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啊,《士兵突击》得奖我也觉得有问题,尽说漂亮话啦,什么不抛弃,不放弃,这不是胡说嘛,要知道,许三多要是对任何事情真的那么认真,不抛弃不放弃,那么他怎会去当一个小兵儿?我们的社会要让这么具有民族精神的人去当小兵,那这社会制度定得也太不合理了,许三多最好去搞科技创新,那里急需不抛弃不放弃的中国人,要知道,我们连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也没有,现实是,中国人在难事儿面前,在有益于全人类的事业方面,几乎全部抛弃了放弃了,而遇到容易事儿,我们人人都可做到不抛弃不放弃,我本人对每天坚持吃饭这件事从来就没抛弃没放弃过,这使我可以顺利地活到今天,呵呵。 ----石康
●他能听懂花草木石、过去未来、心脏跳动,还有遥远的星星发出的絮语。那星星或许早已度完自己的时光,化作巨大的钻石。
他对世界有着无比深刻的感受。在他三十年的记忆中,不仅有国家暴力传统造成的悲剧,有战争、劳改营、毫无权利的人们以及他们的生死存亡,而且有弗里乔夫·南森弗里乔夫·南森(1861—1930),挪威北极考查家,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1922),曾任国际联盟主管战俘事务的最高委员,参与伏尔加流域赈济饥民工作的组织工作。——译注或埃内斯托·切·格瓦拉埃内斯托·切·格瓦拉(1948—1967),拉丁美洲革命家,曾参与拉丁美洲各国人民的革命运动,在领导波利维亚的游击运动中被俘,遭杀害。——译注这类人的大无畏精神,有他们的赫赫声誉和卓著勋业。 ----瓦尔拉姆·沙拉莫夫《科雷马故事》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奥尔罕?帕慕克曾说:对于现在的世俗化个人来说,要在世界里理解一种更深刻、更渊博的意义。方法之一就是阅读伟大的文学小说。我们在阅读它们时将理解,世界以及我们的心灵拥有不止一个中心。我想达到这一认知的另一种办法就是旅行。说到底,我们无法仅从书本上学到一切,因为知识和智慧是不一样的。智慧来自于经验,来自于生活,来自于你与这个世界发生的联系。 ----傅真《最好金龟换酒》
●年幼的时候,我们总喜欢谈理想,因为还没有长大,便以为有一条长长的路可以通向远方。就像你去问幼儿园的孩子,他们会告诉你,我要得诺贝尔奖,我要成联合国秘书长,我要成作家,我要成飞行员。可年少的我们,并没有为之努力,有的只是无休止地应付和疲惫不堪地做梦。等长大之后,发现梦还在嘴边,可曾经梦中的一切开始灰飞烟灭,而仅剩的理想,也不知该不该坚守。 ----谢可慧《梦想要有,赶路要紧》
●既使伟大如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今年得的可能在网上爆红一阵子;十年前得的,有的已近乎销声匿迹,只在几个小圈子里闪现。既使吸晴如歌影视界的传媒宠儿与明星者流,聚焦受宠的呼声最短不过瞬间,再长不过一两个世代。人间所谓的声名不过如此。网络世纪云端上所谓的声名不过如此。
●即使知道只是做梦,嘴上还是大言不惭说着向诺贝尔奖奋斗。
因为害怕这辈子连梦想都没有开始追求,就已经失去了追求梦想的资格。
●我们老师说,在科学界最浪漫的一件事就是陪你一起养养小白鼠,获获诺贝尔奖。
●我们总是喜欢用1%的人的故事来鼓励90%的人:一个人,什么也没有,奋斗一生,爬到了金字塔的顶端。其实,很多类似这样的故事都是被包装的:你不知道比尔·盖茨的妈妈是IBM的董事,也不知道巴菲特的爸爸是交易所的老板,更不知道诺贝尔的妈妈是数学博士,爸爸是物理教授,家族里面出了10个博士……所以我觉得,我们应该用90%的人的故事来鼓励99%的人。
●有生之年,希望我们的村上能拿到诺贝尔,也不望,我耿耿于怀那么久。
●人生有一点不幸的事就是回避有教养的社会,忽略与善于思考的人交流,最后失去了这种活动的能力,牺牲了自己获得和别人的尊严。 ----诺贝尔《中外名人传记诺贝尔》
●一个一个梦写在日记上,一点一点靠近诺贝尔奖 ----TFBOYS《大梦想家》
●世界上要是有后悔药,别说婚姻,只怕诺贝尔奖全部都会易主。——第145页 ----杨冰阳《幸福爱》
●哈佛没有高楼大厦,只有新英格兰的红砖墙。即使诺贝尔奖获得者也不过在校园有一个决不起眼的停车位。毕竟哈佛最起眼的是100座图书馆,尤其是一个个像图书馆那样的人,或者说,一个人就是一座图书馆。哈佛或哈佛人是不需要任何包装的。
●我没有美得祸国殃民,不是官二代富二代,即使有一技之长也没达到诺贝尔奖的地步,所以我的青春只能按部就班,不可疯狂。因为输不起。
●一切从工作中感受到生命意义的人,勋章不能报偿他,亏待也不会使他失落。内在的富有找不到、也不需要世俗的对应物。像托尔斯泰、卡夫卡、爱因斯坦这样的人,没有得诺贝尔奖于他们何损,得了又能增加什么?只有那些内心中没有欢乐源泉的人,才会斤斤计较外在的得失,孜孜追求教授的职称、部长的头衔和各种可笑的奖状。他们这样做很可理解,因为倘若没有这些,他们便一无所有。 ----周国平《内在的从容》
●前几天“诺贝尔奖”评委会秘书长在演讲时,也谈到他对中国“不是很了解”。不是很了解,怎么就这么轻率地做出了一个“诺贝尔奖”的政治决定呢?他也承认这是一个政治决定。所以,不要指望别人对我们非常了解,更何况,还把中国这个社会主义国家想象成前苏联和现朝鲜的外国朋友也不在少数。 ----白岩松《白说》
●不是所有人都是莫言,小学文化可以拿诺贝尔奖。所以,还是踏踏实实学习吧。
●战争是“恐怖中的恐怖,各种罪恶中的魁首”。 ----诺贝尔《诺贝尔传》
●大师的“学养”不是由论文、课题项目等包装出来的,而是需要教师们潜心专业,并伴有长期的积累。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一生都是个教书匠,直至去世后,学生才把他的讲义整理成《普通语言学教程》,开创出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广阔天地。美国经济学家科斯,一生只发表过几篇论文,但却创立了一个学派并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学”是“养”出来的,没有了“养”的学术,创新难成形态。没有创新形态,也就没有学术大师。困扰国人的“钱学森之问”,其症结也即在此。
●如果……那么……
这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吉卜林写给他12 岁儿子的一首诗:如果在众人六神无主之时,你能镇定自若而不是人云亦云;如果被众人猜忌怀疑时你能自信如常而不去妄加辩论;如果你有梦想,又能不迷失自我;如果你有神思,又不至于走火入魔;如果在成功之时能不喜形于色,而在实验之后也勇于咀嚼苦果;如果看到自己追求的美好破灭为一堆零碎的瓦砾、也不说放弃;如果辛苦劳作已是功成名就,为了新目标仍然冒险一搏,哪怕功名化为乌有;如果你跟村夫交 谈而不变谦恭之态,和王侯散步而不露谄媚之颜;如果他人的意志左右不了你;
如果你与任何人为伍都能卓然独立;如果昏惑的骚扰动摇不了你的信念,你能等自己平心静气,再作应对──那么,你的修养就会如天地般博大,而你,就 ----《哈佛家训》
●中国经济学界唯一值得敬重的是邹恒甫。除了对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和数学泰斗丘成桐等极少数大师表示尊敬之外,但在喧嚣的中国经济学界,惟有邹恒甫是一个例外。 ----郎咸平
●生命,那是自然交给人类去雕琢的宝石。
——贝恩哈德·诺贝尔(瑞典)
●峰终定律
诺贝尔奖得主,心理学家DanielKahneman,经过深入研究,发现对体验的记忆由两个因素决定:高峰(无论是正向的还是负向的)时与结束时的感觉,这就是峰终定律(Peak-EndRule)。这条定律基于潜意识总结体验的特点:对一项事物的体验之后,所能记住的就只是在峰与终时的体验,而在过程中好与不好体验的比重、好与不好体验的时间长短,对记忆差不多没有影响。而这里的"峰"与"终"其实这就是所谓的"关键时刻MOT",MOT(MomentofTruth)是服务界最具震撼力与影响力的管理概念与行为模式
●有些中国人认为牛作家应写得特好以至于得了诺贝尔奖,接下来他把奖金全捐给了穷人——抱歉,胡思乱想与现实有距离:中国目前得诺贝尔奖的作家抄袭了马尔克斯及福克纳的中文译本,用奖金买了房,中国当红的青少年作家也抄袭过,用版税同样买了房,他们比你优越及优秀之处,就是他们以后不会向你求助了。 ----石康
●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先生来我校演讲,介绍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五个实验。演讲的最后,在谈到自己不断取得新成果的体会时,他说:科学就是多数服从少数,只有少数人把多数人的观念推翻之后,科学才能向前发展。 ----陈吉宁《在清华大学2013级本科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以下是我的个人经历:
1995年,就读于德国慕尼黑特种兵学校;
1998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心理系进修;
2000年,加入海豹突击队;
2003年,攻破日本情报系统,获取10份绝密文件,令其战争阴谋破产;
2005年,前往叙利亚执行任务,成功解救三千人质
2006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提名
2008年,参加美国总统选举,以1票之差落选
2011年,被奥巴马跪请回到海豹突击队,同年击毙拉登
2015年,被提名为全球最有影响力人物;
2016年,放弃一生荣耀在贴吧水经验。 ----《百度贴吧》
●我对爱情不是很在行,所以诺贝尔奖中没有设爱情奖这一项,还请各位情场高手见谅。 ----诺贝尔
●你说,要不要给你颁个诺贝尔奖。被你打过一次感情疫苗,从此再不敢对任何人心动。其实也还没那么完美,你毒灭的不太彻底,偶尔也还是会撕心裂肺地疼。
●我有一个问题:诺贝尔有资格获诺贝尔奖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