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看看自己的成见、意见、形象、经验,看看这一切如何妨碍你听别人说话。
2、我们只有看清自己问题背后的原因与真相,通过在自己所创化的幻象(关系)中了解自己,了解生命,我们才有转化的可能 。
3、只有在我们并不是真的爱自己所做的事情时,我们才会以成功或失败的观点来考虑事情。 ----《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
4、痛苦是来自于心理上对思想、对理想、对意见、对信仰、对人、对观念的依赖。
5、当我们有一种感觉时,我们总是喜欢为它命名,我们说它是愉快或痛苦的。但你可曾想过,如果你不命名会怎样?试试看,下一次生气时,不要为它命名,只要觉察那份感觉而不给名称,然后看看会怎样。
6、各类所谓的通灵经验,只不过是人类接受了传统的暗示和以往的习性所策动,而投射出来的念相……
7、看见当下的真相能够使我们不再怕自己没有保障。 ----《生命之书》
8、纪律的危险之一,是制度变得比制度下的人来得更重要。于是纪律取代了爱,而由于我们内心空洞无情,所以,我们执着于纪律。有纪律,有抵抗,均无法产生自由。自由不是一项目标,不是一种要在未来才获取的目的。自由在于开端,而非结局,它不存在于某个遥远的理想之中。 ----《一生的学习》
9、只有在彻底舍弃自我中,爱才能出现 ----《重新认识你自己》
10、我们都喜欢炫耀自己,显示自己拥有一些什么东西。你知道一朵水仙或者一朵玫瑰。他从来不假装,它的美就在于他本来什么样就是什么样。 ----《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
12、不要盲目接受任何事,不要管是谁说的话,你必须亲自来研究一件事。如果你只知道接受,你就会变得机械化、迟钝,其实就已经僵化了;但是如果你亲自把事情研究清楚,那么你就是一个活生生的、充满生命力而富有创意的人。
13、反抗有两种。一种是暴力的反抗。这仅是对于既存的秩序不加了解的一种反作用而已。另一种是深入的、充满了智慧的心理反抗。有许多人反抗既存的正统规范,却又落入新的正统规范,落入了更进一步的迷惘和巧加隐饰的自溺自满 之中。 ----《一生的学习》
14、你要人家羡慕你,你要权力,你要舒适豪华,你要地位、权威,因此,你必然制造或维系了一个毁灭他人、毁灭自己的社会。如果你已经看清楚你的谋生方式里面这个毁灭的过程,那么,显然你就会找到赚钱的正确方法。不过,首先你必须看清楚社会的景象,如实地看清楚它是崩溃的腐败社会。
15、爱不是恨的另外一面,正如谦卑不是虚荣的反面一样。 ----《重新认识你自己》
16、正是因为你内心没有爱 所以你不停地从外面寻找爱来填满自己
这种爱的缺乏就是你的孤独 而当你看到这个真相 你就再也不会试图用外在的人或事来填补了。 ----《与生活相遇》
17、正确的教育,不能像制造机器似地大量生产。要研究每一个孩子,需要耐心、细心和智慧。要观察一个孩子的兴趣、能力、性情,了解他的困难,考虑到他所受的遗传和父母的影响,而非仅仅把孩子归于某种类别——这一切都需要机敏而富于弹性的心,不被任何的制度或偏见所拘束。这需要技巧和强烈的兴趣,最重要的是慈爱的心,而要培养教育者具备这些品质,是我们今日的一项课题。 个人自由与理智的精神,必须一直迷漫于整个学校里。 ----《一生的学习》
18、关系犹如一面镜子,透过它我们可以看到真实的自己。但是大部分人都无法在关系中去看自己,因为我们会立刻对我们所看到的东西产生批判和辩解。 ----《生命之书》
19、This seeking for security is inviting insecurity.
正是对安全感的追求招致了不安全感。 ----《重新认识你自己》
20、假如你想知道自己的真相是什么,就不能把自己想象成一个与真相不符的东西。譬如我很贪婪、善妒,内心充满着暴力,那么一味地把自己想象成不贪婪、不暴力是没有多大意义的事。毫不扭曲地了解自己的真相,不论美或丑,善或不善,便是美德的开始。 ----《生命之书》
21、一颗完全安静的心是非常简单的,
真的很简单。
只有在那种安静的状态中你才能觉察到地球的美。
一棵树的美,
一只鸟或一张脸的美。
倘若没有美,
你永远都不会发现什么是真理,
你永远都不会看到什么是真理。
22、内心的富足比起外在的富足要困难多了。
23、在心理上,我们都是乞丐,不断追求别人或别的事物来填补我们的不足,来给我们希望,来支持我们。
24、一旦发现真正爱做的事,你就是一个自由的人了,然后你就会有能力、信心和主动创造的力量。
25、一个人如果只知道接受,拒绝或模仿别人,他就会出于恐惧把自己定形,这种人才是懒惰的,他的心会逐渐腐败,变得支离破碎。但是一个有觉察力的人,他是不可能懒惰的,即使他经常安静地坐着,观察树木,飞鸟,人群,星星及沉默的河水。
26、你总是依赖着别人给你快乐。这不止是外在肉体的依靠,而是内在的、心理上的依赖,从其中,你获得所谓的快乐。一旦你这样依赖着别人,你就变成了奴隶 ----《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
27、生命就像河流,不停地在动,永远在追寻、探索、推进、溢出河堤,钻进每一条缝。但是你们知道,我们的心不容许这种事情发生。我们认为这种不久、不安的状态对生命很危险,所以就在自己身边建了一道墙:传统、教会、政治或社会伦理的墙。家庭、名声、财产,所有这一切都在墙内,都远离生命。生命是动的、无常的、不停地想渗透,穿透这一道墙。因为墙里面有的只有混乱、痛苦。墙内的各种神,都是假神。他们的教条毫无意义,因为生命超越了他们的教条。心中没有围墙、没有立足点、没有障碍、没有休止符,完全随着生命在动,每时每刻都在推进、探索、爆发。只有这样,心才会快乐、日久弥新,因为这样的心一直在创造。
28、唯有了解我们自己本身时,恐惧才会终止。 教育,不应该鼓励个人去依附社会,或与社会消极的和谐相处,而是要帮助个人去发现真正的价值-它是经由公正不偏的探讨和自我觉悟而来。如果没有自我认识,则自我表现便成为自我肯定。以及其所含的种种因野心和侵略性而造成的冲突。教育,应该唤醒一个人自觉的能力,而非只耽溺于自我的表现。 ----《一生的学习》
29、传统的教育,使得独立思考成了一件极端困难的事情。附和随从导致平庸。如果我们崇尚成功,那么要异于众人,或者是反抗环境并非易事,而且可能是危险的。想要成功的动力-这是追求物质或者所谓精神上的报偿、寻求内在或者外在的安全感、追求享乐的欲望-这整个过程都会阻碍“不满之情”,遏止了自发创造,滋生了恐惧;而恐惧,则阻碍了我们对于生活加以明智地了解。随着年龄的增加,心灵便冷漠迟滞了 ----《一生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