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一次,在跟前任分手很久之后某一天,偶然看到了他现任女友的微博。
妹子粉丝很少,发的内容也不多,几乎都是看到一条好玩的微博就转发然后@前任,并附上一些娇俏可爱的话。前任也会在动态里回复她同样很有爱意的话。
两个人的微博都没什么粉丝,没有人看,也不存在刻意秀恩爱给谁看,就是情侣的日常甜蜜互动吧。
“看,那群猪里一定有你。”
——“也一定有你。”
“哇原来还可以敲肚子听声音,你敲给我听吧。”
——“我肚子上没肉,不如你来。”
与此同时,我跟现任每天也有很甜很甜的只属于我们的日常互动。
“我想染白色头发”
“为什么啊?”
“今天看到微博上有人说,爱就是从黑发到白头,我就可以跟你白头啦~”
“不要,我要真的跟你到白头。”
但是曾经我跟前任在一起的时候,是绝对没有这样的互动的。
我们都觉得向对方说情话会很别扭,我们都害羞且扭捏,但是又想模仿别人去好好谈恋爱。
我们会在节日生日互赠礼物,却分不清是出于形式还是真心想送给对方。
甚至在收到礼物的时候,收的人明明内心毫无波澜还要装作非常欢喜,送的人要一遍遍去跟对方确认,你真的喜欢吗?
因为是第一次恋爱,不知道恋爱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因为没有体验过,也不知道两情相悦真正是个什么味道。只知道我们是情侣,我们应该对对方表达爱,我们应该像别人一样约会逛街牵手拥抱。
在坚持了一年异地恋之后,由于他在新学校有了心仪的对象,才结束了这段四不像的“恋爱”。
分手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都觉得对方是不怎么优秀的人,他会觉得我很自私,很少对他付出什么,也不喜欢我素面朝天不会打扮自己土里土气的样子。而我也一度责怪他他自视过高,对我事事不满又很虚伪的样子。
然而,等我们各自遇到了自己真正喜欢的人,才明白,我们眼里看到的对方的自私和自视过高,原本就是我们彼此没有那么喜欢,都觉得对方不是自己心里喜欢的样子罢了。
真正的两情相悦的喜欢是什么样子呢?
是你一个眼神我就知道你的内心,是会发自内心不必计较的心甘情愿的付出,是会满怀爱意的为对方准备礼物而不用担心价钱够不够他要的价值,是看到生活里所有美好的事物都想跟你分享,哪怕只是今晚很美的月光。
是不管你是什么样子我都喜欢你,哪怕你今天出了糗我也只会心疼你的难过,不会觉得你丢脸。
是我每次撒娇问你“你爱我吗”,你不说话我也知道你心里毋庸置疑的回答是,“我爱你”。
至此我才知道,遇见一个正确的人是多么重要,结束一段不快乐的感情,本身就是一种彼此放过,互相成全。
这大概就是那句话所说的:所谓人生——便是取决于遇见谁。
爱格温暖治愈系旅行成长小说 全国火热上市中遇见校园初恋何日方的卓尔,是成长
明明也是一个温文尔雅的少年,却因为父亲不善人情世故,故意变得嚣张跋扈,早早背上了家庭重担,甚至多次为父亲抵挡麻烦。他是卓尔生命中的第一道光,在她为自己在光鲜亮丽的同学里像格格不入的丑小鸭而自卑时,是他带着她走出那些阴影。他拉着卓尔在湖边练习口语发音,用自己的吻教会她念那个软软的“tion”。但也是她,击碎了两个人原本各自平淡的生活。
遇见林摇滚的卓尔,是勇敢
过去已经沉重不堪,卓尔只想逃离,逃离学校,逃离过去,逃离所有认识自己的人,在一个陌生的地方重新开始。然而在她还没有勇气去面对过去的时候,她发现自己有了新的喜欢的人。她把心里最后一点绿洲,给了林摇滚。只是,两个各自隐瞒自己的一部分,不敢让对方完全了解自己的人,要怎么彼此信任着走下去呢?
遇见陈锡文的卓尔,是新生。
陈锡文并不是卓尔的心仪对象,更多来说他们更像好朋友。卓尔作为救场参加陈锡文的服装秀,在卓尔最低潮最沮丧的时候带陈锡文带她去环游南岛,在她最需要安慰和帮助的时候出现在她身边。在陈锡文心中,卓尔是自己喜欢的女孩,但是卓尔知道,他只是没有看清楚谁是真正爱他和适合他的人。互相扶持着成为橡树一样强大而独立的人,就是彼此的人生意义吧。
这本书的作者,@戴帽子的鱼Echo 曾在微博上发过这样一个问题:如果重温这个故事,你会选择谁?
微博网友@逆旅归程 是这么说的:
@戴帽子的鱼Echo 你问我们,如果重温这个故事,你会选择谁?
我愿意选择何日方,不是为卓尔,是为什么呢?因为心疼。
卓尔心疼林摇滚,于是陪他难过、陪他度过、陪他爱,并在最后仍然选择了他-林摇滚是幸运的。
卓尔感谢陈锡文,于是不忍拒绝、不忍离去、陪他重振旗鼓;可只是-既不能勉强自己抱紧他,又做不到推开他-陈锡文也是幸运的。
卓尔唯一真切伤害的就是何日方,那个真心喜欢她,又轻易原谅她,还不远万里追随她的何日方,她不爱他,他对她的好,对她反而成了负担,因为亏欠他—可他还是不舍得伤害和放下...
卓尔是个勇敢又坚韧的姑娘,她值得被疼爱,值得被爱,
愿美丽的新西兰能对这个从小就必须强大的男孩多些包容和疼爱,愿幸福。
所谓人生啊,就是取决于遇见谁,而遇见之后选择谁,便会铸就我们不同的人生。改变了你人生的那个人,是谁?1.手机淘宝搜索进入爱格官方指定特约店——“彭林拾贝图书专营店” 即可下单购买
戳阅读原文,把《我在新西兰等你》带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