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我国万事不进步,而独防民之术乃突过于先进国,此真可痛哭也。 ----《梁启超年谱长编》
3、不会读书,书面是平的;会读书,字句都浮起来了。
4、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
5、国者何?积民而成也。国政者何?民自治其事也。爱国者何?民自爱其身也。故民权兴则国权立,民权灭则国权亡。为君相者务压民之权,是之谓自弃其国。为民者而不务各伸其权,是之谓自弃其身。故言爱国必自兴民权始。 ----《爱国论》
6、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饮冰室合集》
7、梁启超曾言:“知育要教到人不惑,情育要教到人不忧,意育要教到人不惧。”在现实面前,好难,真的好难。
8、诸君对于中国旧书,不可因“无用”或“难读”这两个观念,便废止不读。有用、无用的标准,本来很难确定。何以见得横文书都有用,线装书都无用?依我看,著述有带时代性的,有不带时代性的。不带时代性的书,无论何时都有用。 ----《读书指南》
9、日本之骤强,由学校之极盛
10、相思树下说相思,思君念君君不知 ----《台湾竹枝词》
11、风云入世多,日月掷人急。如何一少年,忽忽已三十。 ----《三十初度·口占十首》
12、不恨年华去也,只恐少年心事 ----《水调歌头·甲午》
14、“汝等能升级固善,不能亦不必愤懑,但问果能用功与否。若既竭吾才,则于心无愧;若缘殆荒所致,则是自暴自弃,非吾家佳子弟矣。” ----《梁启超家书》
15、譬如说“老虎是恶兽”,这句话真不真便待考了。
欲证明他是真,必要研究兽类具备某种某种性质才算恶,看老虎果曾具备了没有?若说老虎杀人算是恶,为什么人杀老虎不算恶?若说杀同类算是恶,只听见有人杀人,从没听见老虎杀老虎,然则人容或可以叫做恶兽,老虎却绝对不能叫做恶兽了。 ----《科学精神与东西文化》
17、为学当有实功,有实用
18、【心奴】财产被劫掠时,他说还有自由;自由被剥夺时,他说还有生命;生命被扼杀时,他还谢主龙恩。即使眼前一无是处,他也能找到赞美的一万个理由。麻木是幸福之本,媚骨是升迁之道,崇高是痛苦之源,正直是怪异之举。
19、这就好像深埋在地下的美玉,没有机会显露光芒 ----《王安石传》
20、成功大易,而获实丰于斯所期,浅人喜焉,而深识者方以为吊。
21、寻常人遇此失意,其不以忧愤死者几希。虽然,彼以七十三岁之高龄,内则受重谴于朝廷,外则任支持于残局,挺出以任议和之事,不幸为凶客所狙,犹能从容,不辱其命,更舆榇赴俄国,贺俄皇加冕,游历欧美,于前事若无一毫介意者,彼之不可及者,在于是。 ----《李鸿章传》
22、竞争者,进化之母也
23、梁启超说,凡是经过重重内乱的国家是不可能产生纯洁国民性的,内乱会在老百姓心目中培养起六种倾向:侥幸、残忍、彼此倾轧、虚伪狡诈、冷漠凉薄、苟且。
24、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 ----《读陆放翁集》
25、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最苦与最乐》
27、中国治学传统的主流,是为致用而治学.西方知识分子的传统是单纯地追寻知识,即“为学术而学术”;而中国知识分子的传统是“学以致用”,即用以所学来“经世济民”.不以求利为目标,排除干扰,全力以赴地投入研究,才有可能作出真正的学术成果。过分注重知识的功利性,必然影响到对抽象学理的追求。人的聪明才智是有限的,如果一个人作学术不能全力以赴,那么在真正的学术竞争中自然也就不会有位置.这种为“致用”而治学的风气发展到极端,就是“活学活用,急用先学,立竿见影”的学风。而在这种学风下,也就没有什么学术可言了。“学者术之体,术者学之用”、“夫学也者,观察事物二发明其真理者也;术也者,取所发明之真理而致用也。应用此真理以驾驶船舶,则航海术也"
28、太阳虽好,总要诸君亲自去晒,旁人却替你晒不来。 ----《学问的趣味》
29、无负今日。 ----《梁启超家书》
30、今日不从事教育则已,苟从事教育,则唱歌一科,实为学校中万万不可阙者。 ----《饮冰室诗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