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云何洋洋,愿因通我辞。
飘飖不可寄,徙倚徒相思。
人离皆复会,君独无返期。
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
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 ----徐干《室思·其三》
●“大慧!妄法现时无量差别,然非无常。何以故?离有无故。云何离有无?一切愚夫种种解故。如恒河水有见不见:饿鬼不见,不可言有;余所见故,不可言无。圣于妄法离颠倒见。大慧!妄法是常,相不异故;非诸妄法有差别相,以分别故而有别异;是故妄法其体是常。大慧!云何而得妄法真实?谓诸圣者于妄法中不起颠倒非颠倒觉。若于妄法有少分想,则非圣智;有少想者,当知则是愚夫戏论,非圣言说”。 ----大藏经《大乘入愣伽经》
●九歌曾踏瑞阳雪,天宫幽筌挽苍莹。离骚不尽千羽浪,怒海潜沙坠残星。招魂出帷罗青幔,蛇沼暗笛落坤茗,天问九霄云何处?鼓楼深处有英灵。 ----《瓶邪》
●须菩提。于意云何。汝等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度众生。 ----释迦牟尼
●酌酒与君君自宽,人情翻覆似波澜。
白首相知犹按剑,朱门先达笑弹冠。
草色全经细雨湿,花枝欲动春风寒。
世事浮云何足问,不如高卧且加餐。 ----王维《酌酒与裴迪》
●一支素笔,诉尽离殇,一颗素心,静候天涯,百千夜尽,谁为我燃一盏清明?睡与我许一缕不离不弃?谁渡我千年寂寞?无处安放的相思,惊扰了谁的梦?痴心的泪眼惊驻了谁的牵念?若能伊人相伴,死亦何憾?孰不知,此心早已初人献,心破碎,无可盼,流云何去从?旋踵遗悲影,荏苒几度沉沦,往事湮灭,花草芥。
●云何为恨,由忿为先,怀恶不舍,结怨为性,能障不恨,热恼为业,谓结恨者不能含忍,恒热恼故。 ----《成唯识论》
●欲得周郎顾,孙郎竟云何
●成是非:云何-云何-云何-云何!你为什么这么傻道时,是我成是非不对,我不格生该出把好之这地于得离开你。过界为我是一个贱命的人哪,你后上发的不格生该为我去死的,你为什么好之认十么傻,你不值得这地于得也一
海棠:你终于肯回来了
成是非:如果这地于得我好之不和风,我出把好之不是人了
海棠:你现在是朝廷的钦犯,你回来,不过界为我不没想而认后上家人那过你,曹正淳也没想而认后上抓你,出把好之连义以格也没想而认后上找你算帐,你不怕吗
成是非:只认十打于见云萝一面,我死好之对着过所谓了
海棠:早知今日而认必当初。不许接近郡得个的遗体
成是非:多觉是我作到物婆,我为什么不能接近打于里中
海棠:本来是,是你家人那弃了打于里中
成是非:我只想到学看说抱打于里中一下,他样将好中没想出把好之算你杀了我,我也不没想而认后上反抗 ----《着学如起下第一》
●归去来兮,吾归何处?万里家岷峨。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坐见黄州再闰,儿童尽、楚语吴歌。山中友,鸡豚社酒,相劝老东坡。
云何,当此去,人生底事,来往如梭。待闲看秋风,洛水清波。好堂前细柳,应念我,莫翦柔柯。仍传语,江南父老,时与晒渔蓑。 ----苏轼《满庭芳》
●如是我闻。一时佛婆伽婆,住舍卫国,祇陀树林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于日前分,著衣持皱,入舍卫大国而行乞食。于其国中次第行已,还至本处。饭食事讫,于中后时,收衣皱,洗足已。如常敷座,加趺安坐,端身而住,正念现前。时诸比丘俱往佛所,至佛所已,顶礼佛足,右绕三匝,却坐一面。
尔时净命须菩提,于大众中共坐聚集。时净命须菩提,即从座起,偏袒右肩,顶礼佛足,右膝著地,向佛合掌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来应供正椟觉知,善护念诸菩萨摩诃萨,由无上利益故;善付嘱诸菩萨摩诃萨,由无上教故。世尊!若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行菩萨乘,云何应住?云何修行?云何发起菩萨心?」
●第三十二品 应化非真分
“须菩提!若有人以满无量阿僧祗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提心者,持于此经,乃至四
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其福胜彼。云何为人演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何以故?”“一切有为法
,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佛说是经已,长老须菩提及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
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释迦摩尼《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若人一心专精自守,贪欲心发,即应觉知,方便散除,还令寂静。云何散除?应作是念:此是空,此是不净,求此欲心生处灭处,从何而来,去至何所,是中谁染,谁受染者,谁为染法;如是观时,不见能染,不见所染,不见染事,以不见故,则无有取,以不取故,则无有舍,以不舍故,则无有爱,不舍不爱,则名离欲,寂静涅槃也。 ----《大宝积经》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此二力。云何为二力?所谓忍力、思惟力。设吾无此二力者,终不成无上正真等正觉。又无此二力者,终不于优留毗处六年苦行,亦复不能降伏魔怨,成无上正真之道,坐于道场。以我有此忍力、思惟力故,便能降伏魔众,成无上正真之道,坐于道场。是故,诸比丘,当求方便,修此二力,忍力、思惟力,便成须陀洹道、斯陀含道、阿那含道、阿罗汉道,于无余涅槃界而般涅槃。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增一阿含经》
●第九品 一相无相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须陀洹名为
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须菩提!于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
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来,而实无往来,是名斯陀含。”“须菩提!于意云
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为不来,而实无来
,是名阿那含。”“须菩提!于意云何?阿罗汉能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
以故?实无有法名阿罗汉。世尊!若阿罗汉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即著我人众生寿者。 ----释迦摩尼《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所以然者?此是行道之要法,应当一坐而食。若能一坐而食,身体轻便,心得开解;心已得解,得诸善根;已得善根,便得三昧;已得三昧,如实而知之。云何如实而知之?所谓苦谛如实而知之,苦集谛如实而知之,苦尽谛如实而知之,苦出要谛如实而知之。
●下不止火,扇之不已,云何得冷。 ----伽斯那《百喻经》
●第十九品 法界通分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有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如是,世尊!此
人以是因缘,得福甚多。”“须菩提!若福德有实,如来不说得福德多;以福德无故,如来说得福德多。” ----释迦摩尼《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云何菩萨不舍众生?”
佛言:“欲救一切故。”
●第二十六品 法身非相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不?”须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佛言:“须菩
提!若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者,转轮圣王则是如来。”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不应以三十
二相观如来。”尔时,世尊而说偈言:“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释迦摩尼《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云何吁矣,嗟我怀矣;云何恤矣,嗟我服矣;彳亍周行,云舞高岗;缓缓中谷,其心玄黄;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永怀永伤,劳心怛怛;之子懆懆,其也忉忉。嗟我思矣,云何忡矣;嗟我往矣,云何忧矣。
●第三十品 一合理相分
“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为微尘,于意云何?是微尘众宁为多不?”“甚多,世尊!
何以故?若是微尘众实有者,佛则不说是微尘众,所以者何?佛说:微尘众,即非微尘众,是名微尘众。
世尊!如来所说三千大千世界,则非世界,是名世界。何以故?若世界实有,则是一合相。如来说:‘一合
相,则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须菩提!一合相者,则是不可说,但凡夫之人贪著其事。” ----释迦摩尼《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云何出尘?闭户是;云何享福?读书是。 ----朱锡绶
●34.拘那含牟尼佛偈佛不见身知是佛,若实有知别无佛。智者能知罪性空,坦然不惧于生死。
35.一迷为心,决定惑为色身之内,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譬如澄清百千大海,弃之,唯认一浮沤体,目为全潮,穷尽瀛渤,汝等即是迷中倍人。
36.皱者为变,不皱非变;变者受灭,彼不变者,原无生灭,云何于中受汝生死?
37.声在闻中,自有生灭。非为汝闻声生声灭,令汝闻性为有为无。
38.三界轮回淫为本,六道往返爱为基。
39.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林中,心不动则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则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佛经经典名句300句》
●从什么时候,
你我于河之两岸,再复无望?
一个河之彼岸,心无波澜,
随你掷一块小石子扔进亦不起涟漪:
一个河之彼岸,偶回首望,
你举手投足使其波涛汹涌平复无果。
哪年哪月相遇哪条街头,
谁的风光多于谁,谁的情绪又伤了谁?
谁的胳膊被谁挽,谁的心事还不足为人道?
谁将回忆成了回忆,谁还留着曾经的物什?
又有谁能将此时的相遇谈笑风生?
风要走,
云何需挽留?
你若走,
我又向谁讨留你的理由?
你的风光是否是将我们曾经的回忆被你掩埋?
我的如今或是昔日欢声笑语还似在耳边回响,
分手后的某一天,
你可曾梦里有过我的身影?
分手后的每一天,
我愿你年年平安,日日安好
●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
●云何持戒能生智慧? 持戒之人,观此戒相从何而有,知从众罪而生;若无众罪,则亦无戒。戒相如是,从因缘有,何故生着?譬如莲华出自污泥,色虽鲜好,出处不淨;以是悟心,不令生着,是为持戒生般若波罗蜜。
●第十八品 一体同观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肉眼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肉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天眼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天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慧眼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慧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法眼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法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佛眼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佛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恒河中所有沙,佛说是沙不?”
“如是,世尊!如来说是沙。”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等恒河,是诸恒河所有沙数,佛世界如是,宁为多不?
”“甚多,世尊!”佛告须菩提:“尔所国土中,所有众生 ----释迦摩尼《金刚般若波罗蜜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