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排又输了!
2018世界女排大奖赛南京站决赛,中国女排对阵“宿敌”美国,中国队又输了。加上此前对战巴西0-3的败绩,中国队已经无缘金牌。
随手翻开评论
“输赢不重要”
“我们与女排同在”
“我们的老女排精神输赢又何妨”
“要求不要那么高,你自己又有多优秀?”
类似这样的评论比比皆是,球迷观众的宽容度和接受度超出了我的想象。
为什么我会惊讶球迷有如此反应?
因为我们都是赢家后代,只能赢不能输,而且不能忍受输。
要拼、求赢的战斗在爸妈相爱的那一刻就打响了,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精子之战)中,投身其中的亿万士兵,只有一个胜利者。输就意味着死亡,赢才可以获得新生。
你不知道这次赢带来的是长期利益还是短期好处,但是你心心念念的就是要“赢”。
这种观念整整影响一代人。
刘翔,中国田径史上第一人,中国运动史上最伟大的运动员之一。
一共参加48次世界大赛,36次冠军,6次亚军,3次季军,1次跑平世界纪录,1次打破世界纪录,5次打破亚洲纪录,3次打破亚运会纪录。
然而,很多人却只记得他退赛两次,甚至被人冠以“逃兵”的称呼。
搜索“刘翔退赛”这个关键词,映入眼帘的就是“刘跑跑”、“刘退退”,还有好事者说“即使他不跑,走也要走到终点”,于是,假伤作秀的言论甚嚣尘上,一度成为主流。
2008年刘翔退赛后,许多人都会喊上一句:
“如果刘翔参赛了,受伤了,大家也不会骂他!”
然而,事实证明,公众总是乐意消费疼痛。
2012年,他参赛了。他倒下了,受伤了,跟腱受伤。
他走回场边落寞无助,然后又一路蹦跳着完成比赛,亲吻栏架告别,我们又是怎么说的呢?
“跟腱受伤,那是真的还是假的?脚上的血痕是番茄酱吧!还不如不跑,好丢人啊,中国人的脸面都被丢尽了。”
我们一个个变身福尔摩斯,抓住零星的证据就大肆揣测,捕风追影。
从英雄到“演员”,刘翔一路“蜕变”,直至和前妻葛天离婚,公众又消费了一把这位昔日的冠军,还不忘冷嘲热讽一句“找女人的眼光不行啊!”
《让子弹飞》里,陈坤对张默提出一个逻辑:想证明自己没有偷吃,就得剖腹自明。
刘翔差不多就是如此。
四年一次的奥运会和世界杯,你只看一次,英雄白头你也全然不顾。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国难当头,赵国国主尚且考虑主将身体素质,到了现代社会,英雄征战时留下的血竟变成了番茄酱。
2016年的铜牌选手傅园慧火了,2018年突然流行起了“佛系青年”。
时至今日,终于有一些“不和谐”的声音出现了。
90后、00后那些秉持平安喜乐,开心健康过完一生的人长大了,并且主导了舆论。
其实输了也没什么可怕,我们爱上了“洪荒少女”傅园慧,我们原谅了女排的失利,我们看乒乓球时,也不再叫嚷着“国球”不能输。那些小时候有着“金牌梦”的中国人开始变得宽容了。
国人的心态在进步,不再单单只看金牌冠军。
15年篮球世界杯,新西兰对美国的比赛开始前,新西兰全队跳了一段毛利战舞。美国队和观众直接懵了。
央视的解说兴奋的说了一句话,“每一个新西兰队员都是全情投入,这是文化(新西兰各种队伍都有在比赛的时候跳战舞的习俗)。”
我们越来越尊重运动员的个性,我们喜欢的,是他们在赛场的拼搏精神。
荣誉对于竞技体育固然重要,谁不希望自己的国家能拿金牌呢?但是我们现在越来越会享受运动本身带给我们的快乐。
为什么新西兰、冰岛、爱尔兰他们就可以兴奋忘我,我们就只能拘泥于输赢呢?
在竞技体育的国度,他们可能被当做陪衬,可是他们的乐观,展示出的精神风貌,这些难道不是比金牌更重要吗?
”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奴隶之邦,一个有英雄而不知尊重的民族则是不可救药的生物之群。”
所有的运动员都应该得到尊重,不能完全以成败论英雄。
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我觉得“尊重也要趁早”。我们都欠刘翔一句道歉,其实,输赢不是全部,成长过程中沿途的风景才是人生的宝藏。
你 可 能 还 想 看
毁掉善良丨男人背着你做事丨积极废人
空巢情侣丨男同事骚扰丨嫁给很穷的男人
不要脸丨喜欢就去追丨成人世界
奇葩爱情观丨恐婚男女丨爱情成败的关键
你 的 故 事,我 用 心 听
添加芊芊微信诉说你的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