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习室复习工艺学(上)的时候,猛然发现自己上节课抄的小测验答案搞错了,老师黑板上问的是“干湿程度对型砂的影响?”我自以为在课本上找到完美的答案,一通乱笔疾书潇潇洒洒交卷走人……后来才意识到“湿态强度”和“干湿程度”是不一样的!我写的都是“湿态强度”的影响!就像脸长得不一样但发型一样的女生站我面前,我居然不能区分一样,虽说只是一次小测验,足以证明我上课多么不认真,捶胸顿足不能释然,只有码字自嘲一番。
我学的专业全称是“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简单来说,就是大伙口中“打铁”的,我知道这么说有自嘲的意思,但每每跟陌生人介绍这专业时,“咱们工人有力量”的旋律就会在脑海里喷涌而出,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响叮当之势覆盖我对这专业所有的认知,然后我可能什么都说不出,听者在我的迷之沉默中读出了尴尬,遂转移话题改谈人生。
我大三才学专业课,上学期学得还行,下学期出工艺中成绩的时候炸了,出机械设备课成绩就彻底炸了,我特么跟五十六这个数字有缘啊,看到成绩那一刻离精神错乱就差那么一点点,也就是前段时间,我什么都不想做,就算做了,也只是麻木无感地做着,像个木偶人。于是我预约了人生中第一次心理咨询,当时我见老师开口第一句就是:老师,我觉得我是躁郁症患者。我闲得没事去查那些资料,疯狂翻看已故人的微博,在一步步暗示下,连呼吸都觉得沉重。上课的时候听不进去,总想些阴暗的事情,比如老师讲轧机,我一下子想到:炸鸡?什么炸鸡?哪家炸鸡?老师讲到轧辊,讲到钢板送入的知识,我就自己脑补了一个活人被送进去的画面……讲到钢包和钢水,我就想到钢包中几千度的钢水倾泻吞没作业工人怎么办,那得有多痛苦啊,一查果然有类似事件发生,更觉得毛骨悚然,我学的啥啊这是!突然的恐慌还蔓延到生活的别处,伴随着暑期实习申请的被拒,成了旷日持久的焦虑,窗外打个雷我都觉得会劈中自己。
第一次心理咨询的结果是:我再正常不过了!根本不是什么躁郁症,完全是自己吓自己!我就是心理暗示太强了,还伴随着不愿倾诉的孤独和委屈。我的焦躁和抑郁是有现实原因的,如果无缘无故都这样,就严重了……现实原因是,我没有好好听课,专心复习,导致挂科,进而诱发一系列颓丧行为,包括画画和码字——在老师看来,不该过多花费时间在这上面,因为我很容易在画画和码字的时候胡思乱想,有时候还停不住了。老师给我的建议就是:停止画画和码字一段时间,心态恢复正常再拾起,另外,每天记录自己学习和找实习的时间,让生活重新充实起来。
第二次找老师的时候,整个人好多了,老师直夸我进步很大。那天,我终于明白:学不好和好好学不矛盾,学不好也可以好好学啊,直面困难的态度决定克服困难的力度,一切都会好起来的。老师还鼓励我说,像我这样的履历,不用担心找不着好的工作,眼下的课程,不管困难多大,认真学就是,要认识到,我就是这方面的笨鸟,就是得花比别人更多时间和精力才能跟上,这些从很久以前就决定的事,别纠结太多,再说,学什么专业未必就干什么行业啊。上次六级考试结束后,我发了条动态:开心——因为我终于走出了一段阴霾。
最近高考要出分,自然不少学弟学妹找我尬聊,特别是填志愿选大学的事情……还是别问我了,因为我自己都整不明白,一个高考物理没及格的人,怎么就有勇气选了一个要学各种物理的学科呢?我还担心,我几句开玩笑似的话,就成了别人改变研究领域的重要参考。比如上面一句“打铁的”,说不定就吓跑了祖国未来的“金属之王”——别啊,我这专业还是很不错的,研究国之重器必备知识啊……我只是说我没学好,学得很好的人都不会抱怨的,推而广之,别的专业大抵相似,那些站在专业领域的顶峰的人,从来不会说那么多泄气的话,更不会夸夸自大,只是……很多科研大牛不太擅长讲课,干念PPT的不在少数,还有离题万里滔滔不绝如洪水猛兽的,课堂上偶尔见个比喻句都令人耳边一亮。
我不太喜欢而已,还是有不少人听得两眼放光。当然,我不能要求大学老师讲课非得绘声绘色,有些内容实在是太枯燥了,换于谦郭德纲来讲……他们也讲不下去的。所以啊,那些正准备跨入象牙塔的孩子们啊,把你们对大学的憧憬收一收,好好珍惜高中师范专业出身的老师吧,否则有一天你们会很失望的,虽然初入大学的失望不可避免,还是可以从心理上提前安慰一下自己,让这种失望值降到最低。
每当我要面对自己惨淡的成绩时,我就安慰自己:学不好专业知识,好歹有点专业眼光和专业素质吧。什么叫专业眼光?比如在金属学课上我知道了“没有完美的金属,不可能一点缺陷都没有”,推之及人,人无完人,有的人看起来优秀特别全面,也会有足以毁掉一生名誉的致命缺点;有的人看起来一无是处,也可能因为一个闪光点照亮全身——我常常安慰自己是后者,或者,正努力成为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