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名翻译得我很不满意,我看到台湾还是香港翻译为《复制情人》,觉得恰当得多。
但如果按照原片,直接翻译《克隆》可能更简洁明了,大家看完影片就会顿悟,这部影片到底是克隆了一个人,还是克隆了一份对爱情的期待,忠贞或者固执。缺点是如果这样翻译,不吸引人,有点像科教片。
要好到,如果见了大概会促膝而谈,环境够暧昧的话,也可能滚床单。但是他,太理性,我喜欢的男人是原本理性,但见了我就跟被施了魔法一样,变糊涂,变得没原则没底线的那种。
他推荐我看这个影片的时候,望文生义,我瞬间想到,以前和徐床笫间亲密的时候,他总是说:要是再有一个苏静就好了,一个怎样怎样,另一个怎样怎样……我说你能有点出息不?都两个女的了,不能换个新鲜点的啊?还要一个我,多乏味。
嗯,那是我们想到过的克隆(爱人)的原始想法。这和电影里的克隆引起的伦理之战,相去甚远。
影片女主瑞贝卡和汤米很小的时候在北欧一个小岛上相识,幼小的他们,两情相悦,瑞贝卡后来随母亲去日本留学,再见是12年后,瑞贝卡来找汤米,他们一下子又回到了童年一样,两个人的感情迅速升温,但是汤米死于意外车祸,这里值得一提的是,瑞贝卡看到汤米死亡的现场,那眼神,可能是我见过最动人心魄的了。
瑞贝卡(伊娃饰)极美,汤米的演员长相我不太喜欢,尤其是那一头长发,每次看到,都有想替他剪发的欲望。
因为两人感情深厚真挚,瑞贝卡就想克隆一个汤米,当然阻力不少,但最后还是取得了汤米父亲的许可。于是,十月怀胎之后,她生下了汤米……对,曾经的恋人的克隆体,又以她的儿子的身份重回人间。
瑞贝卡的爱情,像是又回到了起点,她重新经历了一次爱人的童年,那是他们爱情中缺失的部分,幸运而又无奈。
瑞贝卡一点一点看他长大,浓厚的亲情与复杂的爱情混合,影片中瑞贝卡躺在浴盆中,幼小的汤米裸体站立,看得人胆战心惊。汤米长大一点,看电影的时候就心跳多一些,总怕分分钟变为乱 伦,毕竟,关系时刻透着暧昧,毕竟,爱情的形式已经转化为脆薄的亲情。
还好,一直到汤米上大学,他都不断地有和女孩子交好,瑞贝卡也没有表现出异样,只是她看汤米恋爱时的表情,让人觉得冷。就像他们所处的小岛,阴郁,灰色,大风,常常要裹紧衣服。
一切的变化是汤米遇到死去汤米的妈妈时,他觉得异样,追问了一切缘由。然后他不断地问瑞贝卡,你是谁,我是谁?是啊,他们又都是谁的谁?
于愤恨和无从发泄中,汤米强行进入瑞贝卡,将母子关系的面纱撕扯下来,很残酷,很裸露,让人无法直视的一种伦理挑战,又充满未知的刺激。
难以想象一个女人的爱这么强大,强大到具有毁灭性,毁灭自己有诸多可能的人生,用漫长的时间等待一个爱人的克隆体长大,分分秒秒地陪伴……这让人想到影片开头瑞贝卡和汤米手支着下巴看一个蜗牛慢悠悠地爬行,汤米曾经喂养这只蜗牛一年多,直至它死去,他一直带着蜗牛的尸体等待瑞贝卡。也许,这就是影片想表达的一种关于爱情的等待吧,时光漫长,不畏艰险。
虽然影片中的爱情或许执着动人,但我却不是很喜欢,因为瑞贝卡想克隆一个爱人,留他在自己身边,可是,身体是一模一样的,他们所经历的,也许是共同的生活,却不再是同样的感情,她给新的汤米一个难题,她让新的汤米觉得自己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是瑞贝卡爱情寄托的躯壳……也许影片最后的做爱,是汤米在还愿给瑞贝卡,让她感受一次爱情貌似回来过,爱人貌似活着的切身感受吧……然后,给她漫长等待中的爱情画一个句号。
然后他说谢谢后离开,就是脱离被制造被限定的人生框架,开启自己独立的人生,找回自己的开始,他无需再质问我是谁了。
克隆,虽然神形俱似,却因为时空转变,并不能一切如旧,爱情,走了就走了,怀念归怀念,千万别以为,套进一个相似的躯壳里,就会重生。
推荐看。
早上习惯早起了。
一杯加奶加糖的咖啡,一个电量40%的电脑,一脑子待表达的话语……多么完美而静谧的组合。
刚看见一只喜鹊,扑棱着翅膀飞来,叼食我晒的苹果干,很是有趣。
本来那些舍不得吃掉的苹果,因为有些干瘪,就想晒成干,没事的时候拿来咀嚼,微笑着用来回味往日时光的,但如果喜鹊喜欢,就给它好了。
下午还得出去采购。
我感觉每天这样一分为二挺好,上半天是生活,尽我所能地文艺浪漫情调化,即使装13也没关系,至少有一种趋向美好的愿望;下半天是劳作,勤快专心诚实能吃苦,让一切美好想法有所附丽,也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