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关于苏东坡的语句
日期:2022-03-21 15:39:07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关于苏东坡的语句

  ●生活的许多是非曲折,不是用来纠缠,而是一种迎接和体验。让更多的轻松化解局促,用更多的淡然化解紧张,生活免不了许多的烦恼和琐碎,不必畏惧,平常处之,随缘随喜,随他来去,都说人生豁达很难,但生活总不能输给纠缠不休。苏东坡有句提醒,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人间佛教

  ●霎时之间,心中想起几句词来:「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这是苏东坡悼亡之词。杨过一生潜心武学,读书不多,数处前在江南一家小酒店壁上偶尔见到题著这首词,但觉情深意真,随口念了几遍,这时忆及,已不记得是谁所作。心想:「他是十年生死两茫茫,我和龙儿已相隔一十六年了。他尚有个孤坟,知道爱妻埋骨之所,而我却连妻子葬身何处也自不知。」接著又想到这词的下半阕,那是作者一晚梦到亡妻的情境:「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对无言,惟有泪千行!料想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不由得心中大恸:「而我,而我,三日三夜不能合眼,竟连梦也做不到一个!」 ----金庸《神雕侠侣》

  ●晚辈高声朗读经典,老辈倚床而听,抑扬顿挫清脆悦耳的声音,老辈认为是人生的一大乐事。这样,父亲可以校正儿子读音的错误,因初学者读经典,自然有好多困难。就好像欧阳修和后来苏东坡都那样倚床听儿子读书,现在苏洵也同样倚床听他两个儿子的悦耳读书声,他的两眼注视着天花板,其心情大概正如一个猎人射了最后一箭而未能将鹿射中,仿佛搭上新箭,令儿子再射一样。孩子的目光和朗朗之声使父亲相信他们猎取功名必然成功,父亲因而恢复了希望。 ----林语堂《苏东坡传》

  ●同时又有一个人,心最黑,脸皮不厚,也归失败,此人也是人人知道的,姓范名增。刘邦破咸阳,系子婴,还军坝上,秋毫不犯,范增千方百计,总想把他置之死地,心子之黑,也同刘邦仿佛;无奈脸皮不厚,受不得气,汉用陈平计,间疏楚君王,增大怒求去,归来至彭城,疽后背死,大凡做大事的人,那有动辄生气的道理?“增不去,项羽不亡”,他若能隐忍一下,刘邦的破绽很多,随时都可以攻进去。他忿然求去,把自己的老命,把项羽的江山,一齐送掉,因小不忍,坏了大事,苏东坡还称他为人杰,未免过誉。 ----李宗吾《厚黑学全本》

  ●桑简流威风,出身世家,外公是近代藏书大家傅增湘,藏书楼叫藏园,借了苏东坡那句「万人如海一身藏」。桑先生从小熟悉中国文化典籍,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主修历史和国际法,出任过国民政府驻新疆外交专员,出使苏联哈萨达克斯坦共和国,宋美龄想听外界对国府新疆政策的意见召见过桑先生。 ----董桥《夜望》

  ●刘邦的面,刘邦的心,比较别人特别不同,可称“天纵之圣”。刘邦对黑字的运用,真是“生和安行,从心所欲不逾矩”,至于厚字方面,还加了点学历,他的业师,就是三杰中的张良,张良的业师是圯上老人,他们的衣钵真传,是彰彰可考的。圯上受书一事,老人种种作用,无非教张良脸皮厚罢了。这个道理,苏东坡的留候论,说得很明白。张良是有夙根的人,一经指点,言下顿悟,故老人以王者师期之。这种无上妙法,断非钝根的人所能了解,所以史记上说:“良为他人言,皆不省,独沛公善之,良曰,沛公殆天授也。”可见这种学问,全是关乎资质,明师固然难得,高徒也不容易寻找。韩信求封齐王的时候,刘邦不肯几乎误事,全靠他的业师张良在旁指点。就像在学校中,教师改正学生习题一般。 ----李宗吾《厚黑学全本》

  ●以海棠与美人春睡相比拟,真是联想力的极致。《唐书·杨贵妃传》:“明皇登沉香亭,召杨妃,妃被酒新起,命力士从侍儿扶掖而至。明皇笑曰:‘此真海棠睡未足耶?’”大概是海棠的那副懒洋洋的娇艳之状像是美人春睡初起。究竟是海棠像美人,还是美人像海棠,倒是一个有趣的问题。苏东坡一首《海棠》诗有句云:“林深雾暗晓光迟,日暖风清春睡足。”是把海棠比作美人。 ----梁实秋《心守一事去生活》

  ●一进门来苏东坡,坐下韩信问萧何,苏秦有口会讲话,徐庶不语是白说!
赊账好比三结义,讨债好比请诸葛!,不是本店不赊账,而是本小利钱薄! ----作者不详《民间小小说》

  ●说他是火性并无不当,因为他的一生都是精力旺盛的,简单说来,他的气质,他的生活,就犹如跳动飞舞的火焰,不管到何处,都能给人生命温暖,但同时也会把东西毁灭。 ----林语堂《苏东坡传》

  ●东坡,一生闪耀,一生流离。 ----《苏东坡传》

  ●敢于玩弄自己性命的人自然敢取别人的性命。 ----林语堂《苏东坡传》

  ●和大他15岁的苏东坡不同,他不认识那么多政坛巨星和学界名流。讲他的生平事迹实在干涩了点。少年关心国家,喜谈当时事,是个愤青。青年不愿迎合权贵,喜欢不顾场合的喝酒,意气用事,是个老点儿的愤青。到晚年,想一想自己一辈子,也没有很好地为国家服务,当些个小官也没啥干下去的信心。于是办个退休,去苏州养老了。 ----阿杰《千古悼亡犹费词》

  ●繁华绮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
世事兴亡,千百年过眼云烟,这一方天光云水看过太多浮沉,文人墨客走马灯一样走了又来,写下脍炙人口的诗篇,可他们在西湖的美景面前,只剩下对美的折服,精致风雅的字句,写下西湖不同的风光,不同的美,而那些美的光芒遮掩住了悲伤。
白居易眼里的西湖,是掩映在绿杨荫里的白沙堤,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苏东坡眼里的西湖,是溪边浣纱的美人西子,是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杨万里眼里的西湖,是六月暑天的不同风光,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林升眼里的西湖,是官宦子弟歌舞的楼外小楼,是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欧阳修眼里的西湖,是撑画船入日暮时的十顷秋水,是烟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归。 ----慕兮《西湖寻梦,梦痴人》

  ●正是这种难言的孤独,使他彻底洗去了人生的喧哗,去寻找无言的山水,去寻找远逝的古人。在无法对话的地方寻找对话,于是对话也一定变得异乎寻常,像苏东坡这样的灵魂竟然寂然无声,那么,迟早总会突然冒出一种宏大的奇迹,让这个世界大吃一惊。 ----余秋雨《突围》

  ●「天下最爱哭的人莫过于怀春的少女同情海中翻身的青年,可是他们的生活是最有力,色彩最浓,最不虚过的生活。人到老了,生活力渐渐消磨尽了,泪泉也干了,剩下的只是无可无不可那种行将就木的心境好像慈祥实在是生的疲劳所产生的微笑——我所怕的微笑。…「这些热泪只有青年才会有,它是同青春的幻梦同时消灭的,泪尽了,个个人心里都像苏东坡所说的“存亡惯见浑无泪”那样的冷淡了,坟墓的影已染着我们的残年。」 ----梁遇春

  ●倘若哲学有何用处,就是能使人自我嘲笑。 ----林语堂《苏东坡传》

  ●「竹杖芒鞋轻胜马」,你一听都为苏东坡心疼;乌纱帽不在意了,功名利禄当作过眼云烟了,心里明明痛的要死,但还是必须什么也都不在乎,因为这些再在乎也都不会再回到自己身边了。

  ●澄清湖的荷花真怪,都已农历十月天了,却仍盛开如仲夏,蝉声也一样响亮,就荷叶稍小些,但已经是可贵了,旅行路上要数见着荷花是件快事,南部的天气持得住夏息兼又有秋意,于我皆是新奇,也比风景名胜讨人印象深。前年夏天在植物园才开了眼认识荷花,过去竟不知有荷花,只知睡莲,但睡莲不是中国种,也不及荷花的大方清艳。当朋友指着池中一株晚霞里才见得到的桃色花儿问我,我说:“像喜庆节上的寿桃,俨然是桃状儿的花呢!”朋友道:“不,是荷花,也叫莲花,是苏东坡、李白诗词里常写到的。”我再瞧瞧,竟无话以对,只觉一种羞赧加上蓦地一见的诧异,原来花有这么品气高的,以前喜欢的石榴、梅花,在此时都给比下去了,还是荷花好,叶子也正好。 ----仙枝《好天气谁给题名》

  ●真诚的友谊永远不会特别表白的。真正的好朋友彼此不必通信,因为既是对彼此的友情信而不疑,谁也不须要写什么。一年分别后,再度相遇,友情如故。 ----林语堂《苏东坡传》

  ●假如将苏东坡连根须带枝蔓地拔起,我相信,整部中国文化史将因之而失重。 ----方方《喜欢苏东坡》

  ●竹子不仅是一种非常好的建筑材料,而且挺拔秀丽、高雅柔美,和松一样四季苍翠,和梅一样傲雪耐霜,质朴无华,高风亮节,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讴歌。白居易曾作《养竹记》,他说:“竹似贤,竹本固,竹性直,竹心空,竹节贞”,“固以树德,直以立身,空以体道,贞以立志”,君子由此而思“善建不拔”、“中立不倚”、“应用虚受”、“砥砺名行”。以竹之节操品性为修身立命的典范。苏东坡更是对竹一往情深,他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因此,在园林中,除了在凉亭旁种竹之外,用竹建凉亭,追求清丽高洁的雅趣,亦深得世人之欢心。 ----《百度百科》

  ●苏东坡曾写道:”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只是有多少人,把珍贵的光阴,煮成一壶新茶,留给自己细细品尝。 ----白落梅《你是锦瑟 我是流年》

  ●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文体和审美,所以有汉朝的赋,六朝的骈文,唐诗宋词元曲,乃至明清小说。陶渊明、李白、苏东坡、欧阳修、陆游……那个浩瀚如星海的文坛,从来就不缺巨匠。
无数写手一生都在为成为大神而奋斗。
可是,什么是大神呢?
屈原说“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他纵身投入汨罗江的那一刻,他明白了吗? ----一度君华《一度君华》

  ●生命是某种东西刹那之间的表现,是永恒的精神在刹那之间存在躯壳之中的形式。 ----林语堂《苏东坡传》

  ●苏东坡一次去到一个寺院,有报名号,主持以为是一般人,不太客气的说:“坐!”冲小沙弥说:“茶”!通过几句交谈,觉得东坡学识谈吐寻常人等,便说:“请坐!”又对小沙弥说:敬茶!当听说来人是大名鼎鼎的苏学士,遂躬身说:请上坐!看好茶!后请求东坡题联。东坡不好推辞,便随手按主持的话写了一联:坐请坐请上坐,茶敬茶敬好茶。主持好不尴尬。
苏东坡通过题联,讥笑主持,目的是讽刺寺庙主持趋炎附势。

  ●人的生活也就是心灵的生活,这种力量形成的人的事业人品,与生而俱来,由生活之遭遇而显示其形态。 ----林语堂《苏东坡传》

  ●所有的婚姻,任凭怎么安排,都是赌博,都是茫茫大海上的冒险。 ----林语堂《苏东坡传》

  ●这么真诚的勇敢,这么洒脱的情怀,出自天真了大半辈子的苏东坡笔下,是完全可以相信的。 ----余秋雨《苏东坡突围》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关于苏东坡的语句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