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水自选诗12首
冰水诗集《虚像》2018年8月18日由杭州出版社正式出版,分《思无邪》《月亮和古井》《山海心经》《花非花》四辑,收录冰水2017-2018年度诗歌169首。
◎七夕.大安寺塔
我愿意抓住
抓住一切——包括废弃塔院的
抓住荒草碧野里,一座比人活得更久远的塔
所藏起的慌乱
会不会以它的波折,翻卷出
声音?
我爱穹顶之上的砖铭,爱塔楼尖尖,
我运算出那些活着的姓氏,早就
◎与大海书
鱼视而不见
蓝围裹着岛屿。岛屿
是被蓝抛弃的部分,是一次
又一次的抛弃
我想我能把蓝装进海螺。
蓝在海螺的虚空部分,一定是
柔软的
我能得到更多的蓝吗?
它在我内心的寂静中,越攀越高
一说桃花,桃花就谢了。
从亏欠的冬天苏醒过来
春天更接近死亡。杜鹃在啼血
我们互相酬唱。排箫穿过身体
“西瑞克斯”,“西瑞克斯”*
轻轻颤动。一支芦苇压向另一支
“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
说吧,如何迫近空茫的情欲
压制天空的红潮
像这个春天。野花欢腾
Dear,你抽走了铁轨的呼啸
没有人再为我传递爱的哑语
那根压伤的枕木布满阵雨
她像我一样驻留在失眠的黎明
一个又一个的虚无——
和她们,活得越来越像正经的女人
◎九月的生辰
卜辞托起俗世的天梯,
这个仓促的纪年来敲门了,
你种下自己。
当白鸦掠过荒原,
反复敲打。你把自己楔进
九月的树枝。
如果可以,我愿意以溃败为马,
在一朵花中奔跑。
而你说——在斑驳的火光中,
那些穿心;那些守候。
◎ 寒山湖怀想
我指认红色为我的印玺
你的江山,留下一枚唇印
我建构的王国,一遍遍推倒
一遍遍重来
我心中的王
天幕广啊。如果只有寒山子
我们用废旧的船只,坐回唐朝
盘龙和凤池不要了
讽世劝俗。山林隐逸。也不要了
我们只要可供复活的故地
◎致遥远
当我注视你——
竟装不下多出的空旷。
新梦:那些喧哗、疲惫、沉重、忧苦,
没有必须遵循的古老契约,也没有
必须显现的经纬。我们的地理学
让奔跑的风声改写身体里的春天。
一起观看不隐的星辰。
◎纱轴
纱线缠在木轴上是什么感觉?
缠在木轴上,一层一层
裹住时光里的秘密,
是什么感觉?
此刻,我想起曾祖母,那个
一圈一圈绕进拙亮的木轴。
她搜集旧线。她不知道,一生
就这么缠绕着过去了。
正在消蚀。我们织造着月色,
“圣灰星期三”—— 古旧的木轴
抽出恩慈和良善,在深空失忆中
是的,我们已经放弃孤苦。
时钟滴答滴答,我们面对面
坐着。听修行的雨水。听,
我们复活在上世纪。
◎异乡人的黄昏
那些逐渐消亡的
白花,芒刺和埂边芦蒿
正在投靠异乡的黄昏
它们在丛生的草木里
停了停
门前低着头的黑乌桕
面对身体流逝的隐喻
我们同时逼出黄昏的秘密:
异乡是个借代词
不要谈论中年。不要试图
擦亮稀薄的原乡
褪就褪到春天吧
在异乡的异乡人面前
做一朵嫣红的野花
一点点盛开,一点点旧去
◎正午过后,想起远方一条河流
风暴退回千里之外
一只乌雀停在窗台。一只乌雀
但是,正午过后,我想起一条河流
一条散落着书卷的河流
冰凉,潮湿。它冲过拦截它的堤岸
迎接纷纷掉落的云朵。而松动的梦境
在暗处游移。
潺潺水声自远而近,那涌动的喧响,
修复着河流上方的天空。
○雨中游千佛山
雨帘托起久封的经卷。
石头度我,我是可见之物,
溪水度我,我是可感之事。
我以化世之心
洗心,洗面,洗去业障。
佛睡雨中,佛即是雨。
笑口常开。
默念一遍又一遍。
○九峰山麓,与诸兄夜饮
这带着褶皱的波纹,
喝酒人正在打坐冥想。
只有拆除的篱墙重新站了起来。
春山深处,那些藏着的事物,
在阴影中浮出。
冰水诗简评:
冰水的诗属于典雅与纯正那一路。情怀贮满波光粼粼的流觞,微醺遍饮春的蓝调或梦境。多数乃冰之莹洁,少数为水之锋齿。在众多女红——冰梦冰虹冰静冰儿争绘的世界,自鎏金正楷,再抖擞点行草的尖刻与尖新?
——陈仲义2018-5-8
在冰水的诗里,“万物都会触碰虚无”,万象都在无意识里移动,化为意义的符号;每一个词都是“沸腾的种子”,“在密集话语中起飞”,她将感觉带入哲思,也把思想融进了感觉。冰水的诗里承诺说,“总有一天,我们会走进充满想象的日子,永远活着。”她的诗带给人们的就是这样一种祝福:“请放下,所有的疲倦,小声朗诵”……
——耿占春2018-5-10
冰水诗中呈现出来的一种美和梦境,有着迷人的气息。她的语言虚实有度,充满幻象,诗意空间大,疏密得当,取舍有致,意象转换迅速,在群体写作中,她的写作韵致独具。
——荣荣2018-5-15
冰水对诗歌的定义是“为尘世供养另一个自己”,这在某种程度上道出了文学的秘密和个人的志趣。她的诗短小、精致而优美,风格介乎传统与先锋之间,随意取材,笔法简约,自有特色。善于将日常场景通过富有个人特色的叙述语气,迅速转换为隽永的诗意空间,在这复杂而精彩的过程中——即将自己转换为另一个自己——试图分辨现实时空与梦想世界的界限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读者所能看到的,或许只是作者对寻常事物不断观察反思的从容的态度。一丝淡淡的忧伤笼罩在字里行间,却又始终能做到哀而不伤;与现实保持几乎平行的关系,却又始终能高于现实。这使得她的诗不仅作为个人精神修炼的良器,还为在眼下时代如何有效地用内心秩序来重整现实秩序提供了某种可能。
——柯平2018-5-26
我没有见过冰水,但我读过她的诗,而且是一组一组地读,一叠一叠地读。总的感觉是,这是一个热情的人,勤奋的人,柔软的人,心藏大善,爱诗如命。她通过诗歌传给我们的,是生活的甜蜜、葳蕤和多彩多姿,生命的鲜活、丰饶和欣欣向荣,如雷平阳在诗里赞美的:像针尖上的蜜。
一一刘立云 2018-7-10
冰水诗简论
徐敬亚
2017年5月在浙江磐安第一次见到冰水。飞快读过几首诗,立刻惊异于她的尖利与变幻。仿佛迎面一阵风,急切如丝,抽打在脸上的只是短短几条,却力道凌厉,抓痕隆起。忽然又听说她写诗只有很短时间,那一刻我感到对诗的理解遭受了一次颠覆——一个从未写过诗的人,竟然一步跨过了中国现代诗几十年的探索时空,熟练地编织出各类先锋修辞。
谁说诗只呆在所谓诗人家里。它岂不是如蜜暗藏于普天之花吗,它岂不是如光闪耀在生命的每一褶斑吗。按克罗奇的美学原理:它隐藏于每一次的“直觉品”中。人类每一次直觉过程都是一次暗中被无数因素规定了的创造。因此他说“直觉即创造”。按他的“直觉说”,诗(艺术)在直觉中已经基本完成,即创造发生于语言之前。
谁没有直觉呢。诗因此注定附着于每个人。
在没写诗的人那里,诗一直藏着。一直隐匿在她的感觉方式、内心节奏、默言语感和个人字词仓储中。它可能从来在,但从未显形。假设想,它如一面细筛,时时在等待粗糙的生命体验研磨出最细粉沫儿的那一刻。它是越来越含满液体的暴雨因子,只等一阵温度恰巧的风。
诗在“没有”中,突然出现了——几乎把写作它的人也吓了一跳。
她不知道,她的直觉竟然如此零碎。像一只猴子,急切跳跃的愿望从一个意象飞向另一个意象时甚至不打算稍事停留。她不知道自己的想象如此凌乱与丰杂,不同质的事物同时浮现出来,手里像同时拿着三个以上篮球而无所适从……
她明明知道自己是文学博士,无数的论文,清晰的逻辑……一切都不管用,当她进入诗,便忽然进入了另一个无比宽阔、无比痛快、无比松弛的世界。这个世界充满了立体的动荡、多向度的移动与每时每刻的不稳定……她在不知所措中感到一种从来没有过的自由与舒展。从未写诗的人忽然明白,她更属于这个没有规则和边际的文体。另一个收敛的人正渐远去。诗像一个魔鬼指着她的灵魂说:打开打开,打开你内存的一切。
这就是冰水的“诗歌发生学”。
也许一切发生得无声无息。诗,与每一个体之间的遭遇百分百是独一无二的。真实无从猜测。从最本质的意义上说,诗只是一种显现。诗透过语言的缝隙最大程度地泄露了一个人的思维方式与感觉方式,即生命与外部世界交融后的呈现形态与想象类型。如前面所说,这一过程还没有正式进入语言。诗到语言为止这句话的有效率小于二分之一。
斯蒂芬·平克曾经说过,“写作之难,在于需要将网状的思维用树状的逻辑通过线性的语言表达出来”。这被我称为诗的三关:网状的思维→树状的逻辑→线性的语言。
当诗涌出意识表层后带来的惊讶消褪,冰水飞快地确认了自己的诗意模式。她的美术评论履历让她太懂得什么是意象派象征主义移情说……她来到第三关的时候,一边是她所具有的大量快速的直觉。另一边,必须将它们转译成文字。诗人必须完成的是一整套的、精致的、复合性的语言体操,即全部的直觉必须转变成每一个字并精确地镶嵌到每一行、节。谢天谢地,她竟然轻而易举地找到了。这就是冰水式的、由三种元素构成的诗歌模式。
一种倏忽、闪跳的建筑诗体;
10-15行,几乎成为冰水诗屡试不爽的固定体量。她常常使用中国画般恬淡写意的手法,廖略几笔后即刻转场。这种“拨马便走”的西式手法所切换的,有时是意象,有时是事件,有时是静物,有时也是小抒情。在这一狭小的诗歌空间中,她表现得相当游刃有余,仿佛挥洒自如地拼接着各类套餐(有时也勉强也游离)。正是由于材料的零碎与变幻的频率,她的诗在阅读上总是被额外地加速,很多慢读者因此认定她是西方魔幻手法。
恰恰相反,冰水所创造的诗意,就诗歌美学的指向来说,本质上是中国式的情怀。就人生哲学的范畴,其主、客体之间,物、我之间,意、境之间,本质是和谐的、顺畅的,而非冲突的、撕裂的。她的诗,在修辞上是晃动的,但表情却仪态端庄。就精神内核来说,她的诗在某些片刻或许出现狐疑,但衡定中更多的却是笃信。诗中零碎闪烁的只是女性特有的直觉放纵,天人合一的完美才是她苦苦追寻的审美天堂……这些中西双璧的因素,在冰水的诗中煞有介事地混杂着,整体上似乎吻合她文学博士、美术批评者的文化身份。而在我看来,这些传统的文化因素,可能暗中把她拉向稳重与平庸。
最令读者喜爱的,一定是冰水诗歌中那些仿佛悬空的、总被飞快抽掉了中介物的小小诗内断层。她频繁而轻易地转换场景的本事似乎与生俱来。在一首不足15行的诗中,冰水可以完成3-5次的意念转换。有时,这种夹心三文治一样的复合结构,甚至可以出现5-8个层次。如同一条鱼,被意念切割十余刀之后,鱼的脊骨却依然完整。她仍然可以使整首诗收刮起残部向最后的诗意进发。或许,她的诗意本身就是零碎的,她并不妄想形成一条连贯的诗意线段。写到这里,我真的感到冰水对我触及的最大启示是:诗,真是无穷神秘。
诗的秘密,几乎具有无限性。它在每一个路口,都先天地允许任意一种方向。假定诗有一个确定的终点,那么通向那个终点,几乎所有的道路全部开放。更复杂的是,诗并不存在终点,或者说诗的终点有无数个,甚至它可以随时停下来。但如果把标准上升为“好”诗,那么上述所有秘密方程的解便会立刻少得可怜而不可知。
最后说:
一、从结构上,冰水诗的形式感很强。对于每一首诗的内部路线,她大都选择了飘忽不定的非线性方位。这显然更加困难与冒险。不能说她的每一首诗中的每一步都走得优美,但却很少败笔,至少她极少让人们在审美上感到意外的跌落或忽然降临的不快;
二、在语感方面,她像精心挑剔面粉中的小黑虫,把每首诗的词语一一选择、放置得比较熨贴,使她的语感保持着相当稳定一致的风格。虽然内中含有不少似而非的半古半今语词。但她必定做了什么手脚,竟然令读者并不因此而感到矛盾冲突与混杂;
三、最后一点是抒情。精致的冰水,把抒情隐藏得十分巧妙以至于一般人们很难辨识。她把“情”切割到了最微小的单位,然后把它们悄悄埋到了叙事内,即类似所谓的中国式意境之中。但有时,她突然站出来,直接对着镜头说出一句话,又真挚,又平静,又直白,当然有时也莫名其妙。那些地方,往往是她最中西合璧、最打动人心之处。
甫一出手,冰水便表现出纯度较高的诗歌自洽。
她以清澈的文字、疏朗的排列、咸淡相益的滋味,还有她最擅长的闪跳节奏,突然跳到了中国现代诗不算低的坐标点上。而我,伴随着对她的阅读,内心却不断滋生出某些悄悄的挑剔。我仍然欣赏她2017年刚刚出马时的那些仿佛更生猛鲜涩尖利的诗。
在诗歌发生学上,冰水几乎构成了一个突然的奇迹。
在诗歌构成学上,她独特而精当的诗体、语感、抒情具有产生第一流诗的可能性,而不是像今天这样内涵略弱于形式。目前她还没有写出更通透、更尖锐的具有生命质感的诗意。正如其自命冰水,实则稍显温润。这,是否与她背后那个和谐的中国情怀相关呢。
2018年7月8日深圳
冰水,美术学博士,《品位·浙江诗人》编辑部主任。写诗,习画,著有散文集《一路花开》,美术论著《“湖州竹派”研究》等,新出版诗集《虚像》等。
购买请加下面微信,50元*,谢谢!!!
往期书讯:
2017年送信人集锦
书讯 ‖ 许无咎诗集《远上寒山》出版
书讯 ‖ 黄小线《坏人都到齐了》7月出版
114位诺奖得主的114本书
书讯 ‖ 林珊《小悲欢》出版
纳兰评舒丹丹诗集《蜻蜓来访》 | 在寂静里获得神圣
一首歌 | bressanone
书讯 ‖ 《客家五人诗选》即将出版
廖江泉 | 你真迷人啊,孩子
李敢诗集 | 《沉哀书》
你只读过《牛虻》,却没读过伏尼契
马尔克斯 | 影响我一生24本小说
送信人一周年 | 你有收到过信吗?
诗同仁年度选本正式出炉!欢迎邮购!附全名单目录
剁手书单 | 理想国译丛20种
下集 | 这一年送过的信
圣诞快乐!
上集 | 这一年送过的信
纳兰评《森子诗选》 | 梦已失信梦中人
诗同仁行动|100元付你荐诗费!
余千千:奇谈开始于深夜
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盏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