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结构是“一源三流”,如同中华大地的地理结构一样。中华大地的源头在青藏高原,在玉树,从这里流出三条河流:黄河、长江、澜沧江。中华文化的源头是“易”,三流是儒、道、禅。
2、犹太人认为,能够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比回答一大堆愚蠢的问题都有价值。
3、"复习是学习之母。”每一本重要的书籍都必须一气呵成连续读上两遍。原因之一是在阅读第二遍的时候,我们会更好地理解书中内容的整体关联,而只有知道了书的结尾才会明白书的开头;原因之二就是在第二次阅读的时候,我们的心境、情绪与在第一次阅读时已经有所不同。 ----叔本华
4、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鸠摩罗什
5、以“名”出“言”,以“言”“行”事
6、终日圆觉而未尝圆觉者,凡夫也;欲证圆觉而未极圆觉者,菩萨也;具足圆觉而住持圆觉者,罗汉也;终日圆觉而未尝圆觉者,如来也。
7、使人疲惫的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鞋子里的一粒沙子。 ----伏尔泰
8、小饭防饐,跬行虞跌,巾有角垫,衣存衽缺,惟忠与孝,则罔摧折。 ----晏殊
9、儒家讲中庸,道家讲中道,佛家讲中观。三家都讲“和”,儒家讲仁和,道家讲柔和,佛家讲圆和。儒、释、道三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圆融和谐,共同构成了中华传统文化“阴阳中和”的基本精神。
10、莫若以明 辩无胜 ----庄子
11、为国家社会做事尽其忠心,事奉父母尽其孝心,与朋友交尽其信实之心,在兄弟姊妹之间尽其友爱之心,在夫妇之间尽其和顺之心,便是‘心安理得’。 ----牟宗三
12、“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盈天地之间唯万物。屯者,物之始生也。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蒙也,物之稚也,物稚不可不养也。”
13、一忍可以制百勇,一静可以制百动。 ----苏洵
14、生、死、穷、达,不易其操。
翻译:不论活着、死亡、贫穷或显达,都不能改变做人应有的独立人格和品行。 ----苏轼
15、世界四大元典分别代表了四大文化:《圣经》是西方文化第一经典,《吠陀经》是印度文化第一经典,《古兰经》是阿拉伯文化第一经典,而《易经》作为东方文化的第一经典,不仅仅是中华民族,同时也是日本、韩国这些东方民族所尊崇的。 ----国学 我思 人文
16、大人们从不理解孩子们的想法,我们也就不得不想方设法向他们解释。你不知道,这会让人多烦。
17、“盈天地之间者,法象而已” ----王夫之
18、一个人需要隐藏多少秘密才能巧妙地度过一生. ----仓央嘉措
19、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