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十年拍摄《零零后》,孩子的成长你懂吗
日期:2022-04-19 03:32:55 作者:强江海 来源:家庭杂志 阅读:

十年拍摄《零零后》,孩子的成长你懂吗

  关注我们之后生活变得更美好!  ☀家庭杂志微信号:jiatingfanmili

  “00后”孩子已经长大,而很多中国父母却已被落下。

  “00后”的世界你懂吗

  张同道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虽然在工作中一丝不苟,但他骨子里却有一颗童心,每每在小区里看到孩子,他都会逗弄几下。2002年,儿子毛毛出生,张同道和天底下所有父母一样,对儿子的未来充满了期望,也设想了无数种可能,他希望做儿子的朋友,而不是所谓的“严父”。

  可是,儿子的举动总是和他的设想背道而驰,年纪小小却有着许多奇特的想法。张同道教育儿子的时候,还会被他反怼:“爸爸,为什么我们小孩子就要听大人的?”跟其他家长聊起时,大家也是一肚子话:“现在孩子的主意可大了,都有自己的想法,有时候都能辩得你无话可说。”“主意大了”是张同道最常从家长口中听到的话,在他看来,“00后”有着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接触的东西多了,视野拓宽了,想法自然就多,不像自己这代人小时,父母从来说一不二。

  一天,张同道给5岁的儿子洗脚。孩子试了试水温,嘟着嘴说:“爸爸,这水好烫。”张同道又用手试了试:“不烫呀,你是不是不想洗脚才故意这样说?”孩子很委屈:“你觉得不烫,可是我觉得烫。”张同道只能给孩子兑了点凉水。

  张同道一直在想,为什么他的感觉和孩子差别这么大?之后,有一个医生朋友告诉他:“孩子年龄小,对外界的感觉特别灵敏,有时候对你来说不热的水可能就会烫伤他。”张同道听后恍然大悟,突然觉得有点愧对孩子,为什么不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呢?晚上,张同道跟儿子聊起了此事。毛毛像小大人般说:“很多时候我想的和你们想的不一样,可是我不敢说,不然你们又要发火。”这句话一下子击中了张同道的内心,什么时候开始他在慢慢扼杀孩子的想法、让孩子变得不敢说话的?

  作为父亲,究竟该如何去理解毛毛?怎样才是一个好父亲?父母又该如何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拍过多部纪录片的张同道产生了拍一部关于“00后”孩子的片子的想法。可拍孩子跟拍其他题材不一样,孩子好动,大多不愿意配合,再说如果只是拍孩子的生活琐事,那就没什么内涵,也没什么意义。

  一次,张同道和同事吃饭,邻座坐着一对母女。母亲怒气冲冲地指责女儿道:“你天天就喜欢看小说,看小说能提高你的成绩吗?能帮你考上重点中学吗?”女儿辩解道:“小说能提高写作水平,最近我的作文成绩提高了很多,再说我就是休息的时候看看,不影响学习。”“我从没听过看小说还能提高成绩的,骗鬼呢你。”女儿急了:“我们班很多同学都看小说,语文老师也说了,鼓励大家多看书,好的小说也可以借鉴,不信你去问老师。”母亲不愿再听下去了,催道:“不说了,快吃快吃,吃完回去写作业。”张同道听着心里有点堵,家长何曾听过孩子的话,并照孩子的要求去做?

  想着想着,张同道突然有了个主意,决定把拍纪录片的地点定在幼儿园,因为幼儿园里孩子多,每个家长的教育方式也不一样,通过对孩子的直接展现,让父母自己去思考。当然,一旦开拍就是一个长久的计划,因为孩子的想法只有通过长时间的观察才能有所体现,短期的跟踪拍摄,根本无法表现出什么。经过沟通和协商,张同道终于定好了拍摄地点,那就是位于昌平区的芭学园。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

  张同道和摄影团队进入芭学园后,大李老师告诉孩子,这些叔叔是来陪着他们一起玩的。同样,老师也介绍了这些孩子:锡坤比较调皮、刘嘉阳是小学霸,还有某某比较独立……每个孩子都各有特色。这些都是张同道乐意看到的,不同的教育方式孕育出不同的孩子,拍摄孩子其实也是在拍摄他们的父母。

  为了不放过任何一个镜头,摄影师和录音师全天陪伴着孩子。怕引起孩子们的反感,张同道就和孩子们玩成一片,他觉得这些孩子都特别可爱,一些调皮捣蛋的小举动都萌萌哒。儿子听了,不满地说:“爸爸,为什么别人做这些事你就觉得可爱好玩,我做你就会生气呢?”的确是这样,有时候看见别人家的孩子在泥坑里玩,你会觉得孩子天真烂漫,可要是换作自己的孩子一身泥巴,不发火的父母可能没几个。

  拍摄时,锡坤虽然是班里最小的孩子,但也是最活跃的一个。相比其他人,他的脑子里总是有各种稀奇古怪的想法,有时候会超出大人的想象。每天放学,锡坤身上总是脏兮兮的,但他的妈妈从不指责他。张同道很好奇,究竟什么样的环境才能造就出想象力如此丰富的孩子?张同道决定跟着锡坤回家。在路上,锡坤妈妈告诉张同道,孩子就是孩子,他有自己的世界,作为母亲,她绝对不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他。而锡坤的调皮捣蛋,在她看来都是对外界的一种探索,他不懂才想去弄明白,而不是“惹祸”。

  到家后,锡坤就钻进自己房间,房间里到处都是他平时做实验用的玩具,锡坤妈妈笑着说:“这是孩子的私人空间,平时他都是自己收拾,有时候我们帮着整理一下,他都会叫着说:‘妈妈,你不要动,你动了下次我就不知道放在哪了。’”说话时,她一脸笑意,似乎面对的不是一个“熊孩子”,而是一个小小发明家。

  锡坤想做一个关于火的实验,他一直不明白火是怎么来的。如此危险的实验,张同道以为锡坤妈妈不会允许,没想到她对锡坤说:“火很危险,妈妈可以同意,但你得注意安全,并且保证自己待在安全范围内。”之后,妈妈把锡坤带到了一片相对安全的空地上,跟他说火为什么有热量,哪些东西摩擦可以产生火,甚至说了远古时代人们钻木取火的故事。锡坤一边听一边摸索。玩了半天后,他高兴地嚷道:“妈妈,你看火能烧着纸,却不能烧着铁,应该是比较轻的东西才能点着。”“这只是其中一点,更多的你可以自己思考。”张同道目睹整个过程后,受益匪浅,难怪锡坤总是那么快乐,因为他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锡坤妈妈还说:“大人总以为很了解孩子,其实不然,比如一朵花,也许大人看到的只是一朵花,但孩子会想象这朵花像什么,从哪儿来,和蜜蜂是不是朋友等等。你说是大人聪明,还是孩子聪明?”张同道点点头。

  和锡坤不同,一一则是班里最沉默的女孩。老师总是鼓励她去找朋友玩,跟别人分享才会快乐。因为老师担心孩子单独玩习惯了,会不适应集体生活,对孩子的心智发展不利。

  很快,幼儿园来了新同学有有,同样安静的一个小男孩。或许是性格相近,有有很亲近一一,两个孩子总是在一边静静地做手工。张同道问一一:“难道你不喜欢和大家一起玩吗?”一一摇摇头:“我喜欢和大家一起玩,我也喜欢一个人玩,如果一个人玩不好玩了,我就去找朋友,和朋友玩累了,我就一个人玩。”一一的回答让他触动很大,你很难想象在一个喧嚣浮躁的世界里,有一个人可以那么安静,沉浸在自我的世界里,不会因为自己与众不同就紧张着急。直到一一上小学,看了这部纪录片中关于自己的内容后,她对妈妈说:“真是佩服小时候的自己,一个人也可以自得其乐,现在长大了身边没有同学陪着,总觉得没有着落。”

  两年过去了,锡坤等小朋友也已经顺利升入小学,幼儿园部分的拍摄告一段落,开始进入小学阶段的拍摄。

  张同道还记得,一个在幼儿园时表现还不错的孩子,上了小学后自我意识就增强了,再次面对镜头反而会不自然,会茫然不知所措。为了尊重孩子,他们只能放弃拍摄。没想到,几个月后,这个孩子竟然给他们写了一封信,表达了自己还想继续被拍摄的意愿。

  张同道和导演喻鸣一起,又去了他家。但不管他们怎么引导,孩子都无法进入无视镜头的状态。最终,大家只好放弃。

  别让爱成了伤害

  毛毛说:“‘00后’的孩子其实都很注重隐私权,很少有人愿意把自己全天24小时暴露在摄影机下。就像我要求你们进我房间要敲门一样,这也是我的隐私权。”张同道点头同意。

  从孩子们上幼儿园到上初中,这部纪录片拍了10年,张同道也跟了这些孩子10年。随着孩子们慢慢长大,除了学习之外,他们的情感也是张同道关注的。

  萌萌是让张同道印象很深的一个孩子:上幼儿园时,她几乎每天都揪着爸爸的手不愿放开,哭着闹着要跟爸爸一起回家;而她爸爸每次也是依依不舍,一到放学就恨不得第一个冲进去搂住自己的宝贝女儿。从幼儿园到小学再到初一,萌萌开始慢慢改变。一年级时,萌萌提到了三个愿望:无尽的糖果、天堂、自由的翅膀。那时的她快乐得像只小鸟,是父母最贴心的小棉袄。随着妹妹的出生,萌萌开始感到失落,这种失落却没有引起父母的重视,原本的三口之家有了一丝失衡。萌萌不再寻求妈妈的拥抱,也拒绝爸爸接送,和妹妹也很少有情感交流。可在学校里,她依然是那个热情洋溢的天真少女。就像萌萌说的,若时光能倒流,她希望父母在自己很小的时候就生下妹妹,那样她会陪着妹妹一起长大,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总感觉有跨不过去的鸿沟。

  (图源PIXABAY, 图文无关。)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十年拍摄《零零后》,孩子的成长你懂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