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人民日报官微发了一条哈佛大学的科学研究视频,分析出一个人没有出息的9大根源。
王尔德说:“你一旦为自己找到一个错误的借口,你不久就会再为自己找到一百个借口。”
做错一件事,就得用无数个借口补充漏洞,再用无数个借口解释借口中的漏洞。
ldquo;报告长官,不是。”
ldquo;报告长官,不知道。”
ldquo;报告长官,没有任何借口。”
除此以外,不能多说一个字。
ldquo;没有任何借口”,看似显得冷漠不近人情,可仔细想一想,再美妙的借口对问题的解决没有任何用处。
其中一条高赞留言这样写道:
ldquo;即使在整件事当中有些事是成功的,但是你往往选择性地忘记这些事,而去牢牢记住自己失败的事,并心生恐惧,觉得自己的成功是侥幸,那么失败就是一种必然。”
数学家习惯称失败为“或然率”,科学家则称之为“实验”,如果没有前面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哪里有后面所谓的“成功”?
ldquo;对于冠军的定义,不是看他们赢过多少场比赛,而是得看有多少次他们能跌倒后重新再来。”
如果人生必然存在失败,那么就要赶紧失败,失败是为了寻找更大的可能,从而做更好的自己。
歌德说:“犹豫不决的人,永远找不到最好的答案,因为机会会在你犹豫的片刻失掉。”
犹豫是生命中最大的惰性因素,成千上万的人虽然在能力上出类拔萃,但却因为犹豫不决错失良机沦为平庸之辈。
ldquo;我行吗?可以吗?”
ldquo;假如是错的,怎么办?”
ldquo;如果不成功,怎么办?”
......
一个又一个的如果,最后都变成了生命中的没有结果。
英国诗人兰布里奇曾经说过:“如果一生只求平稳,从不放弃自己去追求更高的目标,从不展翅高飞,那么人生便失去了意义。”
ldquo;当我和民工的子女在一起的时候,我的心总会和他们贴得很近。我不遗余力地向他们传递知识和梦想,告诉他们,人的命运是可以改变的,现实的一切都不足畏惧。”
这是北大保安甘相伟在自己的自传《站着上北大》中写下的一段话。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北大保安”已经成为了“逆袭”的代名词。
这20多年间先后有500多名北大保安进入大学深造,还有人成为教师、律师、作家......
巴菲特的合伙人查理·芒格说过:
ldquo;我不断地看到有些人在生活中越过越好,他们不是最聪明的,甚至不是最勤奋的,但他们是学习机器,他们每天夜里睡觉时都比那天早晨聪明一点点。”
中国社科院的一项调查显示:
50%的人不到最后一刻,绝不开始工作;
13%的人没有人催,不能完成工作。
总说要开始减肥,可是几个月过去了发现自己的腰围比当初又粗了两圈;
下定决心好好工作,可每次都要领导催促才能完成任务,然后慌慌张张错漏百出;
......
《拒绝平庸》里有这样一句话:
ldquo;很多时候我们为什么嫉妒别人的成功?正是因为知道可以做成一件事又不愿意去做,然后对自己的懒惰和无能产生愤怒,只能靠嫉妒和诋毁来平衡。”
决定人生高度的,从来不是一个完美的计划,而是一念即起的执行力,没有执行力一切都是零。
书架上还贴着年初她制定的读书计划,但是三个月前和我一起买的那本《悲惨世界》,她只在第一天翻了两页。
人们总喜欢立flag,却又总是三分钟热度,坚持最多的事情就是坚持不下去。
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失败,其实都源自半途而废。
人生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需要耐心地持续积累,而不是一开始急功近利的冲刺。
他有一句话,值得与每个人共勉:“职人的精神就是一辈子只做一件事,并且把这件事做到极致。”
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情,莫过于经过自己的坚持和努力,所有的东西都变成了你想要的样子。
阿里巴巴人力资源总监曾经透露过招工的基本要求,其中有这样一条:
ldquo;要皮实,不要玻璃心,事情过了就过了,不能变成心里的一个结。”
很多人有很强的“自尊心”,十分在乎面子。所以面对那些可能被拒绝的事,会丧失尝试的勇气。
ldquo;以前很怕别人拒绝,更怕别人轻慢,年龄越来越大发现,被拒绝是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被轻慢更是认识自我的最好方式,用这个角度看问题就再也不会难受,不会尴尬。
无论国家总统还是街头难民,每个人都有无助的时候,都有被轻视甚至被蔑视和凌辱的时候,这是人生很重要的需要承受和成长的部分,它无关尊严,只关乎看问题的角度和生活的况味。”
别让无谓的自尊,断送了你的前程。
所有的痛苦和委屈,不过是为了以后能更好的站起来,挺拔的生活着。
自我设限:杀死自己的潜能力。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生物实验:
但是如果在一米高的地方放一个盖子,这时跳蚤会跳起来撞到盖子。
过一段时间,拿掉盖子,发现虽然跳蚤继续在跳,但已经不能跳到一米以上了,直至生命终结都是如此。
原来它们已经调节了自己跳跃的高度,而且适应了这种情况,不再改变。
其实人也一样,生活中很多人也在过着“跳蚤人生”。
因为屡次失败,一再地降低成功的标准,即使原有的一切限制已取消,也不敢再跳上新的高度了。
ldquo;你以后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ldquo;什么意思,难道我以后就不能成为我自己了吗? ”
卓越的人生是梦想的产物,一个人的期望值越高,达成期望的可能性越大。
正如罗斯福说的那样:“没有你的同意,没有人让你以为你低人一等。”
ldquo;佛系考研”,考上是缘考不上是命;
......
但是仔细想想,这些“佛系”似乎并非“真佛”,更像是一种逃避现实的“鸵鸟心理”。
有一句话说得好:人,可以逃避现实,但是不能逃避人生。
我们每一个人都心怀向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但我们每个人都只能在现实中慢慢成长。
逃避现实很容易,只需要放弃就好,放弃要强的念头,放弃变好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