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
在中国当下的社会中,富人的孩子自然是富二代,衣食无忧,生活优渥,乃至奢靡挥霍。
但是,许多的工薪阶层,收入并不高的家庭,也把自己的孩子当“富二代”养,奋力满足孩子的奢侈要求,手机电脑非苹果不要,衣服鞋子一定要耐克阿迪。
能力还没达标,就嫌薪水少;明明没啥钱,打扮却大牌得不得了;稍微受点批评,“玻璃心”就碎了;父母尚在苟且,已在炫耀诗和远方……
在你我身边,这样的年轻人并不鲜见。他们的问题,直接戳中当下社会“穷家富养”的痛点。
正在中国父母的无度溺爱,导致眼下啃老族横行,白眼狼层出不穷。
01
二三十岁的人了,什么都不会做。
一个女生问我:“觉得自己挣钱好少,想找兼职,能做什么呢?”
我说:“门口周边100米内的服装小店、小餐馆、奶茶铺贴了很多招工启事,全职兼职的都要;社区里很多孩子放学没人看,需要家教……”
吴迪说,不少年轻人都是这样的心态,他们家境并不优越,却已懒惰而虚荣。
他们生活自理能力之差,常常让我跌破眼镜。都二三十岁的人了,还什么都不会。
不会钉纽扣,内衣裤都是妈妈洗,不会做最简单的蛋炒饭,从来没去过菜场,去医院看病早上挂号要父母代劳。
网上有这样一种论点:
家境越不好,越容易把正常的教育当成吃苦,并以让孩子吃苦为耻;
二元对立的论证,从论点到论据都经不起推敲。
越来越多家境并不优越的家庭正在向子女提供超负荷的物质供养,并且有意无意地剥夺孩子正常的吃苦历练。
14岁儿子花父母积蓄打赏主播,租住地下室、每天三班倒的父母发现辛苦攒下的3万积蓄只剩1毛5……
02
现在养孩子,都很“舍得下本”。
现在很多家长养孩子都很“舍得下本”,按照自己所能承受的最高标准给孩子提供所需的东西。
衣服、文具、儿童画册、零食等,家长尽可能买名牌、进口产品,各种高大上的兴趣班也是不少孩子的“必修课”。
等到父母来接孩子的时候,看看他们的打扮,才会发现很多孩子家庭富裕是一种错觉。
在教育工作者看来,无论家庭条件好坏,对孩子倾注所有,源于中国特有的家庭伦理关系、独生子女的角色和6位亲人无怨无悔的付出。
除了人多势众型的宠溺,此种育儿观背后更有“赢在起跑线上”的心魔。
“如今阶层固化那么严重,我能做的就是给孩子不亚于富二代的条件,让他有高于本阶层的阅历。自己吃点苦还不是为了孩子的将来。”
专家认为,超负荷的爱背后是父母的亏欠感。
阶层固化更像是借口,父母所不愿面对的很可能是自己能力的固化。
过去,忙于工作没时间陪孩子的富裕家庭,习惯于用金钱满足下一代,导致孩子暴露出种种性格问题。
如今,新变种更让人忧心:“物质财富”相对短缺的家庭总是担心子女产生自卑感,为此含辛茹苦给予尽量好的物质条件,宁愿自己忍辱负重;
“精神财富”不够充足的家庭,总希望能给予子女更多的阅历与底蕴,却头脑空空无法给予,只能用物质条件去弥补。
03
真正的教育,是再富也要苦孩子。
“放着我来洗,你只管好好学习!”
“我不管你将来如何,至少小时候别人有的,你都有!”
“别人家的孩子都用进口尿不湿,咱孩子差啥?”
……
网民们在讨论起这样的现象时,往往会“群嘲”:你家孩子是有王位要继承吗?
吊诡的是,尽管旁观时指责这种教育行为失当,但个体选择时却又常常成为这种育儿方式的践行者。
一位广州妈妈慨叹:“月薪三万,养不起孩子一个暑假。”
这位在企业当高管的妈妈,女儿读小学五年级,逢女儿放暑假,却觉得捉襟见肘,甚至于新衣服都不敢出手了。
更可怕的是,明明不是富人,却以富人的物质标准满足孩子的要求,父母都铆足劲儿把自己当成孩子的印钞机。
到最后,培养出来的很可能就是“碎钞机”了。
▽
“真正的教育是,再富也要苦孩子。你见哪一个人才不经历人生坎坷?孩子需要有正常的磨砺,而不是只给他各种卓越的条件。”
作家孙生龙说:
“这年头,不是有钱人的天下,也不是有权人的天下,而是有心人的天下。比钱、拼权都是假的,拼智慧、拼情商、拼给孩子最好的传承,才是真的。”
04
其实,对孩子的给予教育,中国古代早有不凡的智慧,值得我们借鉴。
汉高祖刘邦分封了一百多位功臣,其中萧何为刘邦稳定后方,对新朝的建立居功至伟,所以刘邦分给他很多肥沃的良田。
刘邦问他为什么?
他说:贫瘠的土地可以督促子孙勤劳耕种,懂得节俭;而肥沃的封地,孩子就容易变得好吃懒做,这样家族慢慢就会没落。
果不其然,在一百年之后,这一百多位功臣的家族大多没落了,但是萧何家却依然兴旺。
曾国藩曾说过,如果孩子不经苦难,是不能成材的。孩子一定要给他坎坷,给他磨砺,而不是给他各种卓越的条件。
在曾国藩的家训中,“穷”是“善身”之道。在写给大儿子曾纪泽的家书中,曾国藩说:
意思就是,越是富家子弟,越是官宦子弟,越能勤俭自律,越能在物质生活上主动跟贫寒之士一样,这样的孩子将来才有可能成大器。
给孩子再好的生活,都不如让他亲自去感受一下成人世界的“不容易”。
正如曾国藩所说:“子侄除读书外,教之扫屋、抹桌凳、收粪、锄草,是极好之事,切不可以为有损架子而不为也。”
今天的父母,总想着把最好的条件给孩子,其实往往是在害孩子。
成长过程中,物质越充裕,孩子就越不懂得感恩,越不懂得勤勉,最后会让孩子凡事以自我为中心,只会一味索取,变成一个自私自利的“白眼狼”。
反之,对孩子正确的教育,是让孩子体会生存之艰辛,懂得付出与感恩,引导孩子学会自我努力。
这,才是对孩子一辈子最珍贵的馈赠。
我是谁?
护法菩萨圣诞供灯共修
适逢伽蓝、韦陀两大护法菩萨圣诞日,积福慧启建护法菩萨圣诞供灯祈福法会共修,祈愿众等业缘消除,善缘增长,圆满福慧资粮,事事吉祥如意。发清净心,立广大愿,荷担如来家业,使令正法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