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人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睡觉,还有三分之一就是贡献给了手机。手机几乎贯穿了生活的每一个场景。
生活节奏太快,并不适合在无关紧要的事物中沉迷,我想我找到了和手机愉快相处的方式。它是一个贴心的工具,我只能感受到它带来的便利,但是感受不到它本身的存在。
我喜欢尝试新鲜,会尝试尽可能多的APP,但其实又很挑剔,很难对同一个东西保持超过两周的热情。
借来的一小时
离开大学以后就很难再找到像一整个下午那样,整块的学习和阅读时间。曾经尝试过很多利用碎片时间的办法,但“有效”这个需求一直很难被满足,常常存在一种自己充分利用了时间的错觉,却难以有实质收获。
*取一小时免费时长,需要手动领取,更像是一种仪式感。当一件事情的开始变得“隆重”,过程也会随之专注许多。
也因为这种免费是有限度的,才让人更想要充分地利用它,在这种效率督促下,基本上一周就能读完一本书。
这款阅读APP内部结构相对简单,是希望把阅读变成更加纯粹的事情。
领读功能可以给选书更多参考,每篇推荐文章的左下角已经标明了要推荐的书目,一定程度避免了部分标题的误导,也能从点击量比较出书籍的热度。
分类页面的逻辑设计没有按照传统的书籍类目进行展示,而是挑选了相对更加热门的标签。上海译文与理想国是我最喜欢的两个出版社,被放在了最显眼的位置,私心里又给蜗牛读书APP加了一颗星。
专注森林
虽然会带来很多便利,但是手机同时也是杀时间的利器。采用时间流模式的APP越来越多,刷刷微博和抖音,不知不觉几个小时就过去了。
Forest用一种强硬又温和的方式让我在特定的时间远离手机。只需要设置一段需要专心的时间,点击开始,就不能再使用手机。
等到倒计时结束,就会收获一棵长成的大树。如果中途玩手机,树苗就会枯萎死掉,这种”惩罚“对于强迫症的我来说,还是非常见效的。
每一次成功种数都会累积金币,可以用来解锁更多品种的树,森林也会有更丰富的颜色。
我已经成功兑换了银杏和樱花,最近的更新添加了很多新的品种,下一个目标就是星空树了。
清晰记录每天专注的时间,是件非常有成就感的事情。也有好友排行的功能,不过我暂时没怎么用。毕竟生活只是自己的事情,这是一片只属于我自己的森林。
万水千山走遍
mars是一个探索城市好去处的APP,会把城市里好吃好玩的搜罗起来,然后告诉你路线,带你去造访城市的秘密基地。
刚来深圳的时候,每个周末都会找朋友一起打卡一个新的地点,街区、美食、博物馆、家居店。
等到热门的坐标走完,就开始挖掘那些只有本地人知道的隐藏地图,mars就像是这座城市的藏宝图。
在”发现”里可以选择*的类目查看推荐的特色*,介绍后会直接跟有去过的朋友的点评,可以得到对店家更加真实的评价反馈。
后来自己出门旅行时,也习惯打开mars探索一下附近。对于我这种追求“吃和远方”的人,本来就不太在意人挤人的著名景点,反而是那些经得起时间检验的餐厅、正巧赶上的展览、与众不同的小店,更能留住我。
不管是熟悉还是陌生,每一个城市都有它独特的味道。这里推荐的每一个地方都经过当地编辑的实地考察,他们用自己亲自体验的第一手资料告诉你,这里值得一去。
我想更懂你
网易云音乐里的歌单已经很久没有更新过,习惯了每天只点开每日推荐,但是已经变得极为偶尔才能遇到一首想点喜欢的歌。
很多时候音乐只是当作一个背景而已,不需要其他花哨的东西。
MOZIK就像是独立出来的“每日推荐”,它简单到不能再简单,却总是可以轻易戳中我。
点进去就是点歌界面,不能搜索,没有类别,只有右边的五种心情。星星是每日一首。长按屏幕可以换上喜欢的壁纸。
播放页面也是一片空白,没有歌词,不能快进,也不能下载。可以操作的只有左右滑动切换歌曲,和最下方的“喜欢”按钮。看起来十分任性,但是你一定会喜欢它,它会懂得你。
滚石出来的编辑们,从1000万首的曲库里,人工筛选出2W首,按心情菜单、或是文化专题呈现出来。
每天回家,我都会把手机放在一边,选择今天的心情,然后开始做自己的事情。比起自己去挑选音乐,我更喜欢这种未知,以及和这种未知之间微妙的默契。
手机似乎已经变成了我身上的一个器官,需要用它来完成很多事情,甚至包括和自己相处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