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生家庭的确会给我们带来过不良影响,我们始终是有能力去改变的。学会对自己负责,接纳生命中那段不完美的历程分辨原生家庭给自己的行为模式带来的影响并且尝试改变它,否则在思维模式没有得到改变之前,你只不过从原生家庭寻找编制故事的素材,然后证明自己思维的正确:你看嘛!都是他们害的!我恨他们是有原因的! ----《意识疗法》
2、自助者天助之!当你在向外界寻求的过程中,无形中交出了自己的力量,所以你一直在期望失望再期望再失望的怪圈里循环往复,这也是大多数患者经过治疗后反而不佳的原因所在,他们把一切责任归咎于外界,归咎于心理医生归咎于药物疗效,路越走越窄,最后又不得不终身依赖药物! ----《了凡心疗愈》
3、男人的出息并不是取得多大的成功,不是优于他人,而是优于自己,只有自己更加优秀,更加独立健康的人格,这样才有资格追求更高层次的东西。并非是多高的地位,多少的财富,而是内在的品质修养外跟外在举止谈吐的和谐统一,这样就会面对挫折不屈不挠,面对生活不亢不卑,面对欲望变得更加自律。 ----《了凡心疗愈》
4、哲学里有一个很重大的命题,那就是追寻生命的意义,人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当死亡来临似乎这一切都是一个巨大的浪费,那些看似的匆忙,其实是惧怕孤独,那些停不下来的脚步,其实是怕面对自己,只有当死亡来临,你才会体会众生平等的真谛,人们临终前的那声叹息,我想是未曾被疗愈的灵魂,带着他们的遗憾忏悔等情绪以及未被满足的欲望,准备投生到下一个轮回。 ----《了凡心疗愈》
5、抑郁症不仅是一种生理疾病更是心理疾病,心病还需心药解,《了凡心疗愈》意识疗法提到,情绪是思维的副产品,而抑郁症焦虑症在成为心境障碍之前不过是情绪的描述,情绪的好坏取决于你的思维模式,也就是认知! ----《了凡心疗愈》
6、陈了凡在意识疗法中提到:无论人类进化到何种程度都会存在焦虑,我们都很焦虑,我们必须承认这种焦虑,意识到这种焦虑,焦虑是未来不安在当下的投射,你越是在头脑层面相信这种不安,你就越发焦虑,无论人类进化到何种程度,只要思维欲望还在,就不可避免的焦虑,继而以焦虑情绪表现出来,焦虑是一种思维的强化! ----《意识疗法》
7、《了凡心疗愈》意识疗法的“静坐合一”让你不会太沉浸情绪欲望或者头脑思维当中的设计,王阳明在他的《传习录》里面,陈九洲问:我们看到了一个美女在眼前,我没有办法去克制自己不去看啊,王阳明说不用克制啊,心不要跟着流转就好了,如果你被欲望牵制,那么你生出的念头肯定就是邪念,欲念。也就是说,我们不能被我们的欲望,我们的情绪,我们的思维给主宰了,但往往处在心境障碍下的人啊,他就是被这些情绪思维欲望所主宰,然后心随念动,胡思乱想,活在颠倒梦想中活在如梦幻泡影中。
8、有意识的生活方式就是超越思维地活着,超越思考地活着,但却带着极大的觉知去生活,从未来拉回你的意识放在当下的身体上做到心身合一再到觉知潜意识下抑郁焦虑形成的原因,是为知行合一,知就是觉知,再到出离头脑安在当下的天人合一的状态,因为在当下只有生命存在,你会与你的身体安然的共处在当下!认清生命实相,遇见更好的自己!成为自己的疗愈师。 ----《了凡心疗愈:意识疗法》
9、陈了凡说:生命越是鲜活,感知能力就是越强,他们会尝试各种新鲜的事物,勇于超越自我,也更容易活出自我,因为他们会跳出思维的桎梏,超越头脑思维,回想一下我们刚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对一切是那么好奇那么期待,仿佛任何美好的事情随时会发生在自己身上,我们不会因为别人的一个眼神一句无心的话语而耿耿于怀,事物都是它们原初的样子!随着随着时间的推移,让我们不再相信这些感觉,我们只相信头脑思维,并认为那是真实的,迷失了人生初衷所愿的方向,然后逐渐模糊了真实与虚妄的边界,到最后干脆待在头脑思维的世界一动也不动。 ----《了凡心疗愈:意识疗法》
10、后悔自卑内疚焦虑自责憎恨怨怒愤懑妒忌等这些情绪有他们要传达的信息,当下的情绪会处触发你潜意识的情绪库,提示你的过去存在着问题,你的潜意识存在着问题,如果我们还是一如既往的去控制当下情绪并将它继续压制进入潜意识,那么潜意识层面对你头脑思维造成的影响会更大,让你深信自己就是一个受害者,并展开受害者的思维模式。 ----《意识疗法》
11、痛苦源自不被满足的匮乏感,不被回应的孤独感,不被理解的无助感,一点一滴的压制进我们的潜意识,给我们带来很多负面的情绪和感受。虽然有些创伤可能连我们自己都不记得了,但它们导致的痛苦却一直都深深地隐藏在我们的潜意识中,以负面的能量的形式储藏起来。 ----《了凡心疗愈:意识疗法》
12、当你觉知思维的荒谬,思维学向为也这物家的自动停止了,你学向为也这物家的开觉界超越头脑思维,超越你的小我,同如心要的你也不师对是能去抗拒你的思维,思维学向为也这物家的师对是能为你所用,学向为也这物家的像是阳明先生说的物家的在只事师对如心要: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思维跟欲望和情绪一如心要,家也用地一们是好的,不需在只事师对事师对会排斥的,况且也生们有人能够之么当种得到,这如心要第没论如内为边努觉界样,他生不师对是能界出到你的预作小,你只在只事师对事师对会找到跟家也用地一们和谐共存的看就只作式,这学向为也这物家的是自我疗愈的过程,也是阳明先生提倡的照看向为物心,第没论内为边种体制内为边种时代,除了自己生们有人师对是能替你照看向为物心! ----《了凡心疗愈:意识疗法》
13、这个世界上不存在所谓的完美恋人,外在的男人不会符合你内在男人,外在的女人不会符合你内在的女人。当你处在两性关系当中的时候,无论你选择包容,还是选择分手,你都会感到痛苦,当人们处在这种心理失衡,在头脑思维编制的故事里面的时候,他希望一个人认同自己,站在他这边一起去批判对方!
而实际上很多所谓的情感专家也在正在做这样的事情。这样做只能更加加深你对思维的认同感。因为你不能改变对方。你不能改变已经发生的事实。所以你会更加抑郁,更加痛苦。你会将更多的人拉到你的头脑思维里面来,喋喋不休的诉说扭曲了的故事!或者在日后的生活中,用家暴出轨来宣泄你积压的情绪。
14、强迫症的形成过程,小时候的不安恐惧,在头脑的作用下不断被放大,父母也没有帮我们排解也没认可我们,最终自己也无法认可自己了。这样自己可能会认为,因为自己的错误会一直引起别人看不起,自身就形成了这种错误的认知,埋下了强迫的祸根。有些事并非别人刻意而为之,其实别人只是一笑而过,不会一直关注。但可能会形成盘亘在你心里的限制性信念,如果自己很小时候懂一些做人道理和做事标准原则,懂得自己认可自己,不一定靠父母对自己的认可,那就不会有强迫了,但是小时候也不可能懂这些,所以强迫就这么来了。 ----《意识疗法》
15、强迫症患者的焦虑核心不再是对未来的不安或者恐惧,而是对万一不能排除这种不安恐惧的担忧,患者明知这种担忧持续存在毫无意义且不合理,却不能克制的反复出现,为了这个万一,所以强迫症患者会在脑海塑造强迫对立的思维:两种对立的概念反复在脑中相继出现,而感到苦恼和紧张,如想到“拥护”,立即出现“反对”;说到“好人”时即想到“坏蛋”想到“道德”立刻想到“不道德”等。 ----《了凡心疗愈》
16、意识疗法创始人陈了凡说:所有的心理疗愈都是从善待自己开始! ----《了凡心疗愈》
17、在没有形成焦虑症之前它只不过是一种情绪,情绪是二元对立的周期会起起伏伏会自行走出来,每个人都会存在焦虑情绪,比如担心火车晚点约会迟到考试不及格,这些都是能够具体到某一件事上,而焦虑症是思维过度参与泛化的结果,是未来不安在当下的投射,像是条件反射你没有办法确信未来是安全的,了凡心疗愈意识疗法提倡臣服是前提,逃避不是办法,唯有臣服,我的确很担心未来,我的确很忧虑,很紧张,但是又能坏到哪里去呢?在担忧的同时将最坏的场景在脑海里演练一遍,也不过如此嘛!不信你回想那些曾经让你无比焦虑的事情,哪些对你造成了实质性的伤害了呢?你的身体也许会恢复一点柔和,不那么僵直了,你可以让你的意识再多一点,那么这种无意识的投射就会少一点,这是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 ----《了凡心疗愈》
18、自闭症最大的特征是不会有情感上的回应,无论你做多大情感上的投入,都不能从对方身上得到相应的情感回报。你养一些小猫小狗,它们都会跟你进行情感上的互动,而自闭症不会。轻度的自闭症,在成年以后被称之为亚斯伯格症,虽然可以生活自理,但还是不能人建立起一个良好的情感互动关系。他们不会做任何情绪上的回应,他们的障碍往往体现在今后的结婚生子,组建家庭上面。而实际上也许是我们用错误的测试标准来衡量自闭症儿童,他们并不差,他们可能会结婚,生儿育女,自给自足,当然也有很大的可能不会,但我想向你保证,如果给孩子定了标准,他们的起点就永远是低的,而且会一直止步不前,可能你孩子能做的事情会超乎你的想象,也有可能他们只是不懂得怎么和我们说,或者是我们根本没有学会如何去听
19、寂寞和孤单不一样。孤单只是你的旁边没有人,而寂寞却是你的整个世界都没有人,孤单的人只要跳进五光十色的酒吧人潮汹涌的街头,立刻就不再孤单,而寂寞的人即便置身于人潮汹涌的街头,他们依旧会感觉到不被理解不被接纳的刻骨寒意,孤单是一池水里只有一条鱼,寂寞是水池里面什么也没有 ----《了凡心疗愈》
20、严重的焦虑症患者会同时伴有恐惧情绪,对外界刺激易出现惊恐反应,常伴有睡眠障碍和植物神经紊乱的症状,植物神经是由于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组成,神经主要起到传导大脑指令的作用,而植物神经不受大脑控制,表现出的自主神经症如易惊醒,面色苍白或潮红,易出汗,四肢发冷,手指发麻,肌肉跳动,眩晕、心悸,胸部有紧压或窒息感,食欲不振,口干,腹部发胀并有灼热感,便秘或腹泻,尿频,月经不调,性欲缺乏等。有些患者为上述躯体不适感而焦虑不安。 ----《了凡心疗愈》
21、在历代儒家理教里提倡“去人欲存天理”,佛教也讲究“断念去欲”,好像欲望在人们印象中就是一个不好的标签!而实际上欲望是一个中性词,在叔本华的观点中:欲望就是人生的永动机,人生就是一团欲望,当一个人没有了欲望,那么这个人也就失去了生存的动力,欲望没有对错的,只是好比是我们对待情绪一样,只是我们表达欲望的方式存在问题。 ----《了凡心疗愈:意识疗法》
22、所以意识疗法提倡“为所当为,顺其自然”,接纳不能改变的,改变你能改变的,如果反复洗手,那就洗吧,如果反复关门,那就关吧,带着症状去生活,不能为了控制自己的强迫行为而去克制自己的动作,这样做会恰得其反,好比是缘木求鱼了,你要明白的是导致这一系列行为的背后是你泛化的逻辑思维链条,你能改变的也是你的逻辑思维链条。 ----《意识疗法》
23、每次情绪的升起都是自我疗愈的最佳时机,如果连情绪都没有,那么我们疗愈的对象又是什么呢?很多人会刻意掩饰自己的情绪压制自己的情绪,这些情绪源自这个世界的排斥感,当我们逐渐接触到这个世界后,我们体验到很多的排斥,这让我们很不喜欢,于是下意识的开始拒绝体验各种排斥,那些排斥所触发的未被满足的需求,受伤和愤怒的感受,不被接纳的孤独,不被理解的痛苦,慢慢的被压制进入你的潜意识,形成你的思维模式,你的限制性信念,你必须遵循这些去行事,那么你就会体验到更多的排斥感跟痛苦的感受。 ----《了凡心疗愈:意识疗法》
24、比如你被骗了,你感到很气愤,你的思维参与进来,搜罗一大堆证据证明这个世界就是一个尔虞我诈充满欺骗的世界,这就形成了你的新的限制性信念,如果你依照这条信念去与这个世界相处,你会发现处处碰壁,同样的,当你的意识跟你的欲望结合,当欲望离开的时候只剩下思维编制的故事,你会纠缠于故事里不愿出离 ----《了凡心疗愈》
25、看到网上有这么个段子:不要大声责骂年轻人,他们会立刻辞职的,但你可以往死里骂那些中年人,尤其是有车有房有娃的那些,他们是一群为了生存再也没有梦想的人,也是一群再也不敢任性的人,年纪越大,拥有的东西似乎也越多。但正是这些我们已经拥有的东西,来之不易的东西,正如一个又一个枷锁束缚着我们,让我们在现实面前不得不妥协! ----《了凡心疗愈》
26、抑郁症是意识向过去的投射,而焦虑症是意识向未来的投射,身体被留在当下无人照看,意识疗法认为抑郁症焦虑症的形成都是情绪欲望与思维相互作用的思维模式使然,从心理动力学来看,所有的心境障碍都是潜意识里情绪的积压都是未曾满足的欲望,这些情绪欲望跟思维的相互作用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形成了我们的限制性信念,形成我们固有的头脑思维模式! ----《意识疗法》
27、去感知这个世界,不用去思考分析评判这个世界,这个世界不管你是喜欢或者不喜欢,它就在那里,不增不减,不垢不净,不生不灭,所以哪怕再小的小孩,让他知道合一的方法,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它是进入这个真实世界的秘钥,我们与这个真实世界之间隔着一层外壳,只有打破它,我才能出来,我才能自由的生活,我才能自由的去爱,这种枷锁和限制是自己给的心理障碍,别人无能为力。这些浅显的道理大家都懂,还能举一反三,但是实践的少,资讯泛滥的年代,每天都可以刷出成堆的心灵鸡汤人生感悟,却不知有几人能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意识疗法》
28、“顺其自然为所当为”的理论核心就是接纳不能改变的,对于诸多令你不满的缺点和弱点,你就再也不需要掩饰和伪装了,无需文过饰非了,这个世界就是娑婆世界,作为人,为何要苛求完美,你要勇敢地解除防御、开放自我,这样你将有可能发现导致症状的症结所在,也就是你潜意识所惧怕的核心。 ----《意识疗法》
29、意识疗法提到感受你的感受,就是从头脑拉回意识的方法,但是感受一般在此刻升起与当下发生的事情密切相关,一旦这一刻过了,感受就消失了,它不会逗留,如果你在游乐场坐过山车,它俯冲下降你所感受到的刺激是即刻的,它只是属于那一刻本身,当你欣赏海上日落,心中升起的喜悦之情,只属于那一刻本身,当你凝视你挚爱之人的双眸时,你满怀爱意只属于那一刻本身,但是思维参与进来,你试图留住那一刻,这跟压抑你的情绪是一样的,它会让你惆怅跟痛苦,所以李商隐有诗云: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了凡心疗愈》
30、不要将心理疗愈等同于鸡汤等同于知心姐姐,是需要自己身体力行知行合一的过程,自助者天助之,如若不然,还是继续将自己的问题全部打包交给药物,把问题全部推给外界,然后午夜梦回的时候依旧发出哀叹:为什么我还是这么痛苦!痛苦之所以成为痛苦,在于你对待痛苦的方式,就像你对待成为心境障碍之前的抑郁情绪,我们下意识的想到就是逃避就是压制,将自己对于痛苦的体验感降到最低,这似乎是很有效的方法,但是他们远没有那么容易打发, 他们已经进入到了你潜意识深处,积蓄更大的力量伺机报复你。 ----《了凡心疗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