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微风翻卷着荷叶,又把清香吹得四处飘散。几支尚未绽开的荷花立在月色下像几支硕大的毛笔,黑黑地竖着。桑桑能够感觉到:它们正在一点一点地开放。
2、过了十六岁,我隐隐地痛苦起来,特别是当深夜独自一人思想着的时候。 ----《狗牙雨》
3、太阳暖融融的,满地的紫云英,正蓬蓬勃勃地生长,在大地上堆起厚厚的绒绒的绿色。
其间,开放着的一串串淡紫色的小花,正向四下里散发着甜丝丝的气味,引得许多蜜蜂在田野上嗡嗡欢叫。 ----《草房子》
4、这天傍晚,天空轻轻飘着雪。蒋一轮站在花园里,将那些倾注了他诗与梦一般情思的信,一封一封地投到了火里。
桑桑在离蒋一轮很近的地方站着。他看到纸灰与雪在一起飞舞,火光在蒋一轮寒冷的脸上,不住地闪动,并把他高高的身影摇晃着。 ----《草房子》
5、它偶尔会鸣叫一声,但这鸣叫声,直衬得天空更加的空阔,它的心更加的孤寂。 ----《青铜葵花》
6、也许,我们谁也无法走出自己的童年…… ----《草房子》
7、这时,似乎有点清冷的月亮,高高地悬在光溜溜的天上,衬得夜空十分空阔。雪白的月光均匀地播洒下来,照着泛着寒波的水面,就见雾气袅袅飘动,让人感到寂寞而神秘。月光下的村子,既像在白昼里一样处处可见,可一切又都只能看个轮廓:屋子的轮廓、石磨的轮廓、大树的轮廓、大树上乌鸦的轮廓。巷子显得更深,似乎没有尽头。这是个大村子,有十多条深巷,而巷子与巷子之间还有曲曲折折的小巷。在这样的月色下,整个村子就显得像个大迷宫了。巷前巷尾,还有林子、草垛群、废弃的工棚……。所有这一切,总能使油麻地的孩子们产生冲动:突然地躲进一条小巷,又突然地出现了,让你明明看见了一个人影,但一忽闪又不见了,让你明明听见了喊声,可是当你走近时却什么也没有…… ----《草房子》
8、七岁女孩葵花走向大河边时,雨季已经结束,多日不见的阳光,正像清澈的流水一样,哗啦啦漫泻于天空。一直低垂而阴沉的天空,忽然飘飘然扶摇直上,变得高远而明亮。 ----《青铜葵花》
9、苦难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它包括了自然的突然袭击、人类野蛮本性*的发作、个人心灵世界的急风暴雨等。我们每天都在目睹与耳闻这些苦难。当非洲难民在尘土飞扬的荒原上一路倒毙一路迁徙的时候;当东南亚的海啸在人们猝不及防的情况下,以十分短暂的时间吞噬了那么多的生命,将一个好端端的世界弄得面目全非的时候;当阿尔卑斯山发生大雪崩将人的一片欢笑顿时掩埋于雪下的时候;当中国煤矿连连发生瓦斯爆炸,一团团生命之火消灭于数万年的黑暗之中的时候……我们难道还会以为这个世界就只有欢乐与幸福吗?其实,这一切又算得了什么?那些零星的、琐碎的却又是无边无际、无所不在的心灵痛苦,更是深入而持久的。坎坷、跌落、失落、波折、破灭、沦陷、被抛弃、被扼杀、雪上加霜、漏船偏遇顶风浪…… ----《青铜葵花(代后记)》
10、眼下的夏天,是地地道道的夏天。太阳才一露脸,天地间便弥漫开无形的热气,而当太阳如金色的轮子,轰隆隆滚动过来,直滚到人的头顶上时,天地间就仿佛变得火光闪闪了。河边的芦苇叶晒成了卷,一切植物都无法抵抗这种热浪的袭击,而昏昏欲睡地低下了头。大路上,偶尔有人走过,都是匆匆的样子,仿佛在这种阳光下一旦呆久了,就会被烧着似的。会游泳与不会游泳的孩子,都被这难忍的炎热逼进了河里。因此,河上到处是喧闹声。 ----《草房子》
11、是的,这个世界与他们有什么关系呢?这个世界永远也不会注意到他们。因为他们过于卑微和无足轻重了,尽管他们每天辛勤劳作,甚至也比那些充分受用这个世界的一些人们付出了更多的心血和力气。这个世界不会因为有了他们而觉得增色,也不会因为没要他而减色。他们就是他们自己。他们永远只能在远远的地方看看这个世界。他们是这个世界的过路人。 ----《山羊不吃天堂草》
12、时光流失,岁月飞逝,我已从一个不暗世界的孩子蜕变成一个人恰淡清寂的少女。 ----《根鸟》
13、这种不懂艺术的东西,根本不配跟我坐在一起,甚至根本不配活着。 ----《白栅栏》
14、雨根本没有停息的意思。天空低垂,仿佛最后一颗太阳已经永远的飘逝,从此,天地间将陷入绵延无穷的黑暗。雨大时,仿佛天河漏底,厚厚实实的雨幕,遮挡住了一切:树木、村庄......就只剩写了这厚不见底的雨幕。若是风起,这雨幕飘飘洒洒,犹如巨瀑。空气一天一天紧张起来。到处在筑坝、围堤。坝中又有坝,堤中又有堤,好像在准备随时往后撤退。 ----《草房子》
16、一个人面对那么多的书,要有充分的自主意识、驾驭意识。知识有时候是欺人的,无驾驭意识,知识就成为一无是处的石头。
一个好的读书人读到最后可以达到一个境界,知识有如漫山遍野的石头,他来了,轻轻一碰,那些石头好像受到了点化一样,变成充满活力的雪白的羊群,在天空中奔腾起来。这是阅读的最高境界。 ----《阅读是一种信仰》
17、那天月色很好,月光下的大地像汪了一层薄薄的清水。
18、城市在酣睡中。秋风好像无家可归的流浪者,在无人的大街上游荡着。夜真是寂寞。发蓝的灯光毫无生气,疲惫地照着光溜溜的大街。秋风摇着梧桐树,于是大街上就有斑驳的影子在晃动,像是一个灰色的梦。偶尔有几片枯叶离开了偎依了好几个月的枝头,很惶惑地在灯光下晃动着。其情形,像一片薄玻璃片扔进水中,在水中忽左忽右地飘忽着下沉,不时地闪出一道道微弱的亮光。 ----《山羊不吃天堂草》
19、他张开嘴巴,用尽平生力气,大喊了一声:“葵——花!”
泪水泉涌而出。
放鸭的嘎鱼,正巧路过这里,忽然听到了青铜的叫声,一下怔住了。
青铜又大叫了一声:“葵——花!”
虽然吐词不清,但声音确实是从青铜的喉咙里发出的。
嘎鱼丢下他的鸭群,撒腿就往青铜家跑,一边跑,一边大声向大麦地的人宣布:“青铜会说话啦!青铜会说话啦!”
青铜正从大草垛下,往田野上狂跑。
当时阳光倾盆,一望无际的葵花田里,成千上万株葵花,花盘又大又圆,正齐刷刷地朝着正在空中滚动着的那轮金色的天体。 ----《青铜葵花》
20、插卡时,他的心就空落落的。第二天早晨收卡时,天底下竟无一丝声响,只有他独自弄出的单调的水声。水又是那么地冰凉,到处白茫茫的一片,四周全无一丝活气。 ----《野风车》
21、青铜开始了捕捉。他专门挑那些形体美丽、亮点又大又亮的捕捉。捉住它,就将它们放到南瓜花里。于是,南瓜花就成了灯,亮了起来。青铜要给每一朵南瓜花里捉上十只萤火虫。随着萤火虫的增多,这花灯也就越来越亮。完成一朵,他就将它放在船上,再去完成另一朵。他要做十盏南瓜花灯。他要让这十盏南瓜花灯照亮窝棚,照亮葵花课本上的每一个字。 ----《青铜葵花》
23、旋风为一个巨大的锥形。它大约是从田野上旋转到大河上的,因为在那个几乎封闭的却很透明的锥形中,有着许多枯枝败叶与沙尘。这些东西,在锥形的中央急速地旋转着。这个锥形的家伙好像有无比强大的吸力。一只正巧飞过的大鸟,一忽闪就被卷了进去,然后失去平衡,与那些枯枝败叶旋转在了一起。 ----《青铜葵花》
24、天底下,葵花算得上是最具有灵性的植物,他居然让人觉得他是有敏锐感觉得,是有生命与意志的。它将他的面孔,永远的朝着神圣的太阳。他们是太阳的孩子。整整一天时间里,他们都会将面孔毫不分心地朝着太阳,然后跟着太阳的移动,而令人察觉不出的移动,在一大片寂静中,它们将对太阳的热爱与忠贞,发挥到了极致。 ----《青铜葵花》
25、秋天的白云,温柔如絮,悠悠远去,梧桐的枯叶,正在秋风里忽闪忽闪地飘落。 ----《草房子》
26、梅纹眼前的这幅画一下子变得十分清晰:金老师坐在椅子上,简直烂泥一摊,他的一只胳膊物理地垂挂着,另一个则软软地耷拉在椅背上,秃了顶的脑袋像被霜打了一般低垂在胸前——更准确地说低垂到了肚皮上,几个贼头贼脑的男孩一边看着他,一边在蹑手蹑脚地往门外溜。 ----《细米》
27、哑牛急了,两只眼睛瞪着溜圆,满脸通红,汗珠儿“啪嗒啪嗒”地往地上掉。 ----《哑牛》
28、他们有自己的活动范围,有自己的话,与自己的活,干什么都有自己的一套。白天干活,夜晚开会。都到深夜了,大麦地人还能远远地看到这里依然亮着灯光。四周一片漆黑,这些灯光星星点点,像江上、海上的渔火,很神秘。 ----《青铜葵花》
29、大芦苇荡,既吸引着葵花,也使她感到莫名的恐惧。她总是一步不离地跟随着爸爸,生怕自己被芦苇荡吃掉似的,特别是大风天,四周的芦苇波涛汹涌地涌向天边,又从天边涌向干校时,她就会用手死死地抓住爸爸的手或是他的衣角,两只乌黑的眼睛,满是紧张。 ----《青铜葵花》
30、个性化在阅读中的意义
个性化是阅读的关键,以前我们只谈阅读不谈如何阅读,即使谈阅读,也没有人注意个性化在读书过程中那份举足轻重的意义。
很多人读书,但未必会读好,读不好的原因就是读书方面全然没有个性。我曾经在北大课堂上说过一句话,读书也有一个拒绝同类书的问题。什么意思?当一本书流行,你要学会有选择地拒绝,你读我未必读。做文章最忌讳的是雷同,读书最忌讳的也是雷同。
读书要有个性。道理非常简单,一群孩子走在一条路上,他们看到的风景是一样的。另外一个孩子,走在一条没有人走的路上,他看到的风景一定是不同的。他就有话语权,他的知识就有独特性,而独特性是非常重要的。 ----《阅读是一种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