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从工作中感受到生命意义的人,勋章不能报偿他,亏待也不会使他失落。内在的富有找不到、也不需要世俗的对应物。像托尔斯泰、卡夫卡、爱因斯坦这样的人,没有得诺贝尔奖于他们何损,得了又能增加什么?只有那些内心中没有欢乐源泉的人,才会斤斤计较外在的得失,孜孜追求教授的职称、部长的头衔和各种可笑的奖状。他们这样做很可理解,因为倘若没有这些,他们便一无所有。 ----周国平《内在的从容》
●即使知道只是做梦,嘴上还是大言不惭说着向诺贝尔奖奋斗。
因为害怕这辈子连梦想都没有开始追求,就已经失去了追求梦想的资格。
●"非暴力抵抗"不是从人的本能反应引出的。它是人类面对无数无辜牺牲者的生命,深思熟虑以后做出的一个理性反省。但是,实行"非暴力"是困难的,因为它的本质是提倡非暴力的一方,主动把自己置于战术上的一个不利地位,以这样的一个姿态,邀请对方回到有游戏规则的理性讨论中去。这一方显然是吃亏的,就像打架双方扭成一团的时候,第一个主动住手,提出谈判。难就难在这时对方再动手,他也下决心不还手了。问题在于,人们最终是要靠对话和理性的妥协解决问题,总要有一个先住手的。所以,在历史上,不论是民众一方,还是权势一方,在打得不可开交的时候,最先醒悟过来而不再动手的一方,不论以前有过多大的罪过,就凭着这样一个转折点,都是有可能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 ----林达《我也有一个梦想》
●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先生来我校演讲,介绍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五个实验。演讲的最后,在谈到自己不断取得新成果的体会时,他说:科学就是多数服从少数,只有少数人把多数人的观念推翻之后,科学才能向前发展。 ----陈吉宁《在清华大学2013级本科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所谓旅行,不但指身体的空间移动,更是心灵的飞翔之途。墨西哥曾经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奥克塔维奥帕斯说过:“旅行的愿望,在人身上是与生俱来的。谁要是从未萌生过此念,那绝非人之常情。每次旅行向我们展现的国度,对全体造访者来说,原本是同一个,可是在每一位旅行家的眼里,却又有见仁见智的不同。” ----毕淑敏《非洲三万里》
●还有啊,《士兵突击》得奖我也觉得有问题,尽说漂亮话啦,什么不抛弃,不放弃,这不是胡说嘛,要知道,许三多要是对任何事情真的那么认真,不抛弃不放弃,那么他怎会去当一个小兵儿?我们的社会要让这么具有民族精神的人去当小兵,那这社会制度定得也太不合理了,许三多最好去搞科技创新,那里急需不抛弃不放弃的中国人,要知道,我们连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也没有,现实是,中国人在难事儿面前,在有益于全人类的事业方面,几乎全部抛弃了放弃了,而遇到容易事儿,我们人人都可做到不抛弃不放弃,我本人对每天坚持吃饭这件事从来就没抛弃没放弃过,这使我可以顺利地活到今天,呵呵。 ----石康
●林轻一向讨厌吵架,用她少年时的说法就是,有什么事不能坐下来心平气和地砍几刀呢?
有钱人大都喜欢把任性当个性。林轻认识的人里,有每次生日都弄得和世界小姐选美似的华宇通信小开唐子清,也有非把个“生日趴”弄成诺贝尔奖提名的李洛基。
不管怎么说,能在这两位的生日宴上露脸,都是件让大多数人激动得掉裤子的事儿。有位资深八卦评论家是这么说的:唐公子的邀请函可以帮人从三流蹿到二流,从二流蹿到一流;而李大公子的邀请函可以把你从不入流变成主流。 ----四十二吨《人若犯我》
●一个一个梦飞出了天窗
一次一次想穿梭旧时光
小小竹蜻蜓张开了翅膀
飞到任何想要去的地方
一个一个梦写在日记上
一点一点靠近诺贝尔奖
只要你敢想就算没到达理想
至少有回忆珍藏 ----TFBOYS
●当学校和教育不再是印钞机和摇钱树时,大师就出现了,其中佼佼者如以后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中国科学家杨振宁和李政道,他们都是依靠贷金完成学业的。
●他能听懂花草木石、过去未来、心脏跳动,还有遥远的星星发出的絮语。那星星或许早已度完自己的时光,化作巨大的钻石。
他对世界有着无比深刻的感受。在他三十年的记忆中,不仅有国家暴力传统造成的悲剧,有战争、劳改营、毫无权利的人们以及他们的生死存亡,而且有弗里乔夫·南森弗里乔夫·南森(1861—1930),挪威北极考查家,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1922),曾任国际联盟主管战俘事务的最高委员,参与伏尔加流域赈济饥民工作的组织工作。——译注或埃内斯托·切·格瓦拉埃内斯托·切·格瓦拉(1948—1967),拉丁美洲革命家,曾参与拉丁美洲各国人民的革命运动,在领导波利维亚的游击运动中被俘,遭杀害。——译注这类人的大无畏精神,有他们的赫赫声誉和卓著勋业。 ----瓦尔拉姆·沙拉莫夫《科雷马故事》
●在埃弗里发现和证明DNA 携带遗传密码之前,诺贝尔委员会因为他一生对免疫化学知识所做的贡献而慎重考虑过授予他诺贝尔奖。但没多久,他革命性的论文面世了。论文非但没能保他获得诺贝尔奖,反而令诺贝尔委员会认为论文太具革命性、太令人震惊而不愿涉险颁奖认可他的发现,除非等到其他人证实它们。 ----约翰·M·巴里《大流感》
●最近烦心事太多,可周围的人却是都忙成了陀螺一直转停不下来连听我说一句话的时间都没有,眼看着诉求无望,就到图书馆借了几本我都不知道是什么的书来看,借以打发无聊空虚寂寞孤独等一系列情感的近义词,于是就看到了这句话,sauve qui peut,人只有自己才能救自己,一语中的。书中——这是一本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书,凡是这种得了大奖的书中的女主角鲜有是什么妙龄少女,也少有温馨浪漫或虐心虐身的爱情——所以,书的开头便引出年迈苍老的女主人公得了癌症的事,医生知道,她也知道,这病无药可医,只有默默等待死亡降临,医生试图安慰她,可她看到了他的退缩,于是她说,sauve qui peut,他的心意只能照顾着活人,而不是垂死者。
●两家政权都对“后爱因斯坦”的物理学大感不安。纳粹斥其为“犹太”邪说,苏联思想理论家则将其归之于不够“唯物”(materialists)——这个字眼,在此是根据列宁的定义而论——不过在实际上,双方却对此容忍,因为作为一个现代国家,绝对少不了标准的“后爱因斯坦”物理学家。不过国家社会主义却将犹太人和各种反对派扫地出门,不但使它自己尽失欧洲的物理天才,同时也等于一举毁灭了20世纪初期德国科学原有的优越地位。1900-1933年间,66个诺贝尔物理和化学奖中,有25个落在德国;但是1933年以来,德国得奖率却不及十分之一。 ----艾瑞克·霍布斯鲍姆《极端的年代》
●人生有一点不幸的事就是回避有教养的社会,忽略与善于思考的人交流,最后失去了这种活动的能力,牺牲了自己获得和别人的尊严。 ----诺贝尔《中外名人传记诺贝尔》
●离开伊斯坦布尔仅仅四年之后,当我走遍波斯国那广袤无垠的大草原、积雪覆盖的山脉、哀伤忧愁的城市,递送信件并收集税款时,我发现,我已渐渐淡忘了留在伊斯坦布尔的小恋人的面容。 ----奥尔罕·帕慕克《我的名字叫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