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在武汉,所有鸭子都是矮大紧
日期:2018-07-17 08:15:06 作者:曹徙南 阅读:

在武汉,所有鸭子都是矮大紧

  湖北某公园里,三只鸭子冰面太阳。图/视觉中国

  武汉人喜欢吃鸭脖喜欢到了什么程度

  作为九省通衢,南来北往的人源源不断来到武汉,每一列飞驰而过的列车、每一架翩然降落航班,都无可避免地被熏上一身卤鸭脖味儿

  鸭脖这原本不起眼小吃,倒给了“不服周”的武汉人在美食扬眉吐气底气

  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只要一提起做鸭,多半会想到那座“没有一只鸭子能活着走出来”的六朝古都南京。

  烤鸭、板鸭、盐水鸭,可能连南京本地人都没数清楚过,一只鸭子在他们这地界儿上到底有多少种死法。

  而在歪果仁眼里,北京烤鸭才是正经的中华味道

  烟火气的武汉,诞生了很多烟火气的美食,鸭脖就是其中之一。/ 汉正街,《长江日报

  不过当我们的视线顺长江而上,来到中国第一朋克城市武汉,就会发现武汉人对鸭子的爱深情专一,他们几十年如一日地盯着鸭脖子不放。

  没有北京和南京的花式吃法,就那么一根又咸又麻又辣的鸭脖,硬是成了武汉三镇的标志

  作为九省通衢,南来北往的人源源不断来到武汉,每一列飞驰而过的列车、每一架翩然降落的航班,都无可避免地被熏上一身卤鸭脖味儿。

  近几年,这一段黑黢黢的鸭脖子更是有走向全国趋势,原本不起眼的小吃,倒给了不服周的武汉人在美食界扬眉吐气的底气。

  不经意间,鸭脖红了。

  武汉人的精气神,全在这根鸭脖上了

  ——————————

  鸭脖到底有什么好吃呢?骨多肉少,用筷子吃太耗功夫,用手抓着吃又实在不雅。

  好好一只鸭子,随便烤一烤就有香酥的鸭皮鸭肉鸭骨可吃,随便炖一炖就有鸭汤可喝,为什么非要和脖子过不去呢?

  可是武汉人,偏偏品咂出其中的滋味

  2013年,武汉人刘教授凭着方言神曲《嘬鸭脖》在东方卫视《中国达人秀》的舞台上走红,而这首歌道出了武汉人食用鸭脖的精髓一个“嘬”字。

  武汉人一年,要嘬掉多少鸭脖。

  鸭脖子本身味道寡淡,可是经过辣椒花椒、大料等几十种香料卤制后却化腐朽神奇

  剁成数截的鸭脖大小刚好,能在口中自由转动,再加上鸭脖肉层次分明,颇有嚼劲,吃鸭脖成为一种口舌乐趣

  熟练的武汉人吃鸭脖都是不屑于用手的,只需让舌头牙齿出力,鸭脖在嘴里游走几个来回便被啃得干干净净。

  鸭肉吃净还不算完,正宗的老饕还得悠悠然吸吮骨节中浓郁骨髓,入口时的鸭脖肥厚鲜亮,吐出来的骨头瘦削惨白

  唯有在武汉人的嘴里,鸭脖的主人鸭子,才实现了它最大的鸭生价值

  按照老一辈人的说法,鸭脖是活肉。鸭子整天寻吃觅食,纤长的头颈一伸一缩,肌肉纤维锻炼得非常有韧性。鸭肝鸭肠之类的,一口下去满嘴都是肉,很容易腻。而鸭翅、鸭掌骨肉容易分离,吃起来就少了许多趣味

  对武汉人来说,鸭脖才是鸭中精华

  只有鸭脖骨肉相连,任你啃嚼吸嘬也不能在片刻间尝尽它的美味

  鸭脖子能够被武汉人选中,并逐渐和小龙虾并列为各大体育赛事爱情剧集综艺选秀的下酒菜,或许和它廉价、美味又耐嚼而不至于一口吃光的特质有关

  在中国的美食江湖里,武汉向来拿不出精致菜肴,但这座两江交汇、三镇相接的城市,本身也不是一个以精致著称的地方

  过早在武汉人是大事,但捧着热干面、三鲜豆皮还有新崛起的鸭脖,他们习惯来去如风,边走边吃。

  类似鸭脖这样充满市井、江湖、烟火气息食物,连同长江两岸氤氲水汽、来往的人流交织成武汉的城市气质

  在街头过早的武汉人。

  鸭脖子没有历史

  ——————————

  众所周知,在格外看重传承的中国,一种食物如果没有一百年以上的悠久历史,很难闯出名头。

  为了证明自家美食血统纯正源远流长,编故事成了美食界的风尚。要么是草根出身的刘邦、朱元璋,要么是热衷公款吃喝的康熙、乾隆,谁不是各种民间小吃的代言人

  说到武汉,武昌鱼有伟人亲笔题写的诗词,热干面是作为城市注脚一般的存在只有既不名贵又不传奇的鸭脖,是靠着人民群众口碑一步一步上位的。

  上世纪90年代以前,武汉的鸭子端上桌,个个还是脖颈修长——那时候的武汉人是不吃鸭脖的,跟南京人一样,吃来吃去顶多就是鸭四件,一对鸭翅加一对鸭腿。

  更何况改革开放前十几年,武汉嗅到开放富裕风气晚了那么一点,吃鸭子对一个家庭还是一件奢侈事,还没人想过把鸭脖单独拆下来,堆放在街边卖。

  和鸭脖一样,今天武汉的地标黄鹤楼,也是一座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仿古建筑。/ 黄鹤楼景区官网

  根据作家池莉的回忆,那时候的武汉,即使是在最市井最热闹的吉庆老街,做卤味也不赚钱只在极窄的巷子深处才能找到一两间卤味门面铺子边靠着一只汽油改造炉子,架一口铁锅,放八角桂皮花椒卤一些猪蹄、顺风、口条,偶尔有三两只鸡鸭

  像鸭脖这种食之无味、弃之可惜部位,都属于卖不出去的下脚料,算不得正经吃食。得等到忙完一天生意打烊了,店主自己从锅里把边角余料挑出来,拿着小竹凳当街坐下,一边乘凉一边就着小酒,在江城的闷热里把它消灭干净。

  喧闹的武汉吉庆街。

  池莉将类似的场景写进小说生活秀》中,在书中池莉虚构了一个叫来双扬的武汉女人,她在吉庆街开了一家专门卖鸭脖的小铺子。

  双手涂着红色指甲油的女人利落地将鸭脖斩成几段,然后款款地吸着香烟妩媚泼辣又不失精明——世上如果真有《龙门客栈》里的金镶玉那样的女人,一定要问问她,是不是从武汉来。

  随着小说改编成电影,随着一度沉寂的江城两岸再度热闹起来,随着时光流转,吃鸭子变成一件寻常事,武汉鸭脖从幽深小巷里走了出来,一路小跑冲向全国,还冲进了港交所。

  镜头下的武汉总是水汽迷蒙。/ 电影《万箭穿心》

  鸭脖是故乡的味道

  ——————————

  2016年,随着几家以鸭脖闻名的食品企业先后提交上市申请人们才猛然发现,不起眼的卤味鸭脖俨然成了中国小吃界的大佬,能够与洋快餐分庭抗礼

  无论是地铁站还是火车站,购物商场还是24小时便利店有人流量的地方,就有灯火通明的鸭脖柜台

  这些纵横驰骋、堪称卤味领域BAT的品牌,或多或少都与武汉有些关联而能把下脚料变成城市招牌式的上市公司,武汉人民也是功不可没

  曾经著名的鸭脖一条街。

  作为中国的人口输出大省,湖北人走南闯北,也把嘬鸭脖的嗜好散布四方挑出颈骨间一丝一丝的肉,拼凑起来,也是好大一口快活

  有“食品原教旨主义者”喜欢挑肥拣瘦,动不动就给食物扣上不正宗的大帽子,但爱嘬鸭脖子的武汉人似乎不太计较这些。

  麻辣鲜香,经得起百般咀嚼的鸭脖,就是平淡日子里的一点调剂,又说什么正宗不正宗呢?

  无论是在外省人来人往机场火车站,还是在武汉热气腾腾的汉正街、户部巷,只要能嘬上一根鸭脖,湖北人便找到了故乡

  推 荐 阅 读

  点击封面图片即可阅读全文

中国职场十大病4:2击败克罗地亚,法国夺得世界杯冠军

  欢迎分享文章朋友圈

  作者/曹徙南  排版/苏炜

  新周刊——中国最新锐的生活方式周刊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在武汉,所有鸭子都是矮大紧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