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全中国最有名的交警,自曝摊上大事了……
日期:2022-07-14 16:55:47 作者:正经婶儿 来源:正经婶儿 阅读:

全中国最有名的交警,自曝摊上大事了……

  还记得主持《谭谈交通》,享誉华语地区的谭乔吗?

  7月10日晚,谭乔发布微博说,《谭谈交通》包括与之相关的二创视频,已经被全面下架。

  并且可能面临数千万的巨额赔偿。

  据了解,起诉者是成都某术公司。

  某术认为谭乔只是《谭谈交通》的表演者,如果使用节目素材,需要支付报酬。

  如果谭乔想证明自己是作者,那么他需(向法院)证明自己是谭警官。

  对此,谭乔说,他现在还不清楚自己的视频怎么和这家公司扯上了关系。

  网上也是一片不理解。

  作为《红绿灯》节目的一个栏目,参与制作《谭谈交通》的有两个部门。

  一个是成都广播电视台,一个是成都公安局。

  民营企业,是怎么拿到公益视频的著作权的?

  另外,有人扒出,成都某术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3月16日。

  无一人参保,注册资金仅50万。

  但这个公司在今年4月份开始发起大量著作权诉讼。

  被告有B站、华为、腾讯、优酷、爱奇艺、搜狐、百度、咪咕、乐视、快手等等各大平台。

  不过,这次谭乔碰上的事情还是有点不太一样。

  据他说,《谭谈交通》带有新闻传播属性,是公益普法视频。

  所以自开播以来,一直是以无偿的方式提供给观众。

  这么一来,自然就没有主张过版权。

  那么视频被大规模下架,也就说明“成都某术”可能是理由充分。

  所以,悲观地推测,这件事会很复杂。

  但无论如何,公道自在人心。

  谭乔是什么样的人,《谭谈交通》是什么样的节目,看过的心里都有数。

  1972年,谭乔出生在成都一户普通人家。

  爸爸是邮电局的汽车维修工,妈妈是百货大楼的售货员。

  小时候的谭乔很聪明,但没用在学习上,全用来听评书、学表演、维修收音机了。

  这也导致他勉强读完职高后不得不踏入社会闯荡。

  摆过摊,刷过墙,路边小摊切过墩。

  当过兵,喂过猪,和民工一起住过大仓库。

  在部队里,谭乔有一个关系不错的四川老乡,叫王迅。

  后来王迅做了演员,谭乔选择考编。

  1995年夏天,成都招聘交警,谭乔报名参加了。

  那时候对考编还不是很重视的谭乔,在亲眼见过一场交通意外后,产生了这样的想法:

  “以后我要是当了交警,一定要让大家知道交通安全的重要性。”

  如愿被分配到成都一大队的谭乔,每天准时站5个小时在路口执勤,疏导交通,纠正交通违法。

  后来随着成都二环开了高架,三环慢慢建起,马路上的车越来越多,交通矛盾也越来越大。

  为此,谭乔又给交管局科学规划处写了很多建议,他设计的椭圆形隔离栏还拿了奖。

  但指挥交通到底是一件苦差事,谭乔在路口一站就是10年。

  等到新鲜感殆尽,同事陆续升职加薪,他也感觉到了深深的疲惫。

  而且当年,还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就是执勤期间,与纠正交通违法行为无关的话不能说。

  换句话说,就是只能说工作上的话,不要和道路违法者进行过多的交流。

  这让谭乔很不理解:

  “这句话不好界定。我对别人多关心一句,多问一句,你说跟纠正交通执法有没有关系呢?我觉得是有的。”

  但规定就是规定,他也只能回到家,瘫倒在沙发上,一言不语。

  转折发生在2004年5月1日,那一天《道路交通安全法》开始实施。

  为了普及新规,成都电视台和交管局打算策划一档和交通执法有关的节目。

  于是,电视台开始到交管去抽派人。

  相比局里根正苗红、一本正经、不苟言笑的交警,爱说话的谭乔反倒上镜效果更好。

  就这样谭乔成了“谭sir”:

  “大家好,欢迎收看《谭谈交通》。”

  有了新身份的谭乔,每天早上8点出门,9点开始在成都街头“抓人”,下午又要赶回电视台剪片,确保当晚播出。

  虽然节目最后时长也只有5—10分钟,但没想到,收视率十分火爆。

  更没想到的是,在“道路违法者故事”里,会发生那么多既搞笑又感人的真实故事。

  比如“腰马合一”片段:

  贝斯特橱柜的“广告植入”:

  非主流少年的雌雄之争:

  还有那个“到二仙桥需要走成华大道”:

  “到二仙桥!”

  “我问你该走哪条道。”

  “成华大道!”

  “你这车能拉吗?”

  “只能拉一点点。”

  危险也有过。

  有一辆红色奥迪不断变道、狂飙,被拦下还想跑,谭乔气得一下跳到对方车盖上。

  还有一位货车司机,被拦下后不服气,拿棍子想打人。

  寻找违法跑路司机,也是谭乔的主要工作。

  其实违法行为都没有特别恶劣,但因为是做节目,大多数人还很抗拒镜头,觉得丢人,不愿意和谭乔多说。

  为了能聊起来,谭乔下班后就捡起课本,重新学习文言文、古诗词。

  还要关注社会热点、娱乐八卦,以及各种流行歌曲,然后想办法把这些融进节目中。

  慢慢地,遇上“恹恹的,激动的,暴跳如雷的”,他也都能聊起来了。

  在2005—2018年这13年间,将近3000个故事中,谭乔说得最多的:

  一个是安全,一个是“我这次就不罚你的钱了”。

  因为他知道,普通老百姓很艰难,生活很不容易。

  哪怕是罚20块钱,这些生活在成都三环外的人都会很心疼。

  有一次他碰到用三轮车拉货搬家的一家人,嘴上说着要跟踪去看看是真是假,其实是为了帮他们搬家。

  临走时还塞给了这家人几百块钱。

  还有一次,他抓到一名非法营运的男子。

  男子说他的女儿在成飞医院透析,正好顺路拉了一个人,不是故意的。

  谭乔不信,就让男子带路去医院,结果证明情况属实。

  但谭乔还是开了罚单,非法营运要罚,不过他也给男子留下了一叠钱,碰到弱者也要帮。

  有一句话说:

  “所谓弱势群体,就是有些话没有说出来的人。就是因为这些话没有说出来,所以很多人以为他们不存在或者很遥远。”

  但在《谭谈交通》里,这些人被看到,他们的话被听到。

  也因为谭乔对他们的理解和包容,才让更多人能笑对生活。

  甚至很多车主为了和他聊天,让他开解,还会故意违规不系安全带、开车吃东西让他抓。

  知乎上对谭乔和他的节目有一条这样的评价:“看这样真诚关心普通大众的节目和谭警官,我是真实感动了。”

  可谁也没想到,感动最终变成了抑郁症和病痛。

  在谭乔走红后,综艺邀约就没有停过,有的电视台还高薪来挖谭乔。

  谭乔都婉拒了。

  他想做的是——让成都交警的形象“全国皆知,甚至全球皆知”。

  结果转头因为录节目很少回交管局,和同事关系闹得很僵。

  领导常常批评他:“看看你同事关系处成啥样。”

  在发现谭乔买了新车后,看他不顺眼的人也抓住机会开始谩骂他。

  “做谭乔的时候,会想到要把谭警官的形象顾到。但越是这个样子,我越容易产生一种人格的分裂。总是问自己,这个时候我应不应该是谭乔?”

  好人难当。

  出于本心抗拒,最终谭乔无奈选择离开,甚至没有好好告别。

  他给同事们发烟,说以后多多关照。

  有人突然站起来,指着他说:“滚出去挣你的钱,这没你的位置。”

  “很多人羡慕我有名气,却不知道我在被子里哭了多少个日夜。”

  回归普通生活的谭乔也不好过。

  在节目停播的2018年,离过两次婚的谭乔有了新的家庭。

  但是因为有一次出门,新婚妻子染着黄头发,被人拍了发到网上,招来非议。

  “谭警官因为她连工作都不要了。”

  女儿出生的第二年,他和妻子一起被确诊了抑郁症,岳父又查出糖尿病,岳母患上了结肠病变,母亲也因为高血压住院。

  同龄人已经准备养老了,他还天天去医院报道,为奶粉钱发愁。

  “谭乔是凡人,吃五谷,生百病,我的家人也是。”

  也正是生活如此不如意,谭乔开始想着救赎自己。

  比如寻访“福贵大爷”。

  当年,这个父母、哥哥、妻子相继离世的大爷在节目中说,要“往前看”。

  10年过去,谭乔想知道,大爷往前看到了什么。

  后来在粉丝的帮助下,谭乔联系上了“福贵大爷”。

  当看到大爷过得非常好时,谭乔的内心敞亮了许多:

  “那么艰难的人生,人家都能过好,我凭什么不行?这些年感觉还是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好像抑郁都减轻了。”

  在“福贵大爷”之后,谭乔又拜访了二仙桥大爷、吕老板、气球哥。

  他把这些视频发到网上,连带着《谭谈交通》以前的视频存货,以另一种方式延续了这档节目生命的同时,也和自己握手言和。

  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目前,谭乔打算向刑法专家罗翔求助。

  正和他一起拍视频的手工耿也开导谭乔。

  手工耿说,谭sir,你也别拍视频了,到我们厂里打螺丝吧。

  谭乔回答,手工耿啊,你说得我心梗都犯了,打螺丝能赚多少钱啊!

  从谭乔还能开玩笑来看,他的精神状态应该还可以。

  最后这件事还是得交给法官来宣判,相信必将有一个公平、公正的处理结果。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全中国最有名的交警,自曝摊上大事了……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