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半夜撞开儿子的卧室门,我泣不成声”:你还在把撒手不管当成静
日期:2020-07-03 15:09:01 作者:小义妈妈 来源:家长帮 阅读:

  不要让放养,成为父母偷懒的借口

  闺蜜给我打电话,哭着说,儿子初二了,成绩越来越差,老师说,很可能考不上高中了。

  更令她崩溃的是,有一天夜里蚊子猖狂,想去帮儿子点个蚊香片,蹑手蹑脚推门进去,竟发现儿子在打电脑游戏

  为了不让父母发现,儿子在门缝四周还挡了东西,从外面以为屋里黑着灯。

  闺蜜泣不成声,“都说对孩子要静待花开,我和他爸给他充分自由结果换来的不是自觉学习,而是堕落。”

  “每个孩子都是一朵花,只是花期不同而已。”

  看来这句流行鸡汤真是害人不少孩子啊!

  其实话本没有错,只不过家长只看到了“静待花开”,而忽略了“默默耕耘”。

  

“半夜撞开儿子的卧室门,我泣不成声”:你还在把撒手不管当成静

  01

  随着文化多样化,很多中国父母开始效仿国外的“放养”教育

  每天岁月静好,处处“尊重”孩子。

  孩子要快乐、要自由、要释放他们最完美天性、要让他们独立自由地成长

  看上去很美,实际糟糕透顶。

  很多父母根本不是“放养”,他们眼中的放养,其实是放弃、是放纵

  “放养”是有一定规则限制的,是有底线的;而“放纵”不同,是没有任何条件约束的。

  例如:孩子在地铁蹦乱跳、乱喊乱叫,接到他人投诉后,父母却充耳不闻;孩子在学校不服管教,与老师顶嘴,老师反馈后,父母却乐在其中,认为这是孩子解放天性的体现,而这些都是“放纵”。

  真正的“放养”放的是思想,养的是习惯,并不是父母撒手不管,反之“放养”式教育是需要父母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培养孩子的,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才是真正的三观正、身心健康积极向上、有主见、有思想、独立自主勇敢优秀典范

  

  02

  很多人都喜欢讲国外的教育多么自由、多么先进、多么地尊重孩子的意愿,却有意无意忽略掉了,这自由的前面,还有一条清晰可见的边界,有些事可以做,有些事坚决不能做。

  奥巴马,作为前美国总统,也是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得者,但有一个身份更令他自豪——两个孩子的父亲,

  奥巴马对孩子的教育,堪称美国精英教育的典范。

  奥巴马有两个女儿,在她们分别10岁和7岁的时候,他制定了九条规,内容并不复杂,但操作性强,而且极具意义:

  家规1:不能有无理的抱怨、争吵或者惹人讨厌的取笑;

  家规2:一定要铺床,不能只是看上去整洁而已;

  家规3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自己冲麦片或倒牛奶,自己叠被子,自己设置闹钟,自己起床并穿衣服;

  家规4:保持玩具房的干净;

  家规5:帮父母分担家务,每周1美元;

  家规6:每逢生日或是圣诞节,没有豪华的礼物和华丽的聚会;

  家规7:每晚8点30分准时熄灯。

  家规8:安排充实的课余生活:跳舞、排戏、弹钢琴、打网球、玩橄榄球;

  家规9:不准追星。

  父母应该给与孩子自由,但这个自由不是无限制、无规则、无节制的,更不是纵容和无作为。

  

  03

  你的放养,可能会害了孩子!

  《家有儿女》中就有一集,刘星小雨母亲刘梅小时候没给自己报兴趣班培养特长

  一直尊重孩子的刘梅很委屈,“小时候给你报这班那班,想让你学,你自己不学啊!”

  刘星辩驳:

  “我不愿意学,你就不让我学啦?那时候我还小,我还不懂事,难道您也不懂事吗?您就应该从小培养我、教育我,从小您就得逼着我学呀……”

  寥寥几句话,却字字妈妈刘梅无言以对

  其实,刘星的“歪理”,在很多家庭中都上演过。

  一位大姐的儿子就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

  高中时,他不好好学英语,和妈妈发生冲突

  爸爸就觉得,他是大人了,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不用像小孩子一样管着他了。

  大学毕业工作时,他才发现,最喜欢的工作都需要外语

  后悔之余,又问母亲,为什么初不逼自己学英语。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说,不对呀!当时我明明逼孩子了,可是孩子不听啊!

  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有替孩子做出决定必要,有时甚至要让她们做不愿意做的事,尤其是学习。

  蔡康永先生说过一段话,非常认同:

  5岁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18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耶’;

  18岁觉得英文难,放弃英文,28岁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耶’。

  如果不想让孩子长大后悔,父母就更要承担起责任,走在前面,成为孩子走出引路人。

  

  04

  放养教育,真的不是轻松的,反而是最难的,它是一种智慧!

  许多父母都误会了“放养教育”,下面这个妈妈的“无痕教育法”值得各位父母学习,这才是真正的“放养教育”。

  有个孩子,对一个问题一直想不通:

  为什么他的同桌想考第一,一下子就考了第一;而他想考第一,才考了全班第二十一名。

  回家后他问:“妈妈,我是不是比别人笨。我觉得我和他一样听老师的话,一样认真的做作业,可是,为什么我总比他落后?”

  妈妈不知该怎么回答他。

  又是一次考试,这一次孩子考了十七名,儿子又问了同样的问题。

  妈妈真想说,人的智力确实有三六九等,考第一的人脑子就是比一般人灵。

  但她知道,如果说了,孩子也许就此认为自己是个愚笨的人。

  儿子小学毕业了,虽然仍没赶上他的同桌,但他的成绩一直在提高。

  母亲为此带他去看了一次大海,就是在这次旅行中,这位母亲回答了儿子的问题。

  后来,儿子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名校。

  母校请他给同学们及家长们作一个报告。

  其中他讲了小时候的一段经历:

  “我和母亲坐在沙滩上, 他指着前面对我说,你看那些在海边争食的鸟儿,当浪打来的时候,小灰雀总能迅速的起飞,

  他们拍两三下翅膀就飞入了天空,而海鸥总显得非常笨拙,

  他们从沙滩上飞入天空总要很长时间,然而,真正能飞越大海横过大洋的还是他们。”

  这位母亲的教育堪称艺术,在教育过程中不留痕迹,以一种自然和谐的方式教育孩子。

  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是感受不到教育者的意图,它的教育效果也就越大。

  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要善于把教育意图隐蔽起来,放下家长的架子,以平等的对话者的身份,在与孩子沟通的过程中发挥影响作用。

  

  05

  不要让放养,成为父母偷懒的借口。

  如果你看到别人家孩子,作文写得好,请相信,背后一定有父母,从小坚持睡前阅读绘本,培养他的想象力、感知力和情感共鸣。

  当你羡慕人家的孩子表达能力强,写得一手好作文的时候。

  请别忽略了,人家在孩子小的时候开始坚持亲子共读。

  一有空就带孩子走到生活中,闻花的颜色,看满天繁星,听一池蛙鸣……

  当你羡慕人家的孩子体格很好,运动能力强。

  请别忽略了,人家一有空就带孩子去游泳,周末的时候一家三口爬山,露营,骑着自信车去郊外漫步,徒步到苍翠的山顶,看到了天边的云卷云舒,远处城市的高楼……

  当你羡慕人家的孩子数学成绩很好,逻辑思维很棒,请别忽略了,人家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带着孩子玩数学游戏、搭积木、吃饭的时候有意识地让孩子对应家里的人口来分配碗筷、讲数学绘本,和孩子一起玩数独。

  当你羡慕人家的孩子那么有思想,那么多规划,那么有创意的时候,你却忽略了,在他还小时候,你从未为他打开过一扇窗,让他看到这个世界的丰富,你也没有在他的内心种下过一粒种子,让他对他的未来产生过期待和憧憬。

  我们习惯了说“别人家的孩子”,但是,又有哪个人家的孩子,是天生的那么“好”呢?

  每一个“理想中的孩子”,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的,生命蜕变的每一个阶段,身体的发展,精神的发展……

  身为父母,如何引领才是“理想中孩子”背后更需要讨论的话题。

  孩子做为独立的生命个体,我们无法设计和干预他的人生,但在他们成长早期的每一个关键驿站,我们都应该在,不做决定,只告诉他:关于这件事,我们的建议是……

  在孩子的眼界和格局还没有足够大的时候,他需要我们的指引。

  只有等他有了足够的视野,足够大的力量的时候,他要选择什么样的路,选择走多远,就是他的事情了。

  而那个时候你要做的,就是转过身,默默祝福和想念。

  对于教育,有原则地控制,是比无原则地放手,难得多的事情。

  从来就没有顺其自然,完美的教育,只是让孩子觉得“一切是顺其自然”。

  在这背后,父母在关键节点的指引、长期营造的价值观环境、四两拨千斤的感化,它真正考验父母的功力。

  当你看到别人家孩子,足够优秀的时候,请一定相信,因为别人家的父母,付出了足够的努力。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半夜撞开儿子的卧室门,我泣不成声”:你还在把撒手不管当成静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