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挨打,中国孩子的“必修课”
日期:2018-10-16 22:18:41 作者:卷卷 阅读:

挨打,中国孩子的“必修课”

  卷卷作品

  首发于微信号 卷卷漫画

  

  最近卷卷刷微博时候

  发现很多人都在小时候

  被父母体罚

  长大后还有很深的心理阴影

  有人装作不经意和父母

  旧事重提

  却得到了这样的说法

  “你们现在的孩子内心脆弱!”

  好像小时大家普遍教育方式

  就是挨打

  父母们秉持着“棍棒底下出孝子

  “不打不成器”的想法

  打起孩子来毫不手软

  似乎打的越狠

  孩子以后飞得越高

  可是体罚真的是一种有效行为吗?

  答案否定

  被打大的孩子

  哪怕成年

  也摆脱不了小时候造成的阴影

  总会在夜深辗转反侧

  哭着入睡

  卷卷觉得

  一直以来父母们的教育方式

  陷入了一个误区

  他们往往觉得

  体罚是一件省时省力的行为

  简单粗暴但有效

  他们不用费劲口舌给孩子解释

  因为觉得小孩听不懂话”

  只需要成年人体力压制

  打骂一番

  孩子自然会乖乖听话

  效果十分明显

  所以这也造成了

  中国很多孩子都在小时候遭受过体罚 中国政法大学

  田岚、何俊萍两位教授

  就曾做过一项家庭体罚子女现象调查调查发现:

  近2/3儿童曾经遭受过家庭暴力

  而在接受调查的498大学生54%的人承认自己中小学阶段

  经历家长的体罚

  最令人震惊的是

  超过一半的人

  竟然都遭到过不同程度的体罚

  (父母脚踹最高,占到88%,辱骂25.28、罚跪16.38)

  (陈乔恩也被体罚过)

  为什么会这么多?卷卷想

  除了家长觉得这样是一种教育方式重要的是家长心底

  没把这个事情当回事儿“不就是打两下嘛,让他长长记性而已,又不是虐待

  是,体罚不同于虐待但体罚带给孩子的伤害远远不比虐待小!而他们也不知道

  正是因为卸下了“虐待”的心理负担他们会更容易对孩子进行体罚这样下去可怕后果就是直到哪天自己已经升级虐待了他还不知道

  而且仔细想想

  打完孩子效果真的立竿见影吗?

  平常顽皮的孩子

  被打之后就会突然懂事

  乖巧听话爱学习吗?

  卷卷想说

  并不是这样的

  大人以为的“效果”只是

  孩子被打感觉到疼痛恐惧

  才照着父母的话做

  并不能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反倒更加畏惧

  美国行为心理学家芭芭拉博士

  体罚或许能阻止孩子某些行为

  孩子的听话不是理解了父母

  而是出于害怕

  体罚看似效果“立竿见影”

  实则只是暂时

  它会造成孩子对外界

  不信任安全感

  并且

  “听话乖巧”只是个模糊概念

  孩子没有了解父母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往往会下次继续犯错

  继续被打

  内心越来越绝望

  美国心理学家莫利·卡斯特路说

  体罚往往打着“挨打才会明白错误”的幌子

  但实际上是父母在发泄自己的愤怒

  这是一种病态虐待

  通常这些父母

  自己就是体罚的受害者

  在生育子女后

  又把自己的不幸传递下一代

  这实际上是一种

  体罚的代际传递

  2007年深圳的一名24岁妈妈高小雪

  在喂2岁零8个月的女儿营养奶时

  因为女儿咳嗽把奶吐到床单

  高雪恼怒的扯走床单

  女儿摔下床后

  她又愤怒的踢了女儿一脚

  导致女儿小月发生脑死亡

  (小月在接受治疗

  高小雪称

  女儿小月平常吃饭不乖

  她心情不好也经常殴打小月

  把她打的伤痕累累

  甚至失控时还用手掐

  “每次打完孩子,也很心疼很后悔

  (图为高小雪接受传唤)

  高小雪说

  她小时候经常被父亲

  心里留下了阴影

  还曾求助过心理医生

  她还说

  “我打她是为了逼她吃东西

  是为了她好

  即使现在不理解

  等他长大后也会理解的”

  卷卷想说

  在教育问题

  “为他好”这句话害了多少孩子?

  又有多少人为了一己私欲

  用体罚来抒发内心的狂躁

  一名网友

  她妈妈脾气不好

  做错了事情就会被她巴掌

  导致她初中时候就试过自杀

  而新闻更加惨烈

  太多孩子无力反抗

  没有得到重视

  只能选择用死亡来对抗暴力

  12岁的男孩因为跟不上老师教学节奏

  被老师体罚后

  从教学楼顶跳楼自杀

  留下的遗书

  满满都是对世间眷恋

  他不想死

  可已经无力承受

  一次又一次的体罚

  2017年

  13岁女孩自杀前

  在遗书中写下了老师对她和同学

  惩罚方式

  并且明确写道

  “因老师原因,自杀身亡”

  女孩稚嫩字迹控诉着

  曾经她们遭受过的体罚行为:

  体罚跑2000米,下蹲800个

  打耳光,扯嘴角

  拍背,打嘴...

  四川男生小斯

  因为父亲经常性的体罚自杀

  他空间留下了短短几句话

  说对人间再无留恋

  宁愿从未出现

  字字扎心

  他说:

  “自从我爸把我接到福建后,怎么说呢,我就觉得他这人因为从小吃了很多苦,心理有点问题,脾气不好……小的时候,我有一次因为一直吵着要喝他带回来的花生牛奶,他当时心情不好,一巴掌把我鼻血都打出来了。有点什么事情就打,考98分都被骂,吃饭打嗝一巴掌打过来,夹菜姿势不对也一巴掌打过来”

  “后来到了高中,第一次月考全校73名,打电话给我妈说了,我妈说才73名,呵呵,我在电话另一边都快气哭了。这里竞争激烈啊,其他同学考到前600名家长都有奖,而我呢?”

  他只是个普通的孩子

  和我们一样喜欢听洛天依

  会在空间记录自己的心情

  但在最美好年纪

  绝望的选择了离开这个世界

  卷卷真的很心疼

  如果他父亲没有过激的体罚

  母亲再多给一点关心

  他会去一个喜欢的大学

  有着美好的人生

  即使没有自杀

  很多孩子也在被老师、父母

  殴打虐待的过程

  失去了生命

  美国青少年心理咨询师乌戈·乌切称

  打孩子会让成年人失去冷静

  越发暴躁失去控制

  一不小心就会打伤孩子、甚至致死

  这样的事情还少吗?

  体罚带来的阴影

  在成年后都经久不散

  研究表明

  童年时期经常受到体罚的孩子

  面对父母会产生厌恶或者恐惧情绪

  成年后依旧影响亲子关系

  还容易引发攻击行为

  并将转移愤怒到他人身

  2014年美国《儿科》(Pe)杂志上的

  研究指出

  对于孩子来说

  他成年后是否

  倾向于用暴力解决问题

  最大的影响因素

  他小时候是否遭受过暴力对待、体罚

  以及体罚的频率

  如果童年时期遭受

  频繁的体罚

  会导致自尊感降低自卑感

  体验不到自我价值

  经常产生消极自我否定情绪

  最后导致

  自律能力下降、出现自闭倾向

  患有抑郁症可能性增加

  造成酒精成瘾,药物滥用的几率

  比没有受到体罚的孩子高412

  那么如果孩子真做错了事情

  父母应该怎么做呢?

  卷卷推荐“计时隔离”(Time Out)

  美国心理学专家凯西·塞弗特博士建议

  “计时隔离”的时间应为儿童年龄折算成分钟数

  或是犯错大小来折算

  例如9岁的孩子就以隔离9分钟标准

  当孩子做错事的时候

  父母可以把他带到一个屋子

  独处一段时间

  反思自己的错误

  父母则守在门外看着时间

  无论怎么哭闹都不要放他出来

  但时间一到立刻让孩子出来

  并且“计时隔离”

  不能单纯的以惩罚孩子目的

  关注点在他们做错的事情上

  而是要在惩罚结束后告诉他们错在哪里

  马上督促他们改正缺点

  告诉孩子以后该如何去做

  下次就不会被关进“小黑屋”

  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

  去弥补过失

  还可以告诉孩子

  如果不按照规则

  那本该有的待遇就要取消

  并且说明不做带来的后果

  央视播出过一个名为

  《双城的创伤》的校园案件纪录片

  女孩苗苗因为遭受语言侮辱服毒自杀

  五个孩子在好朋友苗苗去世后

  相继服毒自杀

  苗苗的裤兜里揣着遗书:

  “爸爸妈妈,你们好,

  当你们看到这封信的时候,

  我已经到另一个世界里快乐生活了。”

  而她的父亲说:

  “给她吃好的、穿好的,还要啥?”

  记者柴静说:

  “双城事件调查到最后,

  我们发现最大的谜,其实是孩子的内心世界

  我尽了最大努力依旧难以打开它”

  棍棒教育体现出来的最大问题是

  我们缺失的并不是对孩子的教育

  而是对父母的教育

  将一个孩子养育成人

  不是用

  打一打、骂一骂这么简单

  就能解决的事情

  卷卷想说

  父母总是用一辈子的时间

  等我们说谢谢

  可我们总是在等他们向我们道歉

  因为我们所在的双城

  从来都没有连接过

  希望

  别挨父母的打,也别让孩子挨打

  卷卷编辑整理

  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卷卷漫画()

  如需转载,请后台留言。

  分享朋友朋友圈随意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挨打,中国孩子的“必修课”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