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缺少共同语言。
杜亮毕竟读过大学,在大企业里工作,每天接触的都是些新兴事物。
而尹亮亮的话题无非是今天跑了几趟,超了谁的车,遇见了多么奇葩的乘客。
但他每天都会给杜亮打电话,有空会去接她下班,给她买礼物,带吃的。
为什么对尹亮亮网开一面呢?
杜亮很喜欢上海这座城市,但以她的能力在上海定居是不太可能的事。
嫁给本地人,算是走捷径。
相处一段时间后,杜亮把尹亮亮当成男朋友,会在约会时挽着他的胳膊,会给他买礼物。
尹亮亮也挺上心,虽然工资只有杜亮的一半,但还是为她花了不少钱。
四月份的时候,尹亮亮说有个亲戚要结婚,想带她一起去参加婚礼。
杜亮既开心又紧张,因为要见到尹亮亮的父母,还一并连亲戚都见了。
刚入坐,还没来及跟尹爸尹妈打招呼,就有人问:
“哟,这是亮亮的对象啊?”
“蛮好看的,哪里人啊?”
尹爸尹妈也答不上来,只是含糊其辞。
杜亮有点责怪尹亮亮为什么不提前带她去拜见下父母,尹亮亮说:“没关系,这不就见着了吗?”
新娘是尹母娘家亲戚,尹母当年是从市区嫁到郊区去的,娘家亲戚相对比较富裕。
有的拆迁发了财,有的下海经商成了大老板。
杜亮看到一些年轻女孩,穿着昂贵名牌,讲着上海话,妆容精致,表情高傲。
她们的父母看上去也非常贵气,言谈间都是“我女儿在法国给我买的包”,“我女儿在意大利给我买的表”。
还有些年轻夫妻带着孩子,一家几口都打扮得非常洋气。提及刚在浦东买的新房,要几几年才交付,还说没打算去住,看着楼盘不错就买了。
尹亮亮母亲下岗后就赋闲在家,父亲是公交车站调度员,收入不高。家里只有一套房,还在偏远郊区。
尹家在亲戚当中没什么存在感,尹妈脸上有一副挥之不去的愁容,尹爸只顾喝酒。
杜亮心想,这人一出生似乎就分成了三六九等。
那些年轻的富家女,不用依靠男人,也不用艰苦奋斗,就拥有了自己十辈子也积攒不下的财富。
而尹亮亮这种父母没混好,又不重视子女教育的,就只能活在社会底层。
她又想起杨迪,在大上海算是个精英,可跟这些土豪富二代比起来还是差太远。
再看看自己,连社会底层都算不上,只能跟底层结婚,才能留在大上海。
KK说:“你别看这种家庭,自己没什么条件,但要求不一定低。”
尹亮亮说:“挺好的,爸妈喊你周末过来吃饭。”
杜亮悬着的一颗心总算放下。
第一次去男方家里吃饭,杜亮不知道该买些什么礼物,就听KK的建议买了些营养品之类。
尹亮亮家住在一个90年代建造的老房子里,不足70平米,装修非常简单。他父母住一间,他自己住一间,客厅很小,放了张餐桌,一个小沙发,还有台电视。
尹亮亮说:“我妈准备把房子重新装修一下。”
杜亮心里清楚,他家并不具备买新房的能力,跟他结婚的话,就要挤进这个破旧的小房子里。
这么对比一下,仿佛又能理解黄阿姨描述李旦家拆迁时的那副语气。
李旦家的位置比尹家好太多,拆迁的话至少能分到两套房子,而且他父母本身就有一套。
跟他结婚不仅有新房住,又能收租,房子还算自己财产。
小心翼翼吃完一顿饭,尹亮亮父母依旧很客气,也依旧不热情。吃完饭杜亮抢着要洗碗,尹母就让她洗了。
又坐了一会儿,彼此寒暄了几句,尹父问杜亮,她家究竟在西部哪个位置?
杜亮说靠近兰州。
尹父说:“哦,甘肃啊,很穷吧?”
杜亮不知道该怎么接,就说:“还行吧。”
现在西部已不是过去模样,虽然跟繁华的大上海肯定不能比,但小城矿产丰富,人民安居乐业,景色十分宜人,还不至于一提起就是个穷字。
后来尹亮亮告诉杜亮,他爸没去过几个地方,总认为上海以外都是农村,别跟他一般见识。
当日也没什么话说,尹亮亮说要去看电影,杜亮跟他父母打了个招呼就告辞了。
再往后也很少去他家,因为他家离市区太远。
那段时间尹亮亮想跟杜亮发生关系,杜亮拒绝了,他也没说什么,还是一如既往对杜亮上心。
并且跟杜亮说:“我们结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