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配乐 | 陶喆《二十二》
配图 | Efi Gousi
标题是:
据我所知, 25 岁的蓉蓉还是单身状态。
再看看这次转发的微博,瞬间我就反应过来了:她肯定又被爸妈催婚了。
这条朋友圈估计也是转给她的爸妈看的,而且想必她的爸爸妈妈也是看得到的。
毕竟对于很多时刻窥探子女动向,换一个微信头像也要管一管的中国父母来说,子女一旦有个什么风吹草动,都难逃他们的法眼。
尽管我跟蓉蓉算不上太熟,不过对她也算小有了解。
我知道她是一个比较有主见有性格的女生,无论在学业上还是感情上。
掰掰指头数数,也有个四五年了。
按照中国父母的脾气,那能不催吗,都催冒烟了。
我又往前翻了翻她的朋友圈,果然又看到了她的吐槽:
“都什么时代了,还认为女人只有成了家才算是完整了。真是醉了。”
没翻不久就又看到一个“适合早婚还是晚婚”的心理测试的结果分享:
“蓉蓉最适合的方式是:晚婚。”
后来我又问了四五个年龄差不多的小伙伴,发现他们或多或少都被催过婚。
哎,这仿佛成了我们这些奔三的单身狗的魔咒。
好吧,单身狗躲在角落里瑟瑟发抖。
很多中国的父母总担心自己的孩子年龄一大,什么“娶不到媳妇”啊“没人要”什么的。
或者担心自己年纪大了,给孩子帮不上什么忙。
就像我爸妈,也跟我说过担心我太晚结婚,到时候他们年纪也大了,可能不好帮带孩子。
其实他们这些担心的出发点是好的,都是因为太爱我们了。
可是,爸爸妈妈忽略了一件事实:
比起晚婚可能会带来的这些问题和困难来说,幸福才是应该被首先考虑的因素。
如果只顾所谓“最佳结婚年龄”,还没来得及对对方的人品做出更多了解,还不知道两个人是否真的合适,就匆匆忙忙结婚,这就是在拿未来的幸福在赌博。
说是之前离我们家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姑娘 27 岁的时候还没对象。
之前为此就没少跟家里人闹别扭,跟父母的关系也不太好,冷战过好几次。
过个节假日什么的,别人都欢欢喜喜回家团聚去了,她就是不回家。
听说是每次回家都会因为催婚的事跟父母大吵一架。
27 岁那年,她爹实在忍不了了,祭出了大杀器,说:
你要不结婚,以后就别进这个家了,我也就当没生过你这么个女儿。
后来她被逼着在八月相亲十二月就结婚,结婚的时候眼里还噙着泪。
结婚后才发现,男方好吃懒做,花钱大手大脚,还常常爱跟狐朋狗友宿醉。
更可怕的是外面还悄悄欠了一屁股债,女孩也被逼着加入了还债的“队伍”之中。
半年不到,姑娘就离婚了。
对于这对父母来说,心痛也好后悔也罢,自己的女儿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这位姑娘与父母的关系经过这件事后,想必也很难再去补救了。
也不知道是该为这位姑娘悲哀,还是为她的父母感到悲哀。
后来想想,我爸妈很大程度上没怎么催我结婚,这个惨痛事例恐怕也是原因之一。
后来她索性就不往家打电话了,甚至把爸妈的微信也拉黑了。
为此她的父母经常说他心里没有这个家云云。
她的心里也是很纠结,一边因为不往家打电话而自责,一边又很渴望那种不被催婚的自由感觉。
为此她没少找我谈心,希望获得一些开导。
其实对于现代的年轻人来说,互联网开拓了我们的视野,也使我们对婚姻有了更深入的看法。
而且这种看法很有可能要比父母们更加准确。
对于我们来说,渴望爱情是真的,但是不愿再为此焦虑甚至把自己当做快过期的商品一样四处兜售也是真的。
这,就是年轻人的态度。
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应该做的就是:
现在再回头看看当初蓉蓉转发的那条新闻。
有魅力的女人永远不愁嫁。”
不过这位妈妈却是用一种超乎常人的淡定理解与包容着自己的女儿。
这位妈妈真是为那些催婚的父母打了个样,让人忍不住为她鼓掌。
是啊,女孩读到博士证明有能力有智慧,也将有更多有意义的事能做。
忙时可以搞科研事业,闲了约两三个闺蜜出去逛吃逛吃,也很有趣啊。
我们这个年代已经不是拿婚姻调剂生活的时代了,我们有迪厅有互联网有手机有APP有游戏啊。
所以想替那些被催婚催到表面波澜不惊内心郁闷发疯的朋友对爸爸妈妈们说一句:
没有该结婚的年龄,只有该结婚的人。
如果你的小棉袄心头肉有主见有想法,那就无需催促,他们心里自有杆秤。
如果他们想结婚,真遇到了合适的人,放手是不可能放手的,这辈子都不可能放手的。
同时我想对那些被父母催婚的小伙伴说一句:
被催婚不可怕,拿出底气挺直腰板。
只要始终保持活力满满,能从多方面充实自己的生活,总会拥有丰富多彩的人生的不是嘛?
往 · 期 · 精 · 选
明人不说暗话,我喜欢彭于晏
“他没钱,配不上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