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说人会愿意为了一枚纪念章、一面旗帜、一句话或一个神话而赴死,不全是无稽之言。相反的,人会为最值得拥有的东西而牺牲,才是最罕有的事情。因为.M -个人来说,真实的东西中最真实的,莫过于他的生命,没有了这生命, 他就不能拥有任何值得拥有的东西。所以,自我牺牲的动力不可能是出于任何具体利益的考虑。哪怕我们是因为不想被杀而冒死亡之险奋起战斗,战斗的冲动仍然不尽然是出于自利,而更多是出于一些不具体的东西,如传统、荣誉或希望一一又特别是希望。要是没有希望,人遇到危险,不是会拔腿就跑,就是会不反抗,任由自己被杀 ----《狂热分子》
2、The opposite of the religious fanatic is not the fanatical atheist but the gentle cynic who cares not whether there is a God or not. The atheist is a religious person. He believes in atheism as though it were a new religion.
宗教狂热者的对立面不是狂热的无神论者,而是温和的愤世嫉俗者,他们对上帝存不存在并不在意。无神论者是一种宗教人格。他把无神论当成一种新宗教来膜拜。 ----《狂热分子》
3、一个领袖最神秘的能力之一,与其说是能掌握群众,不如说是能控制甚至魅惑一小群能干之士。 ----《狂热分子》
4、自由派议为"现在"是"过去"的合法后膏,会向着一个进步的"未来"不断成长发展。这三种人都珍视"现在"所以都不甘自愿接受自我牺牲的观念。以下一番出自怀疑派之口的话,最能表达三者对自我牺牲的态度"因为活着的狗,比死了的狮于更强。活着的人,知道必死,死了的人,毫无所知· 在日光之下所行的一切事上,他们永不再有份了。" ----《狂热分子》
5、①革命时期的俄国尽管对异端意识形态上有偏差的I! ? 人一绝不容惰,但对一般罪犯同样宽大为怀。有一点大概是真理.与尊重生命财产的人相比,罪犯在拥抱一件神圣伟业之后会更愿意抛头颅、洒热血。 ----《狂热分子》
6、所有群众运动的领袖都会告诫追随者不要槟仿外人..做那些令人憎恨的事" 。模仿外人被认为是变节和背教行为。"任何模仿外国人的人都是犯了侮辱民族罪, 就如同一个间谍从一条密道引人一个敌人。" 各种方法被用来切断信徒与非信徒的联系。有些群众运动甚至采取极端措施: 领导其信徒走λ 旷野,以使他们在不受打扰的环绕下习惯新的生活方式。 ----《狂热分子》
7、Our frustration is greater when we have much and want more than when we have nothing and want some. We are less dissatisfied when we lack many things than when we seem to lack but one thing.
已经拥有许多而想拥有更多的人,其失意感耍大于一无所有而只想拥有一点点的人。另外,只缺一样东西的人也会比缺很多东西的人更不满。 ----《狂热分子》
8、一个彻底团结的群体因为具有高度的模仿性.其弹性和适应能力也十分强大。它要采取革新措施或改变方向都轻而易举。这一点,从团结的日本和团结的土耳其能快速实现现代化可见一斑, 反观中国和伊朗等国家,因为缺乏团结精神,接受新事物的过程就缓慢而痛苦。高度团结的苏联接受新方法和新生活方式的能力,也显得比一盘散沙的沙皇俄国大很多。同样明显的,具有紧密集体制的原始人要比崩溃中的公社与部落组织更易于现代化 ----《狂热分子》
9、对失意者来说,不用负责任比不用受约束更有吸引力。 ----《狂热分子》
10、当我们的生活朝不保夕,完全无力控制我们的生存环境时,就会执着于熟悉的生活方式。我们通过把生活模式固定化去对抗深深的不安全感。借此我们给自己制造了一种幻象:不可预测性已为我们所驯服。 ----《狂热分子》
11、Faith in a holy cause is to a considerable extent a substitute for the lost faith in ourselves.
对一项神圣事业的信仰相当程度上替代了已经失去的自信。 ----《狂热分子》
12、所有形式的献身、虔诚、效忠和自我抹杀,本质上都是对一种事物牢牢攀附——攀附着一件可以带给我们渺小人生意义和价值的东西。 ----《狂热分子》
13、要让我们自己痛恨一个人,最有效的方法大概莫过于去伤害他。这是因为,别人对我们有合理的悲愤,要比我们对他有合理的悲愤,更能引发我们对他的恨意。在我们揭发别人过错使对方羞愧时,他更可能的反应并不是变得谦卑和柔顺,而是变得咄咄逼人和火气十足。死不认错是→种响亮的噪音,可以把我们罪恶感的发声给淹没。在每一种厚颜无耻的言行后面,在每一种死不认锚的表现背后,都存在着罪疚意识 ----《狂热分子》
14、事实上,把一切功劳归于宣传,就像把耶和l哥城城墙的崩榻归功于约书亚(Joshua) 的号角声←样,是没有多少根据的。要是宣传的力量有人们想象的十分之一,德国、意大利和西班牙这些独裁政权就用不着那么暴虐。因为宣传要是有效,这些国家自会动用喧哗吵闹、厚颜元耻的一切宣传伎俩,却不会有秘密警察、集中营和大屠杀。 ----《狂热分子》
15、“荣耀”基本上是一个舞台观念。如果不是清清楚楚晓得有观众在看,演员就不会卖力追求荣耀。我们会愿意抛头颅、洒热血,是因为知道我们的英烈事迹会为同时代人或后代所记取。我们愿意牺牲真实、短暂的小我,换取想象中的永恒的大我。 ----《狂热分子》
16、自我若是软弱无力,再多的自由又有何用? ----《狂热分子》
17、说也奇怪,那些珍视“现在”并以全力抓住“现在”的人,正是最没有能力保护“现在”的人。反之,那些鄙视“现在”、避之唯恐不及的人,却不用开口,就有所有“现在”的礼物与财宝投向他们。 ----《狂热分子》
18、新兴的群众运动把血缘和朋友关系视为一种会减损群体向心力的东西……相互猜疑可以带来相互恐惧,而这种相互恐惧会像一个铁环套那样把大家紧紧套在一起。 ----《狂热分子》
19、人们会感到厌烦,主要是他们的自我让他们厌烦。意识到自己生活贫乏和元意义是人们厌烦感的主要来源。反之,没有孤立感的个人一一如一个部落、教会或政党的成员-一不容易为烦闷所感染。只有从事创作或得为三餐糊口的人才不会有烦闷感。 ----《狂热分子》
20、因为深谙自己的瑕疵与缺点,失意者对别人的歹意与恶念总是特别眼尖。
21、想要培养出人们随时准备好战斗和赴死的心态,诀窍在于把个人从他的血肉之我(flesh-and-blood self)分离出来。有几个方法可以做到这一点: 把他彻底同化到一个紧密的团体。 赋予他一个假想的自我。 灌输他一种贬抑“现在”的态度。 在他与真实世界之间架设一道帷幕。 通过诱发激情,阻止个人与其自我建立稳定的平衡。 ----《狂热分子》
22、当我们在群众运动中丧失了自我独立性,我们就得到一种新自由一-一种无愧无东地去恨、去恫吓、去撒谎、去凌虐、去背叛的自由。这毫无疑问是群众运动的部分吸引力之所寄。在群众运动中,我们获得了"干下流勾当的权利"而据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分析,这种权利具有人所无法抗拒的魅力 ----《狂热分子》
23、碰到苦难和死亡的威胁,个人是无法依赖自己的勇气的。他仅有的力量来源不在于他自身,而在于他隶属某个伟大的、光荣的、不可摧毁的集体。这种信仰主要来自认同;通过认同,个人不再是他自己,而成了某种永恒之物的一部分。 ----《狂热分子》
24、一种教义的有效性不在其内容,而在于它言之凿凿。 教义不是让人去理解的,而是让人去信仰的。“只有对我们不理解的东西,我们才会有百分百的信仰。”一种能理解的教义缺少力量。一旦我们理解一样东西,它就会像是发源于我们自身。 ----《狂热分子》
25、只有当我们自视为舞台上的演员,死亡才会失去其恐怖性和终极性,而成为一种模拟行为和戏剧姿态。 ----《狂热分子》
26、一个人愈没有值得自夸之处,就愈容易夸耀自己的国家、宗教、种族或他参与的神圣事业。 ----《狂热分子》
27、The less justified a man is in claiming excellence for his own self, the more ready he is to claim all excellence for his nation, his religion, his race, or his own holy cause.
一个人愈没有值得自夸之处,就愈容易夸耀自己的国家、宗教、种族或他参与的神圣事业。 ----《狂热分子》
28、失意者看到有钱人走下坡和正直者受辱,会深感安慰。他们在普遍的没落中看到人类平等的前景。在他们看来,大混乱就像坟墓一样,是平等的温床。他们炽烈地深信,一个新秩序必然会来临,但在新秩序建立起来以前,旧的一切必须连根铲除 ----《狂热分子》
29、We lie the loudest when we lie to ourselves.
我们对自己说谎时总是用最大的声音。
30、由此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推论:碰到苦难和死亡的威胁,个人是无法依赖自己的勇气的。他仅有的力量来源不在他自身,而在于他隶属某个伟大的、光荣的、不可摧毁的集体。这种信仰主要来自认同;通过认同,个人不再是他自己,而成了某种永恒之物的一部分。不管我仍是准备好为人类、后代子孙、某个宗教、国家、种族、政党或家族而死,它们都不过是我们行将被消灭的自我所依附的永恒之物的具象化罢了。 ----《狂热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