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关于革命年代的经典语录,希望对你能有帮助,网络整理未免有纰漏,推荐句子或指正,请留言评论。
1、国民党是一个世俗化的党,国民党政权也是一个世俗化的政权,其军队更是世俗化的,然而国民党的领袖和统帅却是一个信仰上帝的政治家、军事家兼道学家。 ----高华
2、那是一个革命的年代。革命者需要为理想承担一切磨难,包括革命阵营内部不可避免会出现的各种隔阂和误会,此所谓革命的“炼狱”也。然而革命年代,革命为最高宗旨,舍小我为大局,个人荣辱皆可全部抛开。在中国革命胜利前进的捷报中,朱瑞触雷阵亡,是他革命一生的最后的自我完成。幸耶,不幸耶? ----高华
3、政治上的保守主义和文化上的保守主义关系紧密。与国民党不能创立新组织架构相适应,国民党也不能为社会提供融合现代性与民族性的新的价值信仰系统。……被国民党称为民族传统、民族精神集中体现的“礼义廉耻”、“四维八德”之类,完全排斥了现代文明的概念,不仅无法构成民族的新价值信仰系统,反而成了国民党抵御文化自主性发展的政治符号。……
由于固守传统,拒绝了全面的社会变革,新传统主义融合民族性和现代性的努力必然遭到失败,国民党的官方意识形态就只能成为口号和说教,根本不能成为民族的精神凝聚中心。 ----高华
4、革命成功后,革命者所面临的环境和任务都变了,经济建设为第一要务,为此需要对过去的传统进行转换,需要建立起以科层化为表征的理性化的经济和社会管理系统,培育具有兼容性的公民文化。和平时期的经济社会管理方式和战时状态下的组织形式有着巨大的差异,需要有新思路和新方法,科层制虽然存有种种弊端,但至少可保障经济和社会生活不受空想乌托邦的破坏。历史的辩证法就是如此,促成成功的因素在新的时空条件下有可能成为障碍性的因素,对此间题认识不清,必然大大增加了从革命向执政转化的困难。而这种转化的迟滞一定会给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带来消极的影响。 ----高华
6、中国的自由主义鲜有传统读书人的骨气。他提出,真正的理想主义应在质疑中进行。尉天雏说:历史不仅是事实的呈现,它实在也是一种审判,这审判不管是对于过去,对于现在都是一样的。
最后,我的看法是:在一个多元的社会里,左翼元素的存在是有其积极意义的,左翼文化其中的进取、参与、反省、批判的气质应是需要的,它对今天发展中的某些弊端也许是一个“解毒剂”。我觉得有两种情况是值得反省的:“整体性文化”的绝对主义思想逻辑是不利于文学艺术的健康发展的。另外,在今天全球化、市场化的背景下,是否也有资本对人们日常生活的隐性控制的问题?我想在任何时候都应有多样性的存在,特别是在艺术的表达、内容的多样性方面应该有广泛的选择空间。 ----高华
7、精神价值领域是一个很特别的领域,它有其坚固性,它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是随社会变革而来的,是一种渐进的,自发生产的过程。人为地使用政治的手段去推动这个领域的“革命”,其效果可能相反,这已被20世纪的历史所证明。 ----高华
8、一党专政的巨大封闭性排斥了带有根本意义的社会变革,蒋氏集团以“中国国情”为由,拒绝在农村进行土地改革,拒绝为中产阶级提供可以影响国家政策制定的参政渠道。为了维持既存的社会结构的稳定,蒋介石把一切要求改革的社会力量均视为对自己权力的威胁,为“保卫民族传统”为旗号,不惜诉诸武力,一一消灭,选择的是一种中国传统的统治方法,基本放弃了对社会各阶层利益的冲突进行调节的和缓方式。 ----高华
9、中国传统的儒家学说与现代社会相脱节的根本原因在于它基本上是发挥着维系等级森严的君主专制制度作用,其现实导向具有强烈的权威主义色彩,直接排斥与现代契约关系相连的个人主动精神与公民意识的培养和成长。 ----高华
10、“20年代的那些激进革命青年,秉救国济世之宏志,怀义无反顾之决心,脱离旧家庭,脱离旧学校,或乘舟沿江而下,或束装奔向南国,离家别妇,从此,家乡的一切都慢慢遥远。在烽火革命路上,共同理想又把一对对革命男女组合成新的革命伴侣,几十年后革命成功,当年的青年红花白马,凯旋荣归故里时,旧时屋下端坐着的那位,早已是青丝变白发成为旧制度的牺牲品。” ----高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