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你刻意合群的样子,真的很孤独。
日期:2018-10-11 18:46:37 作者:nana 阅读:

你刻意合群的样子,真的很孤独。

  大家好,今天是仍在努力减肥的nana。

  说到减肥,nana有个小伙伴最近也在减肥,结果下班的时候某个同事说:一起去吃火锅啊!她犹豫了一会,就看到其他同事已经纷纷点头。

  然后,她也点了头。

  点锅底的时候,同事问:你能吃辣吗?如果都能吃辣,就只点辣锅了。然后整顿饭,她都在忙着用纸巾眼泪结束的时候嘴唇红红的,脸红红的,感觉个人都要废了。

  我恨铁不成钢:你傻啊,就不能说家里有事,要早点回吗?

  她很委屈地道这不是刚到公司,要合群点嘛。

  我一怔,想到自己当初在实习公司,第一次公司聚会,周围前辈陆陆续续和老板碰杯,我盯着酒杯里的白酒,明知道自己不能喝,还硬是灌了下去。看着周围人举起大拇指,听着他们大赞爽快,我却感到腹内一阵翻滚。

  现在想来,可不都是一样

  如今我早已不是当初的小白,每天呼朋唤友,看似交友广泛,可就真的合群了吗?还是仍然在努力合群?

  更多的时候

  我们不过在努力合群

  姜思达说:这世上,总有人跟主流意见命里相克。

  我觉得,这世上,大部分人总有跟主流意见命里相克的时候。

  你是否有过这种恍惚全世界都在讨论一部剧,比如《延禧攻略》,而你事实上并不想看,又或是只看了几集被据透了一脸后选择放弃,却在办公室聊天文化寝室夜谈文化后,默默戳开视频app,以2倍的速度快速浏览完

  就为了下一次小伙伴“尬聊”的时候,你能跟着“尬”,圈子融洽的时候,你能不显得不合群?

  你是否遇到过班级里有活动的时候,你想说“没空/没兴趣/不去”,却在想到被人说过“你这人怎么这么不合群”后,话头一转变成了“好的”。

  你是否挺享受单身生活喜欢一个人看电影逛街吃饭,更喜欢情人节第二份半价的独享,却在别人“你应该谈个对象了”“你怎么又一个人”的眼神下,选择了合群?

  你是否有段时间拼命搜集表情包,加好多群却统统处于屏蔽状态,做很多有关衣服化妆品牌子记录事实上真想说特么的管我鸟事,又或者假装很污,假装很好笑,假装很直?

  ……

  即便没有以上,或许也会在偶尔一瞬间有观点群体想左,然后在想了想后,选择了闭口。

  这就是我们,很多时候努力合群的我们。

  可为什么要这么努力地合群呢?

  说起来还真不是我们作,谁让你身处这个圈子,谁让你不想被说成不合群,谁让你没底气说不呢?

  可这样的努力合群,背地里却是硬着头皮喧嚣后的疲惫空虚

  刘同说:不合群是表面孤独,合群了才是内心的孤独。

  我们都在努力适应各自的圈子,努力让自己不显得突兀,努力压抑自己的喜好盲从圈子的走向,然后通过这些努力避免一些闲言碎语,让自己身处热闹,可又在逐渐同质化后悲悯自己丧失的特质和仍然空虚的心灵

  就像俄罗斯方块教会我们:如果你合群,就会消失。

  消失的不是你这个人,而是你与众不同的特质,然后从此堕落平庸。与此同时,你还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在无用社交。那些聚会,又有多少人成为了你的人脉又或是可以交心的朋友

  那么,到底是继续做个努力合群的人,还是成为一个不合群的人呢?先来看看那些不合群却出类拔萃的人。

  那些不合群

  却出类拔萃的人

  思想的人到哪儿都不合群。

  这是罗永浩曾说过的话,虽然我不是“锤粉”,却很欣赏这句话。因为思想的独立,才更显与众不同

  我一直是个恐怖爱好者《电锯惊魂》、《死寂》、《招魂》都曾看过,然后顺着这条线找到了导演温子仁,自此喜欢上他的才华

  据说温子仁上学的时候就是个不太合群的孩子他喜欢东西往往和周围格格不入自14岁父亲去世,更是爱上恐怖片。04年处女座《电锯》一出,就惊艳了影圈,惊吓观众。每一处情节恰到好处,能调动观众内心深处恐惧,却又不像欧美运用大量的血浆。

  还有当年很喜欢的朴树,谜一样的歌手

  朴树的父母都是北大教授,同属北大家属院的小孩,他是最不合群的。

  当别人都理所当然把北大附小、附中、北大,出国留学这一条线当成未来发展路线时,只有他初中毕业就跟父母说“音乐比我的命还重要”“我不考大学”,然后毅然卖掉游戏机报了吉他班,又在高中的时候逃课、组乐队

  这无疑是匪夷所思的,尤其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这个时期,身为北大家属院的一份子,他简直和这些格格不入。

  尽管他最后还是考了首都师范,却在考上后跟父母说“我是为你们考的,不去了啊”,听听,这是1993年20岁的他说出的话。

  然后就在1994年,他退学了,至今还是高中学历

  后来他做了歌手,也同样的特立独行

  《白桦林》一曲成名,他名声大噪,与此同时也接到了许多采访综艺邀请,甚至还有春晚这样重量级的。对于其他音乐家来说,这或许值得激动骄傲,可对他来说,这无疑是一种烦恼,他跟经纪人对吼,说这不是他想要的生活

  上综艺,别人都按照剧本,老老实实接梗,主持人问到他:这一季怎么来了,他会很老实的说:这是他的工作,他靠这个赚钱;问到这首歌背后的情绪故事,他答:忘了;再问为什么选这首歌,他很直白的说:经纪人选的……

  这样的朴树,耿直让人喜欢

  大型音乐直播现场是很重要的场合吧?别人即便出错也是想办法掩盖吧,偏偏他一旦遇到不满意,会直接喊停,然后一遍遍重来,直到他满意为止。

  朴树,从小到大,他都是特立独行,不合群的代表。可这样的他,却出色得让人心颤。

  我们身边还有很多相似的人,要么庸俗,要么孤独。

  他们从没有因为想要合群,就将自己的棱角磨灭,而是砥砺前行坚持不放弃。也因此,他们需要付出的也更多。

  特立而合群才是最佳状态

  到这里肯定有人会问,怎么才能打破努力合群,做优秀的不合群者?

  这里要纠正一些观念上的错误

  首先打破不要应该是努力合群,而是盲目合群。

  其次,“优秀的不合群者”,那么优秀的人都不合群吗?知乎上有人提出这就是个伪命题因为优秀的人,他合的群没有你。

  很扎心,却很有道理

  你能说温子仁和朴树就真的没有自己认同的圈层了吗?可能还是有的,只不过小而精,他们只是不合大部分人的群罢了,而大部分人的圈层也和他格格不入。

  那么不合群就是因为太优秀吗?谬论。

  在很多人赞誉“不合群”的当今,我们不能因为这样的赞誉,下意识暗示自己的“不合群”就是太优秀,而忽略了你本身并没有到出类拔萃的地步,也没有足够努力让自己变得优秀。

  所以,真正最佳的状态应该是“特立合群”。

  朋友圈有个小伙伴刚刚开学,哦,忘了说,她叫小雯。有天,她跟我说:姐,寝室里都在聊牌子,聊化妆,聊剧,聊旅游,聊男朋友……我吭哧吭哧写作业,泡图书馆是不是太怪了?

  那一瞬间,我觉得这个小姑娘怎么这么可爱呢?如果她在我面前,一定是闪闪发光的,尽管她此时必然苦恼乌云罩顶。可很多人在遇到这种苦恼时,是不自觉开始合群,而不是将自己的疑问提出来?

  我跟她说:

  你不必苦恼,我曾经有位室友就和你一样,每天学习竞赛*学钢琴加入基督教加入社团……忙得很,很多时候一个礼拜我们说不上十句话。但是她是我们寝室成绩最好,奖学金最多,履历光鲜,最后工资最高的那个。

  回头看,我这位室友无疑眼光长远目标更明确。很多时候,你没必要强迫自己融入群体,也没有必要完全不理会。如果室友的聊天,你*,可以研究一下,加入群体,如果不*,不用逼迫自己。

  在《同一堂课》中,张大春送给学生的四个字就是“特立合群”。

  特立和合群这是两个对立而又并存的关系。对于普通人的我们,不需要做到像朴树那样特立独行,只需要在群体中保持独立的思考能力以及自身独有的特质,就是最佳的状态了。

  作家熊培云说:用独立之心,做合群之事。说的也是同样的意思

  当然,每一份“独立”或多或少都需要有一定的能力和强大的心灵,支撑你对别人说不,来坚持你的观点,而不是被群体的力量裹挟着盲目从众,最后失落泯然于众。

  因此,必要的努力优秀才是最重要的,这同时也是你的底气所在

  希望有一天,你能不用努力合群,就找到自己最舒适位置,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不畏惧人言。

  你是否也是那个努力合群的人?

  作者简介nana,壹习小编,一个怎么都睡不饱的熬夜狗壹习(),以多样的方式帮助大家成长,从这里学习,找到属于自己的壹习之地。

  微信又双叒叕改版啦,宝宝们记得星标“壹习”哦

  不然就不能第一时间看见本宝宝了~

  星标教程如下

  壹习君推荐

  壹习君之前有做了日系风、手绘风、中国风的PPT,好评如潮,但是也有同学觉得这些PPT的风格独特了,使用起来有很大的限制所以这次专门做了一期极简风PPT,立刻点击领取。

  点击[阅读原文]千万不要答应微信上和你表白的那个人。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你刻意合群的样子,真的很孤独。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