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育之宗旨何在,在使人为完全之人物而已。何谓完全之人物?谓人之能力无不发达且调和是也。人之能力分为内外二者:一曰身体之能力,一曰精神之能力。发达其身体而萎缩其精神,或发达其精神而罢敝其身体,皆非所谓完全者也。完全之人物,精神与身体必不可不为调和之发达。
2、(2)柳永【凤栖梧】:“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3)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人间词话》
3、人能于诗词中不为美刺投赠之篇,
不使隶事之句,不用粉饰之字,
则于此道已过半矣。 ----《人间词话》
4、算来只合,人间哀乐,者般零碎。 ----《水龙吟·杨花》
5、且自簪花,坐赏镜中人。
6、(用章质夫苏子瞻唱和韵)开时不与人看,如何一霎濛濛坠。日长无绪,回廊小立,迷离情思。细雨池塘,斜阳院落,重门深闭。正参差欲住,轻衫掠处,又特地因风起。
花事阑珊到汝,更休寻、满枝琼缀。算人只合,人间哀乐,者般零碎。一样飘零,宁为尘土,勿随流水。怕盈盈、一片春江,都贮得离人泪。 ----《水龙吟·杨花》
7、严沧浪《诗话》谓:“盛唐诸人,唯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余谓:北宋以前之词,亦复如是。然沧浪所谓兴趣,阮亭所谓神韵,犹不过道其面目,不若鄙人拈出“境界”二字,为探其本也。 ----《人间词话》
8、(1)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2)章质夫【水龙吟】(杨花):“燕忙莺懒芳残,正堤上、杨花飘坠。轻飞乱舞,点画青林,全无才思。闲趁游丝,静临深院,日长门闭。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兰帐玉人睡觉,怪春衣、雪沾琼缀。绣床渐满,香球无数,才圆欲碎。时见蜂儿,仰粘轻粉,鱼吞池水。望章台路杳,金鞍游荡,有盈盈泪。” ----《人间词话》
9、自是当年游牧地,有人曾号伏羲来 ----《读史》
11、书成付与炉中火,了却人间是与非。 ----《书古书中故纸》
12、社会上之习惯,杀许多之善人;文学上之习惯,杀许多之天才。 ----《人间词话》
13、(1)《诗·风·风雨》:“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云胡不夷。风雨潇潇,鸡鸣胶胶。既见君子,云胡不瘳。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3)王绩【野望】:“东皋薄暮望,徒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人间词话》
14、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谈到三大境界: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
第一境界可以理解为“明”,此境界为登高远,“望尽天涯路”,把握全局,明确自己所追寻的目标与方向,是最初的求学与立志之境。
第二境界为“行",词境界为不经一番寒彻骨,争得梅花扑鼻香,为了实现远大目标理应坚忍不拔、“衣带渐宽”,这也是极其重要的。
第三境届为“得”之境界,第一境界与第二境界都做好了,功到自然成。 ----《人间词话》
15、(1)林逋【点绛唇】(草):“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又是离愁,一阕长亭暮。王孙去。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3)欧阳修【少年游】:“阑干十二独凭春,晴碧远连云。千里万里,二月三月,行色苦愁人。谢家池上,江淹浦畔,吟魄与离魂。那堪疏雨滴黄昏,更特地忆王孙。”(4)冯延巳【南乡子】:“细雨湿流光,芳草年年与恨长。烟锁凤楼无限事,茫茫。鸾镜鸳衾两断肠。魂梦任悠扬,睡起杨花满绣床。薄幸不来门半掩,斜阳。负你残春泪几行。” ----《人间词话》
16、水抱孤城,雪开远戍,垂柳点点栖鸦。晚潮初落,残日漾平沙。白鸟悠悠自去,汀州外,无限蒹葭。西风起,飞花如雪,冉冉去帆斜。 天涯。还忆旧,香尘随马,明月窥车。渐秋风镜里,暗换年华。纵使长条无恙,重来处、攀折堪嗟。人何许,朱楼一角,寂寞倚残霞。 ----《满庭芳》
17、天涯。
还忆旧,
香尘随马,明月窥车。
渐秋风镜里,暗换年华。 ----《满庭芳》
18、百尺朱楼临大道。
楼外轻雷,不问昏和晓。
独倚阑于人窈窕,闲中数尽行人小。
一霎车尘生树杪。
陌上楼头,都向尘中老。
薄晚西风吹雨到,明朝又是伤流潦。 ----《蝶恋花 · 百尺朱楼临》
19、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
20、稼轩之词,多见炫目之色、发聩之声,以辅拔峭之言,慷慨之气。 ----《人间词话》
22、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人间词话》
23、一事能狂便少年。 ----《晓步》
24、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 ----《人间词话》
25、起居之不时,饮食之无节,侈于嗜欲,而吝于运动,此数者,致病之大源也。
26、温飞卿之词,句秀也。韦端己之词,骨秀也。李重光之词,神秀也。 ----《人间词话》
27、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无二人之胸襟而学其词,犹东施之效捧心也。 ----《人间词话》
28、列炬归来酒未醒,六街人静马蹄轻。月中薄雾漫漫白,桥外渔灯点点青。
从醉里,忆平生,可怜心事太峥嵘。更堪此夜西楼梦,摘得星辰满袖行。 ----《鹧鸪天》
29、昨夜梦中多少恨。细马香车,两两行相近。对面似怜人瘦损,众中不惜搴帷问。
陌上轻雷听隐辚。梦里难从,觉后那堪讯?蜡泪窗前堆一寸,人间只有相思分。 ----《蝶恋花》
30、山寺微茫背夕曛,鸟飞不到半山昏。上方孤罄定行云。
试上高峰窥皓月,偶开天眼觑红尘,可怜身是眼中人。 ----《浣溪沙·山寺微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