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是一名车位。这个车位可不是大家理解的停车的车位,有一种工作就叫做车位。
跟大家一样,我最初在招工启事上看到“车位”一词也是疑惑不解,经人讲解才明白,车位就是制衣厂里的一个工种,负责把裁片用平车一针一线缝合起来制成成衣。
以前常感叹一件衣服几百几千怎么那么贵,觉得不过就是几块布料拼起来,给我一块布,我也能做出来。
做了车位才知道,布料变成衣服要经过设计排版裁剪缝合等多道工序,每道工序都得严谨,差之毫厘,衣服上身的效果就谬之千里,一个不小心布料就变成了废料。
但是我今天不是要讲车位的繁琐苦累,是想讲述一个老板娘的故事。
那家制衣厂在一个开发区,开发区的小吃街香飘十里,我就是逛夜市的时候看到了贴在大门上的招工启事。
不同于白领找工作要投简历应聘,我们蓝领找工作,直接进厂看看工作环境、食宿待遇,再考虑要不要进这家厂。以前工多厂少,工厂要挑人,现在厂多工少,就是工人挑厂了。
之前我转悠了好几个厂都不甚满意,既然看到招工启事,进去看看也无妨。接待我的是一位身形削瘦衣着朴素的中年妇女,没想到到了车间听到有工人叫她老板娘。我再打量,这大概是最不像老板娘的老板娘了,我见过的老板娘要么时尚靓丽,要么世故精炼,唯独她给人的感觉像是隔壁家的婶婶。
老板娘拿来几件样衣,我表示会做并询问单价,她反问我觉得多少钱合适。
老板用人关心的是车位的功底,熟练的车工衣服裤子裙子什么都会做,换季上新款也能很快适应。而车位找厂关心的是单价,一件衣服拿手上就能看出一天能做多少件,知道单价就能估出一天能做多少钱。
这下就有点尴尬了。我在想,这工价模棱两可肯定还没定,看来是个不靠谱的厂。既然无意进这厂,我便敷衍地说去看看车位做的质量,打算在车间转转然后走人。
老板娘也兴致索然,她大概觉得我这样瞥一眼就说会做,肯定做起事来不仔细,问不出单价就想开溜,也是不靠谱。她说,那好吧,你先看看,有什么问题再找我,然后折身去茶水间了。
2
我四下晃了晃,看到工人们正在做一款连衣裙。有个车位上拉链的手法不对,我就在旁边指导了一下。另一个车位上腰套时,里布明明可以一起合,他却分了两道工序,我就跟他讲解简便方法。那人也逗,让我给他示范下,我便熟练地合了一件。一起身,发现老板娘不知什么时候站在我身后了。
送我下楼梯的时候,老板娘态度明显热情许多:“小妹啊,不用考虑了,就来这上班吧,薪资什么的包你满意。”
我也实话实说,“您这厂的衣服倒是简单,可是单价还没定,我向来都是只进先定单价再做事的厂。”
“只要你来,单价好商量。”末了老板娘还加上一句,“我就喜欢像你这样有技术又实诚的员工。”
人都喜欢听好话,我就是冲她这句话进了这个厂。
很多老板招工时说得好听,等你进了厂就由不得你了。这老板娘确实说到做到,每款衣服做之前先定单价,并问问我的意见,不合适再调整。我问她怎么这么信任我,她说有能力的人就应该被看重。
其实我清楚自己几斤几两重。看厂那天做的连衣裙,我以前做过类似的款,所以熟练,教车位时无意间显露出来,被老板娘高估了我的技术。
我有些心虚,为了不负厚望,便更加努力地做事,每天吃完饭也不休息直接去车间。于是老板娘越发喜欢我,碰到就问我在厂里的食宿还习不习惯,逢人就夸我这样会做事又勤快的车位哪里找。
我听了自然欣喜,也被老板娘的聪慧所折服。她深谙与员工的相处之道:总摆出高高在上的架子,员工也不情愿看脸色,上班自然混钟混点;把员工当朋友看待,肯定员工的价值,员工才越做越有劲,才能创造出更大的价值。这样岂不是互利双赢。
话说这老板娘看似不起眼,却是厂里的主心骨。厂里的大小事务,外到跟客户谈订单,内到跟员工议工价,全是老板娘拿主意,从不用老板操心。
老板是个七十岁的老头,喜欢喝茶。门卫室摆放了一套茶具,总能看到他沏了茶,与门卫室的阿伯闲嗑,或者兀自搬了躺椅闭目养神。有时看到他带着两个十岁左右的小孩玩耍,以为是他孙子孙女,却听到小孩们喊他爸爸。我诧异之余,向车间的同事问起了八卦。
3
原来老板还有个前妻,制衣厂就是老板和前妻共同创办的。
创业初期,厂里急缺人手,前老板娘就介绍了自己的表妹在厂里当文员。表妹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初入社会浑身干劲,交代的事情后天要,她今天就能办妥。
工作之余,前老板娘安排她跟着老板谈订单。她协助老板搞定了几个难缠的客户后,就当起了助理,老板去哪都带着她,久而久之就搭上了老板。前老板娘徐娘半老,哪还争得过妙龄女郎,便带着儿子去了香港。表妹就成了现在的老板娘,这一儿一女就是现任老板娘与老板所生。
同事说得轻描淡写,我却吃了好大一惊,对老板娘的好感也大打折扣。没想到看似朴实贤淑的人居然是小三上位,破坏了别人的家庭坐享其成,以至于有半年的时间,我碰到她打个招呼就走开,不愿与她多交谈。
每年的七八月是制衣业的淡季,好多厂都会放假,因为工人食宿在厂里,放假了就能节省好大一笔开支。
我们厂倒是没放假,老板娘说尊重员工自己的意愿,想回家的回家,想待厂里的就待在厂里。于是家有儿女的员工们回老家陪该子过暑假了,剩下我等未婚青年在厂里蹭吃蹭喝蹭空调蹭WiFi。
我还算勤快,常常早起去附近的市场买菜,回来自己开小灶。时间久了就和厂里的保姆混熟了,她也是每天早起去买菜,回来做饭给小孩们吃。老板娘太忙老板太老,都没有带娃的精力,保姆则负责这几个小娃娃的日常起居。保姆是个很爱唠家常的人,于是我又听到了老板娘升职记的另一个版本。
老板是本地人,村子改开发区的时候他投资建了一栋七层楼。一楼开大排档,上面六层楼作为厂房出租。后来挣了钱,老板关了大排档,把一楼改成十间小门面出租,夫妻俩自己办起了制衣厂。钱滚钱,老板赚得盆满钵满。
可他却有一个傻儿子,二十多岁,心智却只如三岁孩童。老板担心家大业大无人继承,年过半百,想再求得一子。岂料庙里有高人言,夫妻俩子女缘仅此一子,若想再得子,唯有再娶。
妻子一想,肥水不流外人田,娶也得娶自家人,便暗自给表妹搭线,撮合了两人。为免日后三人纠扯不清,妻子带着儿子去了香港。
老板心里怎么也过意不去,便掷重金又在香港给妻子开了间厂。没想到傻儿子有傻福,娶了个聪慧的老婆,婆媳二人也是把厂子打理得风生水起。
老板又得了一双儿女,伶俐可人,老板心结已解便不问世事,安享老来福了。只是苦了现在的老板娘啊,白天忙厂里的事务,晚上辅导孩子的功课,等孩子们睡了她还要加班。
老板娘以前也是身材圆润面色红润的靓女,这些年的劳累愣是把她一身气血熬干了。
唉,原来老板娘是这么的不容易呢,我心里不再对她有偏见,反而生起了一丝怜惜之意。
4
“她为什么要亲力亲为呢,请个厂长啊,主管啊,她不就轻松许多吗?”
“我劝过她不知多少回了,她哪里听得进去啊。她总觉得花几千上万请管理,不如把这工资拿来把衣服单价定高点。”
“原来老板娘竟是这么为我们车位着想啊。”我想到自己之前,听了同事的片面传言就否定老板娘的为人,并敬而远之,就觉得好愧疚。
“老板娘不止对车位好,对厂里每个员工都好。像我做保姆,在别处都是卖力又受气,可是老板娘却从没有瞧不起我。她让孩子们叫我阿姨,过节气家里加餐也叫我一起吃,我有风湿的毛病到阴雨天就腿疼,她叫我不用拖地,还给我买风湿骨痛贴,她还允许我在厂里干点针线活挣点外快,说只要不忘了给孩子们做饭就行……我在这做了保姆以后就再也没换地了,就连我儿子叫我回家带孙子,我一想到老板娘拿我当亲人待,我就舍不得走……”
保姆说起老板娘真是赞不绝口,“你看车间扫地的大姐,贫困山区的人,穷酸得很,她也是微笑着跟人打招呼,给了她好多衣服……”
“食堂煮饭的师傅,买的菜八十记成一百,她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说只要不太过分就行,也是怜悯他一个人孤零零的……”
“还有剪线头的大娘,老公病重,请了两个月假回家,两个月的工资一天没扣……”
……
我终于知道老板娘为什么能成为老板娘了。
听来的故事自有它的不完整,旁人只看到前妻远走他乡,表妹荣登主位,可其间的是非曲折岂是旁人道得清的。
老板娘虽然是个小三,但是个与众不同的小三。我觉得凡事无绝对,并不一定非得听到小三就人人喊打。只要人家当事人都非常和谐,没有鸡飞狗跳,外人没权力批判人家。
这样的一家子也挺好,每个人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老板娘很喜欢她的生活。
她若不是办事细致周到,前老板娘也不会放心把家交给她;她若贪图富贵,坐享其成,家业怕也早被败光。她善待别人,也为人所敬。现在生意这么难做的情况下,我们厂还能效益不错。
善良能干的人,总不会错。老板娘的一双儿女均成绩优异,拿回来的奖状贴了一面墙壁。制衣厂的生意兴隆,老外都不远万里跑来谈订单。老板虽说年迈,却每天晚饭亲自下厨。这样贤淑的女人配得上命运的眷顾。
番外:
潮汕地区有个“老板节”,就是老板亲自下厨为员工做饭菜。我们老板的厨艺也不是盖的,他做的拔丝香芋、菠萝炒肉,我后来再也没在别处吃过更好吃的了。“老板节”老板下厨之后和我们一起用餐,最后老板喝高了,跟我们讲起了往事。
他说,我这辈子最大的福分就是遇到了两个好女人,都说两女不侍一夫,何况是两姐妹。当然她俩不愿意我也不会再娶。
可是这俩表姐妹真的是比亲姐妹还亲,表姐常跟我说,我比她妹妹大了三十岁,陪她的年岁已不多,可得趁现在好好待她,多陪陪她。表妹总觉得姐姐把自己半辈子所得拱手相让,她无以为报,叫我没事常去姐姐那探望探望。
每年过年我们都是一大家子人聚在一起吃年夜饭,有时想想,人活一辈子图的是什么啊,腰缠万贯不及家人共饮一席酒啊。
几年以后,我在广州的白云山碰到结伴游玩的老板一家以及他前妻一家,两家人说说笑笑,孩子们嬉戏打闹,真的就是相亲相爱的样子。
—完—
欢迎各行各业的作者给我投稿,文章不拘格式,只要好看!一经采用,即奉上千元稿酬。邮件主题:投稿+文章标题,拒绝洗稿抄袭。因稿件太多回复不过来,十天未收到录用通知的,可转投它方。投稿邮箱:405072456@qq.com,252806937@qq.com。
——子鱼
往期行业故事(点蓝字可读):
一个催乳师讲述:摸奶的那些事
那些年我见过的做试管婴儿的女人们
......
更多行业故事回复“目录”查看
读子鱼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