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道德经》
2、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道德经》
3、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慾,绝学无忧。 ----《道德经》
4、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5、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道德经》
6、上士闻道,勤而行之。 ----《道德经》
7、天下难事 必作于易
天下大事 必作于细
是以圣人终不为大 故能成其大 ----《道德经》
8、持而盈之,不若其已 ----《道德经》
9、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10、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道德经》
12、清净为天下正。 ----《道德经》
13、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俞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道德经》
14、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夫唯不争,故无尤。 ----《道德经》
15、夫唯不争 故无忧~ ----《上善若水》
16、大方无隅,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隐无名。大直若曲,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勇若怯,大辩若讷,大美若臭,大善若恶,大真若假,大忠若奸,大贤若痴 ----《道德经》
17、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老子道德经》
18、上士闻道,勤能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
19、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道德经》
20、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道德经》
21、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老子《道德经》第四十章 ----《道德经》
22、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道德经》
23、生而为人,你且修身,你且渡人,你且如水,居恶渊而为善,无尤也. ----《上善若水》
24、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道德经》
25、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26、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能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道德经》
27、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道德经》
28、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道德经》
29、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道德经》
30、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
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道德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