我们传播,不是因为傻,是为了告诉处于流言中心的人:
你看,我们都在关注,真相很快就会出来,放心。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