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凡做成大事的人,往往做小事也认真,而做小事不认真的人,往往也做不成大事。由此我得出一个认识:认真本身就是一种素质,一个人要有所作为,就必须具备这种素质。
2、不同的作家有不同读者群,从读者的层次大致可以推知作者的层次,被爱凑热闹的人群簇拥着的必是浅薄作家。 ----周国平
3、几乎所有人都把自己向往而不可得的境界称作“幸福”。 ----周国平
4、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两种,一种是与别人交流,一种则是独处。前者一直被认为是人的生存之本,然而,后者却是立足之基,孤独,是一个内心整合的过程,能让自己清醒的看世界,也能让自己理性的看自己。 ----周国平
5、一个人认清了他在这个世界上要做的事情,并且认真地做着这些事情,他就会获得一种内在的平静和充实。 ----周国平
6、一颗平庸的灵魂,并无值得别人理解的内涵,因而也不会感到真正的孤独。孤独是一颗值得理解的心灵寻求理解而不可得,它是悲剧性的。无聊是一颗空虚的心灵寻求消遣而不可得,它是喜剧性的。寂寞是寻求普通人间温暖而不可得,它是中性的。然而,人们往往将它们混淆,甚至以无聊冒充孤独。 ----周国平
7、有两个朋友是最不可缺的。一个朋友就是你自己,是你身上的那个更高的自我。它常常是沉睡着的,你要去把它唤醒。你还必须有另一个朋友,就是那些好书,活在好书里的那些伟大的灵魂。 ----周国平
8、分寸感是成熟的爱的标志,它懂得遵守人与人之间必要的距离,这个距离意味着对于对方作为独立人格的尊重,包括尊重对方独处的权利。 ----周国平
9、生活是广义的,内心经历、感情、体验也是生活,读书也是写作的生活源泉。一个人越是珍视心灵生活,他就越容易发现外部世界的有限,因而能够以从容的心态面对。相反,对于没有内在生活的人来说,外部世界就是一切,难免要生怕错过了什么似的急切追赶了。 ----周国平
10、读书到底是为了什么,如果我们排除做学问很实际的目的,读书就是我在吸取营养,把自己丰富起来。我自己感觉,读书最愉快的是什么时候,是你突然发现“我也有这个思想”。最快乐的时候是把你本来已经有的,你却不知道的东西唤醒了。 ----周国平
11、人在世上都离不开朋友,但是,最忠实的朋友还是自己,就看你是否善于做自己的朋友了。要能够做自己的朋友,你就必须比那个外在的自己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从而能够从人生的全景出发给他以提醒、鼓励和指导 ----周国平
12、无论何处,只要有一个完美无缺的正人君子出现,那里的人们就要遭罪了,因为他必定要用他的完美来折磨和审判你了。这班善人,也许你真的说不出他有什么明显的缺点,尽管除了他的道德以外,你也说不出他有什么像样的优点。 ----周国平
13、一颗觉醒的灵魂,它的觉醒的鲜明征兆是对虚假的生活突然有了敏锐的觉察和强烈的排斥。这时候,它就会因为清醒而感到痛苦。 ----周国平
14、事情对人的影响是与距离成反比的,离得越近,就越能支配我们的心情。因此,减轻和摆脱其影响的办法就是寻找一个立足点,那个立足点可以使我们拉开与事情之间的距离。如果那个立足点仍在人世间,与事情拉开了一个有限的距离,我们便会获得一种明智的态度。如果那个立足点被安置在人世之外,与事情隔开了一个无限的距离,我们便会获得一种超脱的态度。 ----周国平
15、对真的理解应该宽泛一些,你不能说只有外在的荣华富贵是真实的,内在的智慧教养是虚假的。一个内心生活丰富的人,与一个内心生活贫乏的人,他们是在实实在在的意义上过着截然不同的生活。 ----周国平
16、知性女子绝记三条:我们不追随典范去生活,也不奢求自己成为谁的模范。我们只为自己而生活,做最真实的自己。我们可以随性而行,随遇而安。但前提条件是,我们必须做到如下
第一、秀外慧中、淡定从容、宁静致远;
第二、热情奔放、清新自然、品德高尚;
第三、纯真浪漫、温婉贤淑、知书达礼; ----周国平
17、我们遗憾不是因为失去了什么,而是那些想做而没有去做的惆怅。 ----周国平
18、做孩子的朋友,孩子也肯把自己当作朋友,乃是做父母的最高境界。 ----周国平
19、【颠倒的个人主义】在人生追求上,中国人心中往往没有自我,只有他人,大家在争夺什么,我也就要什么。于是,名利场上熙熙攘攘,一片繁忙之景。在公共道德上,中国人眼中往往没有他人,只有自己,我做什么,完全不顾及他人的感受。于是,公共场所吵吵嚷嚷,一片喧哗之声。 ----周国平
20、不较劲的智慧:一、不和自己较劲,对自己随性。要认清自己的秉赋和性情,找到自己的位置,不和别人攀比。二、不和他人较劲,对他人随缘。人与人之间有没有缘、缘的深浅是基本确定了的,不要对任何人强求。三、不和老天较劲,对老天随命。人无法支配命运,但可支配对命运的态度,平静地承受既有的遭遇。 ----周国平
2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勿施于人。 ----周国平
22、所谓优秀,是指一个人的内在品质,有高尚的人格和真实的才学。一个优秀的人,即使他在名利场上不成功,他仍能有充实的心灵生活,他的人生仍是充满意义的。相反,一个平庸的人,即使他在名利场上风光十足,他也只是在混日子,至多是混得好一些罢了。 ----周国平
23、精神上的伟人必定是坦诚的,他们足够富有,无须隐瞒自己的欠缺,也足够自尊,不屑于用做秀、演戏、不懂装懂来贬低自己。 ----周国平
24、什么是虚假?虚假就是不真实,或者,故意真实。“我一定要真实!”——可是你已经在虚假了。
什么是做作?做作就是不真诚,或者,故意真诚。“我一定要真诚!”——可是你已经在做作了。 ----周国平
25、善良来自对生命的感动。看一个人是否善良,我有一个识别标准,就是看他是否喜欢孩子。一个对小生命冷漠的人,他在人性上一定是有问题的。相反,如果一个人看见孩子是情不自禁地喜欢的,即使他有别的种种毛病,我仍相信这个人还是有希望的。 ----周国平
26、舆论很清楚它的敌人是思想,但它从来不正面与思想交锋。 ----周国平
27、不管人们怎么赞美柏拉图式的精神爱情,不占有终归是违背爱情的本性的。“你无论如何要得到它,否则就会痛苦。”当你把异性仅仅当做审美对象加以观照,并不因为你不能占有她而感到痛苦时,你已经超越爱情而进入艺术的境界了。艺术滤净爱情的性因素,使它完全审美化,从而实现了爱情的自我超越。 ----周国平
28、世上的神秘,莫过于生和死。每个活着的人,都有过一次诞生,终有一次死亡。然而,没有一个人能亲眼目睹自己的诞生和死亡。上苍把两个神秘都向我们隐瞒着,只把中间的一小截平凡展示给我们。我是活在两个神秘之间的一个糊涂,除了知道自己此刻还活着,我还知道什么呢? ----周国平
29、一个人只要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找到最适合于自己的生活,一切外界的诱惑与热闹对于他就的确成了无关之物。 其实,最后能让我们坚持的全部出于热爱。 ----周国平
30、如果说认识到人的无知是智慧的起点,那么,觉悟到人的不完美便是信仰的起点。无知并不可笑,可笑的是有了一点知识便自以为无所不知。缺点并不可恶,可恶的是做了一点善事便自以为有权审判天下人。在一切品性中,狂妄离智慧、也离虔诚最远。明明是凡身肉胎,却把自己当作神,做出一付全知全德的模样,作为一个人来说,再也不可能有比这更加愚蠢和更加渎神的姿势了。 ----周国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