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婆婆来了,总让老公去弟媳家
日期:2018-05-29 19:31:01 作者:断十六狼 </span&g 阅读:

婆婆来了,总让老公去弟媳家

  .bizsvr_0 {text-align: justify;margin-left: 16px;margin-right: 16px;} .bizsvr_4 {font-size: 16px;font-family: 微软雅黑, sans-serif;} .bizsvr_5 {margin-bottom: 31px;text-align: justify;margin-left: 16px;margin-right: 16px;} .bizsvr_6 {font-family: 微软雅黑, sans-serif;font-size: 16px;} .bizsvr_145 {margin-bottom: 31px;text-align: right;margin-left: 16px;margin-right: 16px;} .bizsvr_146 {font-family: 微软雅黑, sans-serif;font-size: 14px;} .bizsvr_148 {font-size: 16px;}  

  最近,狼欣喜发现,我身体的某一个隐私部位有了异军突起迹象,每到夜深人静时候,就忍不住想尝试更多的花样

  我说的是我的脑袋,我想尝试不同的花样写故事。你以为呢。

  我的脑袋怎么就成了隐私部位呢?因为它想的东西就很隐私啊。没办法,早熟,我三岁的时候就想跟我的幼儿园老师私奔,未遂。

  今天的这事也很隐私,当事人试图瞒天过海,未遂,于是成了我笔下的故事。

  选择写这个故事,是基于前两天那篇《每个带娃的婆婆,都有罪》(没看过的可点蓝色标题阅读)引发了巨大争论。今天接着这个话题讲:婆婆和儿媳是如何成为天敌的。

  上车吧,婆媳关系融洽者先上。

  (1)

  说好的花样,就得落实。这个故事,我们倒着看,先说婆婆的去世。

  苏秀去世的时候年龄不大,64岁,属于急性病发作,走得很突然。家里正在为老人安排葬礼,就要入土为安了。

  这时候,小插曲出现了。苏秀的侄女从外地奔丧回来,坚持要开棺看姑妈最后一眼。

  这一看,就看出了问题,老人的头部有伤,有血渍,报警。警察抽丝剥茧的过程复杂,我就不多说了,直接出结论:苏老太死于他杀。

  凶手是谁?还用说吗,肯定是儿媳啦,前面你都说了,这个故事是讲婆婆和儿媳是如何成为天敌的。

  剧情果真这么简单吗?下面开始揭密,一层一层地揭。先请苏秀的儿媳出场。

  苏秀的儿媳,名叫罗应芬,我只说一点,你就会发现,她根本不具备作案能力。她有病,严重的风湿关节病,手术后下半身瘫痪,大多数时间都在床上躺着,就连上厕所都得接助拐杖椅子慢慢挪动才能完成

  就是说,十个罗应芬,也干不过一个苏秀。

  (2)

  时间再往前推一年。

  这年的夏天,苏老太的小儿子因故英年早逝大儿子郭震,就把已寡居多年的母亲,接到了城里,想让她散散心。在这之前,老太太一直和小儿子生活农村

  这个家很安静,平时就郭震和罗应芬两口子在家。郭震开有一个游戏厅,儿子刚念大学。罗应芬虽然行动不便,但幸福指数还挺高的,丈夫体贴,早上侍候好她吃完早餐再去管理游戏厅,中午和晚上回家给她做饭,赶上天气好,还会把她扶到轮椅上,推到屋外散散心,活动一下筋脉。

  但是,婆婆来后,日子发生微妙变化

  为了帮助母亲融入新环境,郭震请了一帮邻居老太到家里吃饭,把母亲介绍给她们。别看苏秀是个农村老太,但性格开朗轻易就结交了一帮小伙伴

  郭震不在家时,常有老太来串门,和苏秀总有说不完的话。每每这时,卧床的罗应芬就感叹个儿命太苦了,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同样是女人,她比婆婆年轻许多,生活质量却远比她差,命运太不公平了。

  对比来得越来越扎眼。婆婆来之前,丈夫都是把饭菜端到房间里,和她一起吃,可现在不一样了,丈夫只是给她分一份饭菜,端来让她单独吃,他却和婆婆一起在客厅里吃。这再次让罗应芬感到今不如昔。

  除此之外,丈夫一回家就和母亲嘘寒问暖,和罗应芬聊天的时间大打折扣,让她觉得有点婆婆抢走了丈夫的意味

  (3)

  因为上述原因,罗应芬与婆婆单独相处自然不会有好脸色,郭震不在家,婆媳俩几乎就没有话说。

  这样的日子过了不到一个月,苏秀就向儿子抱怨,说罗应芬给她脸色看。郭震为了安抚母亲,马上跑进房间,象征性指责了一番妻子。但是罗应芬还是很生气,她开始怀疑,婆婆每次和丈夫聊天,是不是都在打她的小报告

  有天晚上,罗应芬半夜醒来,发现客厅里还亮着灯,婆婆和丈夫还在说话。夜里很安静,婆婆的耳朵有些背,说话的声音较大,罗应芬听得很清楚——

  苏秀:应芬真的没法和王美(小儿媳)比,要不是顾及你的面子,我都想回去了。

  郭震:妈,你多担待一下。

  苏秀:今天王美给我打电话,说孩子重感冒,在住院,我把你给我这个月买菜的五千块钱,让邻居帮忙转给她了。

  郭震:妈,你做得对,我再给你钱就是。

  苏秀:你多抽时间回去看看你弟媳,她虽然是个外姓人,但她的儿子可是姓郭,看在你死去弟弟的份上,你就多牵救一下她。

  郭震:妈,我听你的。

  母子间的对话,听上去没有任何问题,却成了罗应芬的致命伤:婆婆把我家的钱,拿去给别的女人花,这不是吃里扒外吗?还让我老公去她家帮忙,这像什么话。大伯哥去寡妇弟媳家里帮忙,想想都让罗应芬觉得不爽。

  (4)

  王美家就在城郊,开车半小时就能到。半身不遂的罗应芬无法阻止丈夫去弟媳家帮这帮那,她每天都会打电话到游戏厅,很多时候,店员都称丈夫不在,她知道丈夫是去哪里了,她的心在滴血。

  在她看来,自己因为身体原因,已多年没跟丈夫过性生活,而王美正巧又死了老公,还比她年轻漂亮,两人在一块能不擦枪走红吗。

  罗应芬在家里妒火中烧,王美并不知道,她还以为大伯哥频频过来都是嫂子允许的,所以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在遇到困难或者拿不定主意时,向大伯哥求助。

  有一天,罗应芬查看了丈夫的手机,通话记录里全是王美的电话,罗应芬觉得自己不能再“卧视不管”了。

  待丈夫进屋,她把手机扔给他,告诉他,她已经知道了很多婆婆吃里扒外的行径,这样的事情已经够过分,她绝对不允许丈夫再频繁光临寡妇弟媳家了。

  郭震生气地斥责她是整天憋在家里憋疯了,都是一家人,去弟媳有什么好怀疑的。

  这是丈夫第一次用如此语气训斥自己,罗应芬真的快气疯了。

  (5)

  没过多久,婆婆又做了一件让罗应芬生气的事。

  她到罗应芬的房间,以帮她晒冬衣为由,把衣厨里的衣服都抱了出去。罗应芬留了个心眼,两天后,待婆婆重新把衣服送回来的时候,她数了数,发现少了好几件,包括一件丈夫去年买给她的一件新外套

  她大声叫来婆婆,“你是不是把我衣服都送给王美了?”

  苏秀尴尬地承认了,“我心想你成天躺床上,犯不着穿好衣裳,就拿去给她了。”

  罗应芬肺都气炸了,要她把衣服要回来。苏秀把这事告诉了儿子。郭震对妻子又好一顿指责,为了减轻母亲的过错,他干脆说送衣服给弟媳是自己的主意。

  罗应芬感觉自己在这个家里完全孤立,丈夫和婆婆的心都在王美身上,她连一个倾吐苦楚对象都找不到。

  她很绝望,开始以绝食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不满。这一招管用,郭震向她认了错,并违心地发誓说再也不去弟媳家了。

  可是谎言很快不攻自破

  那天,郭震吃完早饭,让妻子带着拐杖,他要扶她到外面去晒晒太阳需要强调的是,这件以前很寻常的事,自打婆婆来了后,就久违多时了。

  就这么气人,刚一出门,郭震就接到王美的电话,后者告诉他,孩子突发高烧,让他开车过去帮忙送医院

  事情这么紧急,郭震无法不答应,他如实告诉了妻子,希望得到她的理解。可罗应芬瞬间愤怒了:“你说过不去的,你们一直在骗我!在你心里,到底是我重要,还是她重要?”

  郭震没时间向妻子解释,不由分说将她送回了家,甚至都没有扶她进房间,就把她扔在沙发上,然后就直奔弟媳家去了。

  罗应芬无法向丈夫撒气,就冲婆婆发怒。婆媳俩在客厅里吵了一上午。

  (6)

  这天中午,罗应芬气得没有吃婆婆做的饭。婆婆也没怎么劝她,一个人吃完后,对着客厅里的神位烧了一炷香,嘴里念叨着什么。罗应芬怀疑她是在诅咒自己,生出要报复一下她的念头

  待婆婆烧完香转身,罗应芬一伸拐杖,就将婆婆绊倒在地。

  客观地说,苏秀虽然被绊倒了,但并没有摔到哪儿,可能只是摔疼了。但这并不妨碍她用旺盛的哭骂声,还击儿媳,攻击点瞄准了儿媳的残疾身体,你这么可恶,活该瘫痪,你这一世命都不好了,还这么可恶,下一世还会更惨。

  前面不是说了她刚烧了香吗,正好现在绊倒了,她顺势跪在神位前,请求菩萨保佑她对儿媳的诅咒变成实现

  罗应芬手里的拐杖,就在这时候举了起来。她下肢瘫痪,但手是很有力的,拐杖重重地落在婆婆的头上,连续来了二十几下。

  是的,你们一开始就对了,凶手就是罗应芬,她以瘫痪之躯,杖杀了身体远比她强壮的婆婆。而这时候,婆婆到这个家,还不到一年。

  晚上,郭震回家,发现母亲已经去世。妻子平静地说:“你打死我吧,我早就不想活了。”然后,她细数了婆婆来这个家后,自己无时无刻不在经受着的痛苦

  有那么片刻,郭震真想杀了妻子为母亲报仇,可他下不了手,他瘫坐在地,反省了母亲到家后所发生的一切,觉得自己的确忽略了妻子的感受,自己也有错。现在,悲剧已经铸成,他唯一能做的就是让悲剧不再扩大。他选择了替妻子掩饰罪行

  方法并不高明。买来寿衣,给母亲换上,最大限度地对母亲身上的伤痕做了掩饰。他不敢送母亲去火化,因为火化需要相关证明,就请了辆面包车,连夜将母亲送回老家

  事情几乎就要瞒天过海,不想,老人侄女的到来,意外揭开了背后的罪恶

  :

  事讲完了,很沉重。没事儿,悲剧是最有力的教育,每个人都可以从这三个人(或许是四个人,包括弟媳)身上看到问题。再对比一下你自己的家,你又看到了什么?比这个家好的,要努力做得更好;与这个家相似的,赶紧改进。

  (本文根据我2014年采访的四川的一起案件改编。)

  断十六狼:

  一个会讲故事的禽兽

  不是生活的必需品,却值得你一品再品。

  微信公众号:断十六狼(ID:duanshiliulang)

  投稿倾诉:1420320269@qq.com

  商务:Zonghaizhiyin(微信)

  狼的赞赏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婆婆来了,总让老公去弟媳家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