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话:
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反复的问自己,到底该不该写,要不要写,能不能写。
在此之前,我看过几篇写六小龄童老师的文章,气不过,总觉得自己心中的英雄被泼了脏水。
我试图找到反驳他们的强有力的证据,一样一样摆在他们面前,让他们给那个最好的孙大圣道歉,但我查的越多,越沉默。
最终我还是写了。
我知道一定会有如之前的我一般的人,觉得这是对老艺术家的侮辱,但我还是觉得,错了,就是错了。
如果用罗曼罗兰的话来说:那就是世界上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一个人原有的样子之后,依然相信他能变好。
我写了一些可能大家不知道的六小龄童,希望大家重新认识一下,也希望他能变得更好。
01
很久没听过六小龄童的消息了。
上次听到这个名字,还是在两年前猴年春晚,彼时逢金猴贺岁,六小龄童重回春晚舞台是众望所归,但截止春晚前一天,六小龄童也没有收到邀请。
诅咒家人,拍遗照,膨胀的民意很快发展成了汹涌的网络暴力,但最终,吕逸涛还是坚持没让六小龄童登上春晚的舞台。
那一年,谁都不知道为什么,但如今,颇有感慨。
这两天,六小龄童再次挤上了热搜,而这次,则是因为在江苏淮安,吴承恩的故居门口放了很多六小龄童的画像和雕像。
有游客说,吴承恩故居内的本人事迹和史料很少,却有大量的六小龄童,猴王世家的展品。
有人觉得很不舒服,不知道这到底是吴承恩故居,还是六小龄童故居。
虽然很快吴承恩故居的官方就发文澄清,游客去的地方可能是吴承恩故居旁2004年建的美猴王世家艺术馆,谣言不实。
但随着大家的争论,六小龄童很多不为常人所知的故事,一件一件的浮现到众人面前。
六小龄童,跌下了神坛。
02
这些年来,六小龄童攒了不少黑料。
随着电视剧《西游记》的播出,捧红了师徒四人,商演应邀纷至沓来,当时新加坡邀请师徒四人去做商演,但是剧组里面杨洁导演正在排练新的节目。
导演杨洁知道这件事后特别生气,没忍住批评了他们几个,在一次采访中,杨洁导演说:
“你们在外面捡票子,可是这些人在家里吃着方便面等你们回来。”
但杨洁没想到,就是因为这一次批评,就此结怨。
此后,他们不但联合起来把导演杨洁踢出了剧组,还放下话称:只要杨洁在,我们就不去。
这段故事,写在杨洁导演的自传里,鲜有人知,而《西游记》这部作品,她十年来,每逢看见,就立刻换台。
因为她被伤害的,太疼,太深。
去年,86版《西游记》导演杨洁去世。
在导演杨洁的追悼会上,六小龄童录制了缅怀视频,本来是很正常的一件事,但在视频最后,却借机宣传了自己最新的电影。
“大家好,我是六小龄童。”
“4月15日,我的恩师,也是我人生艺术上的老师因病去世,深感悲痛。”
“没有杨洁导演的央视版《西游记》,就没有我六小龄童的今天,大家也就看不到荧屏上的美猴王。”
前几句话说的还像个悼词,但后面六小龄童说的话,简直让人跌掉了眼镜。
“今年下半年,中外合拍的电影西游记即将正式开机,我继续扮演美猴王孙悟空。”
“我会用美猴王艺术形象,努力创造一个让杨洁导演和海内外观众满意的,新的荧幕形象,来告慰我们的杨洁导演。”
说实话,这是我认识并喜欢六小龄童里,最恶心的一次,借死者之名宣传自己的电影,人干不出这事,猴能。
有人说这就是六小龄童老师和自己的大姐报告一下在人间的进步,但对于这份解释,差强人意。
除了戏外这些小事,其实在戏内,六小龄童的一些做法也让人诟病。
照片中一只小猴冲着六小龄童扮演的孙悟空敬礼,当看到这张图片的时候面,六小龄童本能的说:大家都说是p的,怎么可能呢?
“他在剧组中看到这只小猴子,一人一猴面面相觑,正当他担心小猴跑掉或者扑上来的时候,小猴子站住了,并且敬了个一个礼给他!”
全场哗然。
但随后就有眼尖的网友发现,这只猴子不但是野猴,就连照片也被用ps处理过,这只猴子,并不是从哪里窜出来的,而是被铁链拴住的。
自86版《西游记》火遍全国之后,很快,又一部值得反复回味的西游系列电影横空出世,那就是周星驰的《大话西游》。
而对于同类型的作品,或者说是针对同样饰演孙悟空的周星驰,六小龄童老师毫不客气的嘲讽了《大话西游》的种种。
比较鸡贼的是,他没有一次提过周星驰的名字,反而是处处在针对角色,针对他觉得不正统的改编。
在他眼里,仿佛只有美猴王才是正统,而至尊宝,是对《西游记》对齐天大圣的玷污。
“孙悟空管白骨精叫精精,白骨精管孙悟空叫空空。”
“孙悟空怎么能和妖精谈恋爱呢?人妖不分面,是非颠倒,有意思吗?”像这样一个神话故事,世界名著,被恶搞成这样,年轻人还在笑?”
您看现在《西游记》题材的影视作品特别多,像周星驰刘镇伟的《大话西游》,以及《西游降魔篇》,里面多次出现了孙悟空的形象。
大家都特别喜欢您塑造的86版《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不知道您看没看过周星驰诠释的西游记,您怎么看?
六小龄童一贯态度不改:
把《西游记》这部经典的小说改编成爱情小说,甚至把孙悟空说成一个取经路上的情种,那个不是我们中华子孙后代要去做的事情。
并且,六小龄童极其不认可周星驰塑造的痞里痞气的孙悟空,尤其是诟病他曾双肩扛着金箍棒走路的动作。
原因呢?竟是因为他觉的那不像猴,只有走两步蹦两步顺带挠挠后脑勺,那才叫猴。
我能理解,因为六小龄童章老师是猴戏世家,他对于孙悟空有一种执念,这是一种精神,但不容别人染指,自认正统,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在坚持保护民族文化和宣传民族文化上,六小龄童老师曾义不容辞的说:
“改编不是乱编,戏说不是胡说。”
什么意思呢?《西游记》是名著,可以改编,但不能用离谱的形式去诠释,去演绎,更不能用商业和金钱去玷污这部经典。
但现实却是,他不让别人滥用,自己却用孙悟空的形象,接了很多靠美猴王孙悟空为主角的广告。
手游西游公益版,他干脆不化妆成孙悟空的样子,因为他就是孙悟空,孙悟空就是他。
如果还是有人觉得我口说无凭的话,可以看看下面这段视频。
其实说起六小龄童老师,还有更多可参考的信息,但事已至此,写了这么多,也就足够了。
03
知乎上有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网络上对六小龄童的评价有如此大的转变?
六小龄童究竟败在哪儿了?为什么一个曾给无数人带来美好回忆的老艺术家,可以有这么多被人诟病的黑料?
“这个时代不会阻止你自己闪耀,但你也覆盖不了任何人的光辉。”
说好听点,六小龄童老师就是入戏太深,一辈子都没走出来。
说难听点,他以为《西游记》是他一个人撑起来的,他以为只有他演的美猴王,才叫美猴王,这种自大和傲慢,不值得尊重。
错了,就是错了。
塑造一个好的角色不容易,而一辈子只为了塑造一个角色而奋斗,更不容易。
但这份不容易,可能是外人称赞你的理由,但不是自己骄傲的资本,更不是瞧不起别人的理由。
此时孙悟空三字,于六小龄童而言,无异于如来的五行山,唐僧的紧箍咒,几十年过去了,他从神仙,又变回了凡人。
依稀记得《西游记》的最后,孙悟空因为一路功劳显赫被封为斗战胜佛,孙悟空成佛的那一刻,可能就是六小龄童迷失自己的开始。
他忘了,佛本无相,相由心生。一个演员,不管多大年龄,不管有多大的成就,终究是要分清,戏里是神话,戏外才是人生啊。
最后,我依然带着那份对六小龄童老师最原始的尊敬,希望他能放下执念,安度晚年。
有人说,现在批判六小龄童的
和当初急切着盼他上春晚的是同一批人
是啊,我们只知当年美猴王
不知猴王曾是妖
现在呢?我们就是知道了
我们能怎么办?
哪一个更好?
我的答案是
没有更好,只有更对得起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