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人之长,不强其短,任人之工,不强其拙。 ----《晏子春秋》
●淫与耳目,不当民务,此圣王之所禁也。 ----晏子《晏子春秋》
●步出齐城门,遥望荡阴里。 里中有三坟,累累正相似。 问是谁家墓,田疆古冶子。 力能排南山,又能绝地纪。 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 谁能为此谋,相国齐晏子。 ----诸葛亮《梁父吟》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蜈蚣百足,行不及蛇,家鸡翼大,飞不如鸟。马有千里之程,无人不能自往。人有凌云之志,非运不能腾达。文章盖世,孔子厄困于陈邦。武略超群,太公垂钓于渭水。盗跖年长,不是善良之辈。颜回命短,实非凶恶之徒。尧舜至圣,却生不肖之子。瞽叟顽呆,反生大圣之儿。张良原是布衣,萧何称谓县吏。晏子身无五尺,封为齐国首相。孔明居卧草庐,能作蜀汉军师,韩信无缚鸡之力,封为汉朝大将。冯唐有安邦之志,到老半官无封。李广有射虎之威,终身不第。楚王虽雄,难免乌江自刎。汉王虽弱,却有河山万里。满腹经纶,白发不第,才疏学浅,少年登科。有先富而后贫,有先贫而后富。蛟龙未遇,潜身于鱼虾之间。君子失时,拱手于小人之下。天不得时,日月无光。地不得时,草木不长。 ----吕蒙正《破窑赋》
●卑而不失尊,曲而不失正。 ----《晏子春秋》
●晏子谏杀烛邹
齐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召吏欲杀之。晏子曰: “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 ,是罪三也。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 。”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晏子春秋》
●为政何患?患善恶不分。 ----晏子《晏子春秋》
●按照马基雅维利的分析,这些土豆不仅能力不足,热情也不够。在晏子建立的理想秩序中获利的老百姓,只是一些无精打采的支持者。他们怕三邪二谗,也不相信理想的秩序能够推行到底。相反,三邪二谗却热情十足,利用每一个机会向晏子进攻。当然,我们也不好抱怨老百姓不够意思,说他们胆小怕事。如果把晏氏转型中的所得所失分摊到每一个老百姓的头上,在每次转变造成的新增得失中,每个人确实摊不上多少。他们犯不上为这一点东西冒险招惹政府官员。而分摊到三邪二谗的头上,每个人得失的份额都足够多,足够激发起大家高昂的热情。总之,老百姓不如三邪二谗的政治热情高昂,这是有数学计算上的根据的。
双方的热情和影响力的差距如何巨大,从趋利避害的角度看,行政官员何去何从已经命中注定了。 ----吴思《潜规则》
●橘生北则为橘,生于南则为枳。 ----《晏子春秋》
●这就是他表达爱情的方式,从他爱上晏子殊的那一刻起,他就已经没有办法计较时间与得失,所能做的只有等待,而他的爱……就算再过一亿年,也不会枯萎和消逝。
--兰斯?冯?卡埃尔迪夫 ----米洛《目标系列那些回忆》
●进不失廉,退不失利晏子春秋 ----民谚
●布不可穷,穷不可饰;牛马不穷,穷不可服;士不可穷,穷不可任。穷乎穷乎,穷也。 ----晏子《晏子遗书》
●二桃杀三士
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事景公,以勇力搏虎闻。晏子过而趋,三子者不起。
晏子入见公曰:“臣闻明君之蓄勇力之士也,上有君臣之义,下有长率之伦,内可以禁暴,外可以威敌,上利其功,下服其勇,故尊其位,重其禄。今君之蓄勇力之士也,上无君臣之义,下无长率之伦,内不以禁暴,外不可威敌,此危国之器也,不若去之。”
公曰:“三子者,搏之恐不得,刺之恐不中也。”
晏子曰:“此皆力攻勍敌之人也,无长幼之礼。”因请公使人少馈之二桃,曰:“三子何不计功而食桃?" ----《晏子春秋》
●晏子说:“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意思是说,努力去做的人常常能够做成,不倦前行的人常常能够到达目的地
●晏子二桃杀三士,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生活中,在社会上,他人的竞争,就是你的机会。 ----若谷《20几岁应该懂得的手段和心计》
●廉者,政之本也。 ----晏子
●晏子殊还不明白,他的爱究竟有多深、有多执着?这个世界上除了晏子殊,他谁都不要,可以放弃性命、尊严和地位,虽然他的心意现在还无法传达到晏子殊那里,但是他会竭尽全力让晏子殊了解到,他到底有多么爱他。“我爱你,子殊,永生永世。”
--兰斯?冯?卡埃尔迪夫 ----米洛《目标系列那些回忆》
●折冲樽俎
晋平公欲伐齐,使范昭往观焉。景公觞之。饮酒,酣。范昭曰:“请君之弃樽。”公曰:“酌寡人之樽,进之于客。”范昭已饮,晏子曰:“撤樽,更之。”樽觯具矣,范昭佯醉,不悦而起舞,谓太师曰:“能为我调成周之乐乎?吾为子舞之。”太师曰:“冥臣不习。”范昭趋而出。景公谓晏子曰:“晋,大国也,使人来观吾政。今子怒大国之使者,将奈何?”晏子曰:“夫范昭之为人也,非陋而不知礼也。且欲试吾君臣,故绝之也。”景公谓太师曰:“子何以不为客调成周之乐乎?”太师对曰:“夫成周之乐,天子之乐也。调之,必人主舞之。今范昭人臣,欲舞天子之乐,故臣不为也。”范昭归,以报平公曰:“齐未可伐也。臣欲试其君,而晏子识之。臣欲犯其礼,而太师知之。” ----《晏子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