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一个始终走在历史前沿的人
日期:2018-10-20 14:45:12 作者:老雾 阅读:

一个始终走在历史前沿的人

  《寻找真实的*》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 

  欢迎来到拦江书院同学们好!

  这周,我们推荐一本你们期待已久的书。也是非专业人士唯恐不及的,但是里面有无限珠宝的书。

  这本书就是杨天石先生的《寻找真实的*》。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大家一听这个名字,就知道这是一本史学专著。这么说吧,数学、史学这些东西是梳理于我们大众的。可是,正是因为思想智慧的疏离,才导致了我们的生活步步艰难。

  我们需要一个明晰认知,也需要从一个漫长时间段中吸取。

  我在一篇公号文章中说过,人类长达几百万年的进化,我们每个人都有必要做一个*的人类学者。我们希望从一个长达300万年的跨度上来看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发现那些比我们生命更长的规律本身。

  除此之外,在这么一个漫长的时间段上和复杂的规律中,我们想知道什么、看到什么、获得什么,其实就在这本书里。

  第一个,我们想知道历史细节

  什么叫细节?

  也就是说关于历史人物言谈欢笑,而非空洞标签

  比如说,在这本书里,当*回到台湾,有一段时间孔祥熙身体犯病,*就去看望他。书中提到一件事,这件事是在长久以来为我们所忽略的。

  其实,*对孔祥熙是充满感激的。

  为什么?

  因为在长达十四年的抗战中,孔祥熙负责当时的财政。以当时饥饿中国,孔祥熙不仅完成帮助军队筹集军资、武器金钱,而且还有财政盈余。如果没有这方面的财政支持,十四年的艰难抗战是很难坚持的。

  没有这个细节的关注,我们对历史永远隔膜的。

  第二个,基于人性本身。

  这本书中,提到了很多我们并不太熟悉事件比方说台湾的孙立人事件、报人雷震事件... ... 

  就拿报人雷震事件来说,他们因和*发生冲突,被关入了监狱。一开始环境待遇非常差,雷震绝不屈服,他要求正义,要求跟老蒋死磕。

  几天之后,突然之间环境待遇改观了。门窗改成了纱门,可以随时出去散步、溜达,还以看书读报。

  大伙一问:为啥呀?

  老蒋其实也挺为难

  他抓了雷震,各界纷纷抨击,各种骂他,各种差评。所以老蒋也是从早哭到天黑,觉得事情不能做的那么绝,也就放松了对雷震的*。

  这就是一个人性化的方面。

  第三个,领导人的思想。

  当台湾当局走向困境时候,他们向大陆伸出了橄榄枝,派出了特使来大陆迎合。

  当时*一听就怒了,说:我们都是“拥蒋派”。老蒋被美国人这么欺负,这我们看不下去,我作为老大要出来造他!(类似的话,只不过到我老雾这里就比较市井化了,哈哈)

  从这种文字记载中,你能感受到,两岸最高首领之间的惺惺相惜以及他们认知的结晶。他们从来不是敌人,只是观点上的冲突与分歧

  当你把历史拉长了如此之久,你再回顾整个*的历史,乃至整个中国人民的历史,你就会得出一些结论,发现一些微妙的问题。

  这就是人性的智慧,我们把它称之为智慧顶点明珠

  你能在采撷的过程中感受到极度的快乐震撼同时,你能走进众多人的心灵中,不惟是过去的人,还有现在的人,乃至未来的人。

  《拦江小课堂

  问题一:我们为什么要寻找真实的*?

  真实的*与我们虚构的、脸谱化的、文字形式图像形式的*是不一样的。

  文字虚构的是我们认知的体现,我们这样看到这个世界,于是我们把它描述成这个样子。而真实的*意味着什么呢?

  它意味着真实的世界,也意味着认知的推进。我们找到真实的形态,同时找到虚构的形态,比较双方差距

  这个差距就是我们认知与智慧的差距,就是我们现在所受到的束缚自由的差距。只有拉平这些差距,才能让我们步向智慧,获得心灵上的无限快感

  问题二:为什么人们对*的评价褒贬不一?*的功与过又是什么?

  为什么对*的评价褒贬不一呢?

  一个人要做成一件事,要走向一定的高度,他一定要让自己成为公众人物。公众人物一向就是褒贬不一的。

  因为这个社会认知有落差参差不齐。有的人欣赏你,就有的人不喜欢你。所以无论是*,还是一个普通的小网红,评价都是褒贬不一的。

  除非你一事无成,只是评价别人,那么你就可以避免这个问题,但是你也面临着人生无法进步的巨大苦痛

  追溯*的人生,他少年时代接受同盟会的思想感染,奔赴日本,学习当时先进军事经验。在*崛起的时候,他在杭州成为敢死队队长,身上披着炸弹,要与当时的*王朝决一死战。在那个时代,他始终走在历史前沿。

  而后,迎来了抗战时代。在漫长的抗战史中,他的作用价值也是不可磨灭的。在此后,他退守台湾。

  而后,你想知道的结果,就不是我应该评价,而是你要从这本书中自行做出结论的了。

  问题三:*为什么立下“子女不得从政”的家训

  如果把这个上升成一个很大的高度,你可以写成180本书了。

  我们看这本书,读的是细节和人性,如果从这两个角度看,就可以很容易回答这个问题了。

  比如说,学医的家庭,深感医闹之嘈杂。他们常常告诉孩子儿子,长大千万别和爹妈一样去学医,你知道这个医生苦闷吗?当有医闹冲进来的时候,医生所做的是往最昂贵机器那里躲,因为对方砸坏了仪器要赔的,但打伤了你没人管。

  无论干任何一个职业父母基本上都很难受、很痛苦都会告诉孩子改行吧。

  其实这个就是我们说的,你要认知破局,要走出去,你不能把一个美好的生活变成一个沉重负担。除非你化解了这个难题,否则,类似*的家训,在几乎所有的家庭中都会出现

  做警察的希望孩子不要成为警察,能够安全度过一生打工的希望孩子做老板,老板希望还孩子做一个普通人

  你会注意到,每个人都对自己的人生产生的畏惧和后退,而这一点,就是我们推荐这本书的目的

  要找到心中恐惧,走出认知的困惑迷茫,走向认知和心灵的自由,这个时候我们再来看*的家训,或许我们有另一番更高维度解读

  《寻找真实的*

  规矩,留言点赞前三送本次的书。

  京东满活动进行中,点击下图小程序购买~

延伸阅读

  本周体验法国温柔

  学会工作

  本书为你提供了有效技巧实用的工具和策略指导你从效率心态、时间、团队协作、情商、自我、精力、和挫折八个方面进行管理;管理分散注意力的事情,应对抗拒心理和拖延症,克服后期限带来的压力恐慌;帮助你更聪明地工作,而不是加快工作速度延长工作时间。作者提出的可行性建议行动指南会帮助你将高效工作法付诸于实践,真正实现工作效率倍增,让工作和生活重新回到你的掌控之中。 

  技术吃货

  技术型吃货,就是吃货界的“极客”:食品领域向来是各种谣言虚假广告和伪科学的重灾区,一不小心就中了招。真正的吃货,眼里不揉沙子,懂点技术才能吃得自由。

  成为技术型吃货,你终将懂得:人类跨过蛮荒时代、田园牧歌时代,进入工业文明时代,吃的边界不断拓展,鼓吹“纯天然”的情怀党请让一让,不要辜负这个吃货的时代。

  摄影笔记

  本书共分为5 篇。前4 篇分别向读者介绍风光小品人像纪实四大类摄影题材的68 种常见场景拍摄思路、拍摄和后期处理技法。这些技法都是摄影爱好者需要了解掌握的。更为特别的是,本书作者还针对摄影爱好者的需要,提供了风光摄影师的8 条建议,8 个需要了解的拍摄人像摄影的基本点,纪实、人文摄影爱好者需要思考的8 个方向和让照片更有“观感”的12 种方法等9篇专题文章。

  以上图书境外读者亦可购买。京东自营图书,轻松直邮200+国家地区!——下期预告下周我们要推荐的是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各位宝宝们关于这本书有什么疑问欢迎留言哦!老雾会在下一期的节目里为大家一一解答滴~——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一个始终走在历史前沿的人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