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不健康的家庭关系,你是时候该走出来了
日期:2018-10-31 20:32:36 作者:向日葵爸爸 来源:胡慎之 阅读:

不健康的家庭关系,你是时候该走出来了

  # 欢迎关注置顶我 #

  老胡说

  妈妈责怪爸爸照顾孩子,但爸爸又觉得自己无法插进妈妈跟孩子之间的关系

  父母之间的冲突,又影响着孩子的发展

  而这一切的原因,都是因为家庭角色问题

  妈妈把爸爸推了出去,把孩子拉了进来。

  无论是爸爸,还是妈妈,都需要思考究竟自己是否承担起自己角色的功能了呢?

  公众号:胡慎之

  我先给大家讲一个妈妈的亲身经历

  在女儿刚出生的时候,她觉得自己的丈夫没有做爸爸的觉悟,再加上丈夫的原生家庭并没有给予他足够的照顾和关爱,所以他完全没有概念怎么去做一个爸爸。

  每次看到丈夫对着女儿一脸茫然样子,就觉得气不打一处来,觉得丈夫只会越帮越忙,只有自己才能照顾好女儿。慢慢地,她后来也就不允许丈夫再照顾女儿,自己独立担当起抚养孩子的责任

  当丈夫感觉自己在家里帮不上忙,没有用处时,他不得不通过家庭以外的活动,比如:工作聚会或玩游戏等,来获得自我价值感。

  久而久之,女儿就变得只黏妈妈一个人,晚上睡觉一定要妈妈抱着睡,就连上厕所也要跟妈妈一起,而且特别不愿意跟爸爸呆在一起。每次自己丈夫一抱女儿,女儿就会大哭,喊着要妈妈。

  她看到别人家的孩子都会跟爸爸玩,但自己的孩子对爸爸却是排斥的。她意识到了这种状态不对,她开始尝试把女儿往外推,把丈夫往里拉。虽然偶尔还是会担心丈夫照顾女儿的能力,但也一直对他的努力表示赞扬感激,并坚持表达自己希望回归家庭的愿望

  慢慢地,丈夫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参与到家庭的日常生活中来,也会经常和女儿玩游戏,逐渐地获得了女儿的信任,女儿也开始主动亲近爸爸。

  在中国,很多丈夫在照顾孩子或照顾家庭的过程中,总会遇到这个困惑

  他们很想跟孩子亲近,很想跟妻子亲近,但不知道为何,总感觉自己是妻子和孩子之间的第三者永远挤不进去。

  从上面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妈妈、爸爸和孩子三个人不同的状态。

  首先是妈妈,一开始的妈妈其实是处于自恋状态的妈妈。

  她认为自己的丈夫无法承担照顾孩子的任务,只有自己才能照顾好孩子可能因为自己曾经被忽略地对待过,所以她们希望能把自己认为最好的给孩子,还希望孩子能围绕着自己转。

  这恰恰反映了,她们内心中间渴望得到一种公平的对待。因为她们无法从丈夫身上获得足够的重视和照顾,所以她们只能把这种期望放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能够围绕着自己生活

  周国平老师曾经说过,一个人的一生中总是需要有3次的成长

✕✕

  1. 我们需要承认世界不是围绕着我们转的。

  2. 我们需要承认有些事情就是无能为力的,不管怎么努力,也还是达不到的。

  3. 我们需要接受自己的平凡,并去享受自己的平凡。

✕✕

  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自我牺牲的妈妈身上,她总是有很多东西用力过猛。她们无法接受孩子有自己的成长轨迹,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愿望。

  其实,这些妈妈在内心中间,都在扮演着一个救世主的角色,可能是孩子的救世主,或者是丈夫的救世主。

  她们不愿承认自己是平凡的,自己是个有血有肉需要照顾的人。而且妻子们会觉得自己是牺牲了很多属于自己的生活,去照顾孩子,心里是感觉到委屈无奈自然而然,跟丈夫的关系也不会太和谐

  因此,在这种情形下,就会产生一个负面的影响,就是把自己的丈夫边缘化。就像那位妈妈一样,把自己的丈夫推开,自己跟女儿粘在一起。

  而当爸爸在看到孩子跟妈妈关系比较紧密,觉得自己的孩子有被妈妈很好地照顾的那一刻,他选择心地出去玩,这体现了这位爸爸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方面,这位爸爸内心住着一个没有长大的孩子,有一种“外面的世界永远比家里的精彩”的感觉。

  第二方面,他没有意识到夫妻之间的关系,可能已经出现间隙

  有可能是他对自己的太太有些不满,或者是有了孩子之后,他感受到被妻子忽略,内心中间有一些失落的感觉没有表达出来,所以选择了一种愤恨离开方式

  第三方面,爸爸可能对孩子跟妈妈之间的关系,存在着一种妒忌心态

  曾经有位爸爸说过,当他看到自己的儿子跟妻子粘得很紧时,他会想着跟妻子能稍微亲近些,希望能一起去做些什么事。但妻子总会以孩子更重要作为理由拒绝。这经常让他觉得特别挫败,并开始对自己的儿子有了一丝妒忌的感觉。

  爸爸的离开可能不仅是因为没有得到妻子的支持,还可能是一种被逼迫离开的状态。因为他无法从家庭中获得自己的存在价值,只能去外面寻找自己的存在意义

  慢慢地,爸爸也就脱离了家庭,脱离了妻子和孩子。

  一旦家庭关系中出了问题,我们需要先看到的是夫妻之间的关系。

  父母之间的相处方式,恰好是孩子未来亲密关系的一个重要模板

  孩子粘妈妈太紧会带来两个方面的后果

  1. 孩子无法分化。所谓的无法分化,就是跟妈妈之间的关系太紧密了。孩子会觉得世界就只有我跟妈妈,因为妈妈是围着我转的,所以这个世界也应该围着我转的。这样的想法会让孩子一直无法成长。

  2. 孩子社会化的能力会变弱。我们所说的社会化能力,就是孩子能懂得去处理二元关系。有些孩子是只会处理跟妈妈之间的关系。

  对于孩子来说,当父母之间有冲突时,他是一定倾向于妈妈。因为妈妈是他在世界上,最初建立亲近关系的那个人。所以我们经常会看到很多人说自己的爸爸不好,而不会去说自己的妈妈有不好。

  一旦妈妈觉得占有孩子的感觉挺好的,能从照顾孩子中获得很多价值感,那么同时,她也就失去一些属于自己与世界之间互动所产生的体验

  这也导致了孩子,会慢慢变成照顾妈妈的人。

  当孩子得到妈妈认同的那一刻起,他就会变成一个依赖于或服务于妈妈的人。也许这是妈妈所期望的,但对于孩子来说,这却是个糟糕的体验。孩子会不再愿意去外面的世界,只愿意待在妈妈的身边。

  当我们发现,这种病态模式——缺席的爸爸+焦虑的妈妈+情绪的孩子已经产生的时候,往往就是因为孩子没有被爸爸带离妈妈身边。

  孩子只有在适当年龄,被爸爸带离妈妈身边,或妈妈主动推开孩子,孩子才能完成分化。他才能自己去看见世界,接触世界,而不再是躲在妈妈的背后,把妈妈当成中心的生活。

  一个孩子跟爸爸之间的亲近,也意味着可以得到爸爸更好的照顾,从爸爸身上获得更多的技能。同时,他也能够从和爸爸的相处中体会到,跟爸爸的链接后产生的一些对心理层面滋养

  因此,如果当你发现自己的家中是处于这种状态下的话,也许你可以以脱离这个家庭的角度,来审视一下家庭里的关系,就是妈妈跟孩子的关系,妈妈跟爸爸的关系,爸爸跟孩子的关系,这三种关系。

  思考一下,大家是否都在里面扮演好了自己的角色,还是有些角色被人为地推开或拉近了。

  lt; The End >

   作者介绍 

  胡慎之,知名亲子关系专家向日葵心理创始人,向日葵爸爸。新书《陪孩子度过生命第一个三年》、《父母的教养,孩子的成长》京东当当热销中。

如果喜欢本文,可以给我们一个赞或评论哦!

  公众号又又又改版了!!

  为了各位小伙伴不要走失,请大家把我们星标哦!

  这样就能第一时间收到我的消息

  推荐阅读

  不敢发脾气的人,都很缺爱

  ☟ 失眠、焦虑、压抑....席卷了我

  戳阅读原文预约心理咨询

  我们在这里,陪伴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不健康的家庭关系,你是时候该走出来了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