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不懂、不知道画的是什么”。
虽然不论是现代绘画,还是古代绘画,
虽不全懂,却联通诗词意会。
中国山水画是画出来了的诗词,
在水墨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 清 · 弘旿 《云山图扇页》
也不是八大婆卧室里的“有凤来仪”,
如果说这就是山水画,那误会就大了。
总的来说,山水画可分4类:
水墨山水/青绿山水/金碧山水/浅绛山水。
读画中诗,赏诗中画。
当山水画遇上诗词,一拍即合。
(来,和礼节君一起,住进中国山水画里)
▲ 元 · 钱选 《山居图卷》局部
▲ 北宋 · 王希孟 《千里江山图卷》局部
01
明·蓝瑛《白云红树图轴》
--
▽
它以石绿画山,朱砂画草,白粉染云,
《白云红树图》是蓝瑛青绿重色画的代表。
(蓝瑛,明代画家,擅长山水/花鸟/梅竹)
看《白云红树图》,山间水畔,老树苍劲,
02
明·董其昌 《仿古山水册》
--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
但到了董其昌这,不是难事。
用墨明洁隽朗,温敦淡荡。
如《仿山水图册》百般红紫,
董其昌作画,强调以古人为师,
《仿山水图册》红绿黄多色相杂,
03
明·赵左 《山水图轴》
--
垂钓有深意,望山多远情
▽
一人正持杆垂钓,遥望远山,
“垂钓有深意,望山多远情”。
似乎垂钓之意不在鱼,而在山水之间。
也拉近了观赏者和绘画者的距离。
若有似无处,见云;蓦然举目时,见情。
04
南宋·赵芾 《江山万里图》
--
▽
《江山万里图》是赵黻唯一存世之作。
这画全景式构图,主脉是滔滔江水,
其中有近景、中景、远景,
05
宋·米友仁 《潇湘奇观图卷》
--
▽
用墨有浓淡、虚实、厚薄之分,
运笔有横扫、竖点、藏锋之属。
《潇湘奇观图》用墨淋漓,云雾多变,
于苍茫中自然中见独特韵致。
泼墨、积墨、破墨,墨气淋漓,
《潇湘奇观图》似乎不着笔法,
信手作画,云与山合,山与树合,
藏锋其内,浑然一体,
06
明·周臣 《春山游骑图轴》
--
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
▽
《春山游骑图轴》绢本淡设色,
人行在桥上,水流在桥底,
07
清·王鉴 《花溪渔隐图》
--
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花溪渔隐图》里,桃花盛开,
春水生,桃花盛,渔家行,
08
南宋·刘松年《四景山水图卷》
--
▽
顾名思义,《四景山水图》分四幅,
春、夏、秋、冬,这里选“冬”局部。
有山怡目,有水怡心,有云怡情,
一年之冬,景色也美上云霄。
此时出行不为别离,是为踏雪寻梅?
或寻一处幽地,吟几句诗词,以迎寒冬?
09
清·任熊 《十万图册》
--
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
有一个歪理,“局部大于整理”。
这话放在欣赏山水画上也合适。
《十万图册》设色隽秀,颜色饱满,
观之,似有青绿山水的味道。
这画是清代画家任熊的代表作。
任熊是绘画全才,山水、人物、花卉、
翎毛、虫鱼、走兽,无一不精。
他笔力超群,雄厚静穆,深得宋人神髓,
所绘山水,苍劲有力,既会意又传神。
10
陶醉诗词,共住进山水画
--
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
古人又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古人云了又云: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
我们对诗词的意境,心向往之,
也想携酒壶入林,隐居山亭,风花雪月,
喜好诗词的人却少知道,
欣赏中国山水画也有同样的效果。
看,怪石山崖,可驻目;
赏,崖上青松,可言志。
可观、可看、可赏、可触……
陶醉时,亦可同游,住进这山水之境!
▲ 明·蓝瑛 《白云红树图轴》
· 今日互动 ·
---
山水画可观、可赏、可做屏保,
喜(cun)欢(xia)哪张?
点这里跳转
-
【*购买】
2019《传家日历》上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