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层次越高的人,越不会丢掉这种素养
日期:2018-01-08 作者:小椰子 来源:精读 阅读:

层次越高的人,越不会丢掉这种素养

  “ 专注做点东西,至少,对得起光阴岁月。 ”

  \ 1

  前几天,刷微博时看到了安吉拉大宝贝的一条拍摄花絮,不禁笑出了声。

  在拍摄《建党伟业》的时候,Angelababy和刘德华有一场对手戏。

  场景是将军蔡锷和名妓小凤仙在火车站诀别,两人依依不舍

  刘德华稍微酝酿了一下感情,眼眶就已经泛红,眼泪即将夺眶而出

  而另一边,baby的表情永远波澜不惊平淡无奇

  导演只能无奈喊CUT,询问baby要不要催泪棒。

  刘德华也很无语,只能说:“等她(眼泪)什么时候出来,什么时候再拍。”

  为了让baby能够演出离别感觉,刘德华很耐心地给她说戏,希望她能理解人物情感

  后来,催泪棒和眼药水双管齐下

  在用光了大概1瓶眼药水后,baby那精致又僵硬的五官,空洞的眼神神秘微笑唇,仍是完全没有演出那种离别的伤感

  有人说,在当今的娱乐圈,流量比演技重要

  毕竟,开口有配音、拍戏各种替、不用实景拍、后期全包圆。

  演员刘涛曾谈到,自己在片场中遇到过一位“数字小姐”,念台词只用“1234567”代替,全靠后期配音。

  许多流量小花小鲜肉们,恨不得一年能拍一百部戏,根本无心在琢磨剧本和塑造人物上下功夫

  前些日子大火的《演员的诞生》,就像一面照妖镜。

  从郑爽的频频笑场,到欧阳娜娜的“你清醒一点,蚂蚁竞走十年了!”,再到黄圣依的“含笑半步癫”......

  无一不暴露出流量小花们专业能力的欠缺。

  而章子怡在节目中一次又一次的发飙、黑脸,却赢得了观众的欣赏和支持,凭的就是其专业素养过硬。

  当今这个浮躁时代,我只佩服那些拥有专业素养的人。

  \ 2

  看过“每日人物”关于演员马丽的报道。

  在电影《羞羞的铁拳》中,马丽彻底颠覆了形象,把自己塑造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纯爷们”。

  为了提前进入“性别改变”的状态,在电影开拍前的4个月准备期中:

  她没有穿过一次裙子;

  无论站在哪儿,都要把一条腿搁在凳子上不停地抖;

  吃饭像男人一样狼吞虎咽

  能葛优瘫就绝不端庄地坐着;

  走起路来都是虎虎生风,像随时准备去约架。

  而在拍摄期间,马丽也从不把自己当成女人

  有一场戏,男女主角需要坠入露天游泳池中。

  马丽吊着威亚一次次掉进冷水里,并且由于掉入泳池时是仰倒的,呛了很多次水。

  这场戏,他们拍了整整两天。而那两天,刚好是马丽的生理期。

  此前,她已经连续工作了20天没有休息过,“那种筋疲力尽不是语言能够形容的。”

  拍完戏后,马丽回去换下湿衣服,终于忍不住在酒店走廊里嚎啕大哭起来。

  导演经过,心疼又内疚地道歉:“对不起,我都快忘了你是女演员了。”

  什么是专业素养?

  大前研一在《专业主义》中说过:“绝不认为自己的本领是绝对的,而且准备花费一生时间去磨砺自己,并且乐此不疲

  拥有专业素养的人,他们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技能,具有永不厌倦的好奇心和进取心。

  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的专业工作中,忘掉自我。

  英特尔公司前CEO安迪·葛洛夫说:“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

  深以为然。

  \ 3

  当今这个时代,浮躁成为了一种通病。

  多少人一份工作往往坚持不到半年,就失去了继续深造的兴趣

  一本有深度的书往往看了不到三页,就彻底束之高阁

  坚持最多的事情,就是坚持不下去。

  我们总是试图寻找着一些成功的捷径,面对各种诱惑时忍不住三心二意。

  我们习惯浅尝辄止,习惯了得过且过混日子

  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下,那些具有专业素养、匠人精神的人,才显得如此可贵。

  李宗盛曾经在《致匠心》的视频里说:

  “世界再嘈杂,匠人的内心绝对、必须是安静的。专注做点东西,至少,对得起光阴岁月。

  2016年,一部豆瓣评分9.3分的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横空出世

  那些修复文物的师傅们,用几年、几十年的时光去耐心地摩挲一件文物。

  那种“择一事,终一生”的专业素养,似乎与这个时代格格不入,却令人为之动容

  修复文物需要匠心、耐心和沉稳

  进故宫当学徒,前三年,有一年半是磨性子

  铜器组的师傅说:“刚来的时候,就扔给你一个氧化的浑身绿色的青铜器,就让你在那儿磨,一点儿一点儿地磨,把铜器上的氧化物磨掉了,你的性子也就磨出来了。”

  他们的“慢”和专注,让故宫文物得以熠熠生辉

  而另一部纪录片《寿司之神》,同样将这个时代的匠人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

  位于银座地下的一家寿司店店主小野二郎,虽已年过90,做寿司超过了75年,仍然每一天都在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

  美食界有个定律,要想做出美味,必须要对食材有着最充分了解,并且要善待食材。

  小野先生总是充满虔诚地细细腌渍每一片鱼肉,精心烹饪每一粒硬米,专注炙烤每一张紫英。

  他一直保持着自己的节奏,知道捏哪个位置做出来的味道绝对好吃,一边捏一边琢磨是否能达到最佳效果

  他的一生,只倾注于钟爱的一件事物里,不断追求专业和极致。

  美味寿司的背后,是匠人所付出的心力以及绝不妥协的信念态度

  在如此浮华喧嚣的世界里,这种“一生只做一件事”的专业素养,令人肃然起敬

  在这个信念感日渐缺失的年代,我们需要一种生活的态度,一种心存目标、能静下心来磨练自己的态度。

  \ 4

  2条建议,送给想要提升自己专业素养的你。

  ①拒绝浮躁,跳出舒适

  在浮躁的演艺圈里,有这样一位异类。

  在事业上升期时,他推掉许多大热的影视剧剧本,跑去演话剧;

  已过而立之年的他,觉得自己还有很多东西要学,便挥一挥衣袖,远赴美国学习

  经过人生起起伏伏,在没有戏的日子里,他都会静下心来读书,在书中沉淀自己。

   

  低谷时坚持,巅峰时沉淀。

  正是这种敢于不断挑战、钻研的精神,让胡歌的表演愈加有深度。

  大前研一在《专业主义》中提到了这样一类人:

  他们对自己总是抱有适可而止心态,对新事物缺乏兴趣,更谈不上挑战精神了。

  对于全新的或自己不了解的东西,他们平时没有形成贪婪去吸收的习惯。到了关键时刻,便选择抵抗,或是逃避

  而遗憾的是,大多数人都停留在这个层次

  怠慢自己的智慧,不肯跳出舒适区,其实就是放弃自我成长

  而只有学会在浮躁中沉淀,跳出舒适区,磨砺自己的心性,才会具备厚重人格,在生活和工作中沉稳而不摇摆。

  就像精读君此前在《成长词典》词条《43:舒适区》里提到:当你走出舒适区,你会习惯于最佳焦虑状态。

  ②每周进行一次工作复盘。

  复盘,指的是:做完了的事情,再从头过一遍,不断检验和校正目标;分析得失、找原因;提高认知,总结规律

  复盘的实质是从经验中学习,是学习最重要的形式之一。

  如果不反思自身,不断优化自己的技能,不逼自己去尝试新的技巧,一个人很难有新的进步。

  那些优秀人才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不断追求成长,一步步完善和优化自我。

  不进行复盘,你永远不会知道自己还有多少提升的空间,自己能够上升到何种高度

  有人说,这是一个浮躁的时代,一个投机比踏踏实做事更能获得暴利的时代,一个自私狭隘暴戾之气浓厚的时代。

  在这样的时代里,希望我们能够不忘初心,认认真真做事,学会用新的知识充实自己

  龙应台说过:“我们最终极的负责对象千山万水走到最后,还是’自己’二字。

  唯有沉下心来,将时间和精力花在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上,才是真正做到对自己负责。

  世界再嘈杂,走得再远,我们也不要忘了来时的路。

  共勉。

  作者:小椰子,精读主创,人生必须活得swag一点。

  也许你想看更多小椰子的原创文章

  你的不自律,正在慢慢毁掉你

  层次越低的人,越喜欢花时间在这3件事上

  定期扔这3样东西,你会活得更高级

  提升专业素养,可以从每天早起睡前阅读一条《成长词典》里的词条开始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成为《成长词典》会员,从词条“193:“思维导图”、353:专业主义开始学习。

  留言有礼

  今天点赞数第1名的留言,精读君赠送《成长词典》1个月使用权益(不重复赠送)。

  ↓订阅成长词典,坚持每天读透一个概念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层次越高的人,越不会丢掉这种素养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