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份如考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其中,作为中国经济中流砥柱省份之一的浙江,一顿操作猛如虎,堪称抗疫“硬核”第一选手。
随着抗疫的持续推进,就在各地还深陷“要不要复工?该何时复工?”的争论时,浙江再一次抛出“硬核”操作:包机、包高铁,免费接工人返岗!
浙江包机接工人!
2月19日,人民日报消息,浙江湖州、嘉兴等地组织包机,从四川和云南接回近300余名员工返岗。员工戴着口罩,拖着行李,表示返程中吃喝都不用管,很安心。
事实上,这不是浙江首次主动接工人返岗。2月16日,浙江省杭州市政府已经率先一步,对疫情相对平稳、来杭就业人员集中的贵州、四川等地区,包高铁专列,开到员工“家门口”,员工免费坐专列。
“你要走,我送你;你要来,无论多大风雨,我都去接你!”
浙江各地打出的这一句口号,开创了浙江外来务工人员史无前例的“硬核”返工:从巴士、高铁、到飞机,浙江都包了!
一定有人会说,费这么大力气和成本也只能接回数量有限的工人,值得吗?
浙江用行动表示:值得!
作为经济大省,浙江比谁都明白:浙江的经济,离不开工人。
试想,数以百万计的省外工人如果不能返工,会是什么局面?
“有困难,领导先行!”
在“硬核”操作的背后,正是浙江真刀真枪的实力:政府买单。
返城工人表示:这么远来浙江就是为了打工赚钱的,浙江将工人的后顾之忧都解决了,剩下的就是我们安心、努力工作了!
浙江“三无”!
事实上,以上只是浙江此次抗疫的“硬核”操作之一。
还有一组数字,更能体现浙江“猛如虎”的抗疫行动。
浙江省宣布:目前牢牢保持“三个没有”,没有死亡病例、没有医护人员感染、没有一起因复工产生的确诊病例!
在这份顽强背后,是浙江“快、狠、准”的抗疫整体行动。
而在这一整套行动背后,正是浙江在实战中备受考验的实力。
实力之一:浙江速度。
从政策干预方面看,浙江比湖北还能早一天启动“一级应急预案”,让全国看到了“浙江速度”。
从实际工作看,浙江在一级应急预案开启后,出动了政府全部力量,从省到地市,从地市到乡镇街道,各级政府组织快速响应,卫生、交通、电信等核心行业全员发动。
实力之二:领导有方。
死亡病例为零这一数据,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浙江的医院是不是特别多?足够收治?
事实上,正相反。
放眼全国,浙江在医院数量上,十分弱势:浙江三甲医院62家,仅位居全国第十位。
但浙江的顽强就在于:数量不足,技术来补,虽然只有几条枪,也要让它成为战场上最好的枪!
似曾相识的一幕,从历史走向现实,再次重现。
实力之三:全省智能化。
在这场涉及全省5737万人的复杂抗疫中,浙江果敢的底气在于累积多年的数字化技术已蝶变为成熟的社会基础设施。
可以说,浙江从上到下,都在抗疫中拧成了一股力。没有层层报批,没有冗长手续,万人合力,可破敌军!
顽强型选手
一定有人会问,浙江一顿“硬核”操作,有多少成本可以支撑其走得更远?
事实上,浙江比你“精”得多。
比如,拿“包机返工”来说,浙江在一个细节上就体现了“精明之道”:它选择了长龙航空包机。
长龙航空,浙江省内航空公司。正是浙江长龙航空有限公司的成立,标志着浙江彻底结束了没有本土民用航空的历史。澎湃新闻消息,民航业内专家表示,在抗疫中,航司大量航班取消,飞机趴着晒太阳,只要有活拉价钱都好说;政府包机不仅可以解决工人返工问题,还能顺带扶持一把本土航空,所以地方航空必然成为当地政府首选。
而浙江,正是开创了政府包机先例的先锋队。
“病人要救,工人要接,5737万浙江省人要保护,钱也要赚;不劳国家费心,只为国家效力!”
这些都做到了的浙江,真的很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