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将世事叩关来,欲说还休意再埋。
灵室明灯春气暖,隔帘朝市看轮迴。
半座寻常总不知,展颜僧去费寻思。
他山多宝如来塔,乞得医王续命枝。
我道南矣一脉还,百灵呵护透牢关。
诸天夜送长生药,稳把菩提仔细看。 ----南怀瑾《掩室之什》
●长城万里今犹在,谁见当年秦始皇。 ----南怀瑾《南怀瑾谈历史与人生》
●门外忽传走转车
聘书递送却愁余
自从长揖山林后
又向人间填表书 ----南怀瑾
●真正的修行是红尘炼心 ----南怀瑾
●首先世界上什么都容易学,唯有学佛是最难最难的事;第二重意义啊,人生画虎不成反类犬,老虎没有画成反画成了狗,学佛学不成,我不晓得你变成什么!所以啊,希望先把做人的道理完成,再来搞这个学佛的事。但是既然要学佛了,千万要注意不住于相四个字;一住相,什么都学不成了。 ----南怀瑾
●百年奇特几张纸,千古英雄一窖尘。唯有炳然周孔教,至今仁义洽生民 ----南怀瑾《南怀瑾谈历史与人生》
●南怀瑾先生说,《易经》中很早就有了因果这种思想,如“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而孟子在与邹穆公对话时,引用了曾子的话“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都是因果报应的观念。
南怀瑾先生认为,古今中外,一切事情都逃不开这个因果定律。
南怀瑾大师说:“一个家庭能够常做好事,后代子孙一定好,如果你使坏,喜欢做缺德事,就算现在聪明能干、富贵荣华,将来后代子孙必然要糟。这是真的哦!我这辈子几十年来,因果报应的事情看多了,很多都是现世报。错事干下去,没几年光景便自食恶果,惨兮兮的,只是平常不好意思说明罢了。所以我们小时候受传统文化家庭教育有句话: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
●我们人生只有十二个字:“看得破,忍不过;想得到,做不来。” ----南怀瑾《庄子諵譁》
●一切事情,物来则应,过去不留 ----南怀瑾
●中国文化历史,在秦汉以前,由儒、墨、道三家,笼罩了全部的文化思想。到唐 宋以后,换了一家,成为儒释道三家。这三家又笼罩着中国文化思想,一直到中华民 国立国初期。迨发生了五四运动,当时想“打倒孔家店”,在中国文化的主流上,起 了一阵漪涟,一度有所变化,又影响了几十年。
对这三家,我经常比喻:儒家像粮食店,绝不能打,否则,打倒了儒家,我们就 没有饭吃--没有精神粮食;佛家是百货店,像大都市里的百货公司,各式各样的日 用品具备,随时可以去逛逛,有钱就选购一些回来,没有钱则观光一番,无人阻拦。 但里面所有,都是人生来必需的东西,也是不可缺少的;道家则是药店,如果不生病 ,一生也可以不必理会它,要是一生病,就非自动找上门去不可。 ----南怀瑾《南怀瑾谈历史与人生》
●宇宙间万事万物,有许多是我们的智慧知识没有办法了解的。在这里产生了一个问题,我常常跟朋友们讲,也可以说是哲学上的一个对比,天地间“有其理无其事”的现象,那是我们的经验还不够,科学的实验还没有出现,“有其事不知其理”的,那是我们的智慧不够。换句话说,宇宙间的任何事物,有其事必有其理,有这样一件事,就一定有它的原理,只是我们的智慧不够、经验不足,找不出它的原理而已。而《易经》的简易也是最高的原则,宇宙间无论如何奥妙的事物,当我们的智慧够了,了解它以后,就变成为平凡,最平凡而且非常简单。 ----南怀瑾《南怀瑾谈历史与人生》
●如果从学术上的观点来讲,既然美与丑、善与恶,都是形而下人为的相对假立,根本即无绝对标准。那么,建立起一个善的典型,那个善便会为人利用,成为作恶多端的挡箭牌了。 ----南怀瑾《老子他说》
●生命没有本来,只是个有流动性的现象,像风一样。你说风从哪里来?你说西北来,那西北以前呢?后面是空。
《金刚经》告诉你,一切现象都是“无所从来,亦无所去”,即有即空,即空即有。 ----南怀瑾《人生的起点和终站》
●“我又不傻,”骆闻舟一弯腰,跟周怀瑾把陆嘉架了起来,“停职归停职,我的人还是我的人,我说话还算数,是吧,孩儿们?”
郎乔、肖海洋、小武,还有一大帮市局刑侦队的精英,值班的、休假的,全被他调动出来了,还有个身不能至的陶然,在通讯器里跟众人同在,陶然说:“毕竟都是被你喂到这么大的。”
郎乔大言不惭:“反正我是心腹。”
肖海洋板着脸:“反正我信不过别人。” ----priest《默读》
●世界上谁最漂亮?每个人自己看自己最漂亮,镜子照了又照,百看不厌,看到年老,还是喜欢,哈!都被幻化所骗。 ----南怀瑾
●我从小读书时,我的老祖母告诉我:‘孩子啊,读书可以,不要去做官啊,’因为古语说‘一代做官九代牛’,你这一辈子做官,你来生要九次变牛还债,因为做官容易犯错误。现在没有这个观念了。 ----南怀瑾
●杭州城隍庙有幅对联,上联:夫妇本是前缘,善缘、恶缘,无缘不合。夫妻不一定是好因缘,有的吵闹一辈子,痛苦一辈子。下联:儿女原是宿债,欠债、还债,有债方来。有债务关系,才有父母儿女。所谓天伦之乐,从人生深一层的体会来看,没有乐,只有苦,不过人都是喜欢苦中作乐罢了。 ----南怀瑾
●纪晓岚在一个学生的文章上批上“放狗屁”三个字,这个学生觉得挺委屈,老师怎么能说我放狗屁,就去找纪晓岚。纪晓岚回答:说你 的文章是“放狗屁”还算是好的,次一等的叫“狗放屁”,再次一等的叫“ 放屁狗”。 ----南怀瑾《南怀瑾谈历史与人生》
●——“莫名其妙的生来,无可奈何地活着,不知所以然的死掉。 ----南怀瑾
●此所以我们过去的文化历史,始终在帝王专制政体中,“内用黄老,外示儒术”的一个模式之下,度过了两千多年。也使孔孟的道统 精神,依草附木式地攀附在帝王政体之下,绵延存续了两千多年。 ----南怀瑾《南怀瑾谈历史与人生》
●人生俗病最难治,俗气从来无药医。
纵使出尘仙佛侣,空花空果觅东西。 ----南怀瑾《仙佛侣》
●凡是对任何一样东西,立场不同,观点就两 样。自己站的角度不同,看到的印象就各异。我们看中国历史,汉、唐、宋、元、明 、清开基立业的鼎盛时期,都是由三玄之学出来用世。而且在中国历史文化上,有一 个不易的法则,每当时代变乱到极点,无可救药时,出来“拨乱返正”的人物,都是 道家的人物。不过,他们有他们的一贯作风--“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 帮助人家打好天下,成功了,然后自己飘然而去。如商汤时候的伊尹、傅说,周朝开 国时的姜太公,春秋战国时期的范蠡,汉朝开国时的张良、陈平,三国时的诸葛亮, 都是道家人物。姜太公与范蠡,完全做到了“功成、名遂、身退”的“天之道”,张 良则差一点,最后欲退而不能,本事不算大,至于诸葛亮,他的立身处事,完全是儒 家 ----南怀瑾《南怀瑾谈历史与人生》
●人之所以不能得道,就是被两样东西困住了,一个是空间观念,一个是时间观念。 ----南怀瑾《庄子諵譁》
●逐鹿中原,蜀王不是没有想过,“怀瑾说的是!不过,想入主中原不是一时半刻的事情,寡人虽然也想雄霸天下,但奈何实在抽不出时间。”
宋初一再次觉得自己孤陋寡闻。她还从来没听说过哪位君王说抽不出时间去争霸的! ----袖唐《江山美人谋》
●不二门中有发僧
聪明绝顶是无能
此身不上如来座
收拾河山亦要人 ----南怀瑾
●情到深处反成空 ----南怀瑾
●泠泠天风吹袂单,惺忪手把斗牛寒。
五千年事三千界,尽作南华一梦看。 ----南怀瑾《闲居杂咏》
●飘零故国三千里,潋滟心光色界天。
一笑疑云疑雨散,菩提已熟许多年。 ----南怀瑾《一笑》
●“怀瑾,你一定要活着回来,我们再下一盘六博棋!”
她在卫国只身赴险时,姬眠对她这样说。
如今言犹在耳,故人却已去。
“我没死,倒是你先去了,这六博棋终究没能成局。” ----袖唐《江山美人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