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最新的埃里克·霍弗的名言
日期:2019-07-09 18:51:02 作者:埃里克·霍弗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最新的埃里克·霍弗的名言

  1、只有当我们自视为舞台上的演员,死亡才会失去恐怖性和终极性,而成为一种模拟行为戏剧姿态。 ----《狂热分子

  2、落后国家与西方文明接触后会产生不满情绪,主要不是因为西方人高压剥削所致,那毋宁是共同体向心力被粉碎或削弱的结果。文明的西方世界把自我改善观念带给了落后地区,但也因此带来了个人失意感。西方带来的所有好处,都不足替代过去传统农业社会带给人的庇护安慰。哪怕一个西化的土著事业有成,他仍然会不快乐。他会感到赤裸裸和孤苦无依。现在出现在很多被殖民国家的民族主义运动部分就是为了追求一种群体性的生活和摆脱西方的个人主义。 ----《狂热分子》

  3、炽烈恨意可以给空虚的生活带来意义和目的。因此, 一个漫无目标的人要是想为生活找到新意义,办法除了献身于一种神圣大业以外,还可以精养狂热的悲愤。群众运动在这两方面都提供了无穷机会 ----《狂热分子》

  4、想要培养人们随时准备战斗和赴死的心态诀窍在于把个人从他的血肉之我(flesh-and-blood self)分离出来。有几个方法可以做到这一点: 把他彻底同化到一个紧密的团体。 赋予他一个假想的自我。 灌输他一种贬抑“现在”的态度。 在他与真实世界之间架设一道帷幕。 通过诱发激情,阻止个人与其自我建立稳定平衡。 ----《狂热分子》

  5、一个群众运动兴起时, 其追随者尽管活在一种得严格遵守信条和命令紧迫气氛中,仍然会有一种强烈自由感。这种自由感来自他们逃离了他们厌憎、害怕的那"自我" 。 ----《狂热分子》

  6、一种教义有效性不由它的奥妙性、崇高性或正确性决定,而是取决于它把个人隔绝于其自我及世界的彻底程度

教义不是让人去理解的,而是让人去信仰的。“只有对我们不理解的东西,我们才会有百分百的信仰。”一种能理解的教义会缺少力量。 ----《狂热分子》

  7、要让我们自己痛恨一个人,最有效的方法大概莫过于伤害他。这是因为,别人对我们有合理的悲愤,要比我们对他有合理的悲愤,更能引发我们对他的恨意。在我们揭发别人过错使对方羞愧时,他更可能反应并不是变得谦卑柔顺,而是变得咄咄逼人火气十足。死不认错是→种响亮噪音,可以把我们罪恶感的发声给淹没。在每一种厚颜无耻言行后面,在每一种死不认锚的表现背后,都存在着罪疚意识 ----《狂热分子》

  8、热情依附是他盲目献身与笃信的根本,被他视为一切德性与力量的源泉。虽然他这种一心一意的奉献究其实是为了给自己的生命寻找支撑,但他往往会把自己视为他所依附的神圣伟业的捍卫者。他也准备好随时牺牲性命,以向自己和别人显示,他扮演的真的是捍卫者的角色。换言之,他牺牲性命是为了证明自己的价值 ----《狂热分子》

  9、蒋介石的一大败笔就是八年抗战结束后,未能及时找到一千代替日本人的新魔鬼。这位雄心勃勃头脑简单将军大概是太自负了,以致未能了解,会让中国群众团结起来的因素并不是他,而是"魔鬼"日本所激起的民族激情 ----《狂热分子》

  10、Hatred is the most accessible and comprehensive of all the unifying agents.
在所有团结的催化剂中,最容易运用和理解的一项,就是仇恨。 ----《狂热分子》

  11、所有群众运动的领袖都会告诫追随者不要槟仿外人..做那些令人憎恨的事" 。模仿外人被认为是变节和背教行为。"任何模仿外国人的人都是犯了侮辱民族罪, 就如同一个间谍从一条密道引人一个敌人。" 各种方法被用来切断信徒与非信徒的联系。有些群众运动甚至采取极端措施: 领导其信徒走λ 旷野,以使他们在不受打扰的环绕下习惯新的生活方式。 ----《狂热分子》

  12、假如你不能在没有希望情况下生活下去,那你的脚就踏不到实地了。 ----《狂热分子:群众运动圣经

  13、看到一些标榜爱上帝、爱基督爱国家或同情压迫者的群众运动制造出大量血腥、恐怖与破坏时,我们往往会把这种可耻的扭曲归咎于运动领袖的野心。但事实上,把高贵动机变形为仇恨与暴力,并不是诡计多端领导者蓄意操弄的结果,而是由爱上帝、爱国家一类的热忱所催生的团结致之。去个体化( deindividuali;zation) 乃是彻底整舍的前提,而无私的奉献在相当大的程度也是一个去人化 ----《狂热分子》

  14、t个人除非善于用脑子,否则自由就会成为他一种讨厌的负担。 ----《狂热分子》

  15、毫无疑问,通过举办游衍、检阅、仪式典礼之类的活动个群众运动可以引起每一个心灵共鸣。哪怕最冷静的人也会因为看到壮观的群众场面而动容。参与者旁观者都会感到溢于言表欢欣雀跃。失意者大概要比自足者更易于受群众力量与光辉感染。这是因为,逃离自我的渴望会让失意者极愿意在壮观的群众场面中隐没自己。 ----《狂热分子》

  16、在自由实际存在的地方平等大众的热望。在平等实际存在的地方,自由是极少数人的热望。 有平等而没有自由,会比有自由而没有平等更能创造稳定的社会模式。 ----《狂热分子》

  17、“荣耀”基本上是一个舞台观念。如果不是清清楚楚晓得有观众在看,演员就不会卖力追求荣耀。我们会愿意抛头颅洒热血,是因为知道我们的英烈事迹会为同时代人或后代所记取。我们愿意牺牲真实、短暂的小我,换取想象中的永恒的大我。 ----《狂热分子》

  18、布痕瓦尔德( Buchenwald) 集中营里关着3 万个不抱希望的人,他们既没有发展出任何形式联合行动,也没有表现出自我牺牲精神。那里的贪婪冷酷自私,比最贪婪、最腐败的自由社会尤甚。"他们不但没有设法互相帮助,反而千方百计去控制别人,压迫别人。" ----《狂热分子》

  19、进步的观念会把“明天”放大,这样,那些看不见自己前景的人的失意感就会更加深刻。……事业之所以会带来绝望感,不但是失业者有贫穷之忧,更是由于他们突然发现人生一片虚空。失业者宁愿追随贩卖希望的人,而不愿追随施予救济的人。 ----《狂热分子》

  20、所有群众运动都会贬低「现在」,把现在说成只是通向光荣未来的初阶,进入千禧年门槛的踏垫。对一个宗教运动来说,「现在」乃是一个放逐地,是通向天堂眼泪谷。对一个社会革命来说,「现在」是一个到乌托邦路上的中途站。对一个民族主义运动来说,「现在」是最终胜利前可以置之不理片段。 ----《狂热分子》

  21、卖国贼一般都是狂热者,他们投身敌营,是为了加速一个他们所恨的世界的倾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很多卖国贼都是大右派。"在极端的国家主义与叛国行为之间,看来只有一线之隔。" ----《狂热分子》

  22、当我们抛弃自我,成为-个紧密团体的部分时,我们不仅抛开了个人利益同时也抛开了个人责任。-个人如果没有了恐惧犹豫怀疑是非感,他会变得有多残暴和冷酷,令人不敢想象 ----《狂热分子》

  23、一种教义的有效性不由它的奥妙性、崇高性或正确性决定,而是取决于它把个人隔绝于其自我及世界的彻底程度。 ----《狂热分子》

  24、说人会愿意为了一枚纪念章、一面旗帜一句话或一个神话而赴死,不全是无稽之言。相反的,人会为最值得拥有的东西而牺牲,才是最罕有的事情。因为.M -个人来说,真实的东西中最真实的,莫过于他的生命,没有了这生命, 他就不能拥有任何值得拥有的东西。所以,自我牺牲的动力不可能是出于任何具体利益的考虑。哪怕我们是因为不想被杀而冒死亡之险奋起战斗,战斗的冲动仍然不尽然是出于自利,而更多是出于一些不具体的东西,如传统、荣誉或希望一一又特别是希望。要是没有希望,人遇到危险,不是会拔腿就跑,就是会不反抗,任由自己被杀 ----《狂热分子》

  25、勒南指出,自有世界以来,从未有过慈悲的国家。我们大概可以补充说,自有世界以来,从未有过慈悲的宗教或慈悲的革命党。与无私所孕育的僧恨和残忍相比,由自私所催生的冷酷和恶毒显得很没有看头 ----《狂热分子》

  26、你无法用理性道德上的理由说服一个狂热者抛弃他的大业。他害怕妥协,因此你不可能让他相信他信奉的主义并不可靠。但他却不难突然从一件神圣伟业转投另→件神圣伟业的怀抱。他无法被说服,只能被煽动。对他而言, 真正重要的不是他所依附的大业的本质,而是他渴望有所依附的情感需要。 ----《狂热分子》

  27、情况往往是,被一个人伤害之后,我们会恨的是一个完全不相子的人。例如,迪斯大林秘密警察欺压的俄国人轻易就被煽动去反对"资本主义战争贩子"因为《凡尔赛和约》心生不满的德国人把气出在犹太人身上;南非的祖鲁人( Zulus ) 不找压迫他们的布尔人算账,却去屠杀印度人 ----《狂热分子》

  28、①革命时期的俄国尽管对异端意识形态上有偏差的I! ? 人一绝不容惰,但对一般罪犯同样宽大为怀。有一点大概是真理.与尊重生命财产的人相比,罪犯在拥抱一件神圣伟业之后会更愿意抛头颅、洒热血。 ----《狂热分子》

  29、当我们的恨不是出于明显的理由,而且看来是站不住脚的时候,渴望盟友的心理会更形迫切。而这种恨,也是最有力的凝聚剂之一。 ----《狂热分子》

  30、那些一般事情都做不好的人喜欢去做不可能的事。那是他们掩饰自己元能的手段。因为要是我们从事可能之事而失败,失败之责就得完全由自己承担.但如果从事不可能之事而失败,我们就可以把责任归于事情的困难。从事不可能之事比从事可能之事少一点丢脸的危险。因此,愈做矫一般事情的人就愈胆大妄为。 ----《狂热分子》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最新的埃里克·霍弗的名言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