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昨夜月明人尽望
日期:2022-07-14 16:50:12 作者:和菜头 来源:槽边往事 阅读:

昨夜月明人尽望

  昨天晚上,我参加了在朋友圈举办的超级月亮摄影大赛,取得4赞5回复的成绩,其中有一条回复是我回答朋友的问题,由此可见我的人缘之差。如今在朋友圈发摄影作品难度很大,尤其是这种大家都积极参与的摄影比赛,人们都变得很挑剔。想要取得一个好成绩,像我这样拍照然后直出是没有任何希望的。最起码也应该把手机置于我的脑后,拍摄一轮明月照在稀稀疏疏的毛发上,如同满月朗照疏林,通过这样的构图才有一丝入围的可能。

  超级月亮本来是很寻常的事情,自从天文台发现特殊天相能够引发公众关注之后,超级月亮就已经成为天文台和媒体的宠儿。隔三差五就要通知一次,不是十五年内最圆的一次,就是下一次需要再等178年,诸如此类的宣传语。昨天的情况有所不同,韦伯天文望远镜刚刚发回130亿光年之外宇宙的样貌,这让人们有了更多动力走到窗前,凝望天空上的那一轮白玉盘,引发无尽的遐思。

  当晚就有读者心神激荡,跑到我这里来发出一系列天问:宇宙之外有没有存在?时间有没有起点?宇宙有没有起点?我为何要出现在这个世界?我的出现对于这个世界意味着什么?灵魂是否不朽?死后人又会去向何方?过去的时间消失在了哪里?未来的时间又隐藏在哪一个角落?

  我想,那一晚站在窗前,如此发问的人应该并不少。每次意识到宇宙无限,时空绵延,月光照彻古今时,人就不免意识到自己的脆弱和渺小,无端端生出许多感慨来,发出幽咽不绝的长叹,从侧面证明狼人满月之夜变身的真实性。

  那些感慨,以及在那些感慨之上的天问,很早就已经有了。在佛陀在世的时候,他把类似的问题分为四类,一共列举了十四个问题,把它们称之为“十四无记”。诸如世界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是又有限又无限,还是既不有限既不无限,或者心灵和肉体是相同的还是不同的,是即相同又不同,还是既不相同也不相异的,这样的问题称之为“无记”。佛陀明确表示,他拒绝回答。

  对此,他有一个著名的解释:假若一个人中了一支毒箭,紧急送去就医。而那个人对医生说,我不想把这支箭给拔出来,除非我先知道射箭的人是谁,他的身高体重肤色深浅,射我的是什么弓,用的什么弦,箭簇是什么材质,箭羽是什么羽毛。如果他坚持要弄清楚这些问题,那么在他得到答案之前就已经毒发身亡。

  佛陀的意思是说,人活在这个世间,最重要的事情只有两件。一件是认识到痛苦的普遍存在,另一件是如何让痛苦得以止息。这就像是一个人身中毒箭,需要立即得到治疗。而十四无记所涉及到的所有这些问题,和救治完全无关,反而会让人浪费时间,错过了救治的机会。不止如此,讨论这些问题还会增加人和人之间的许多纷争。因此,他不愿意回答类似的问题,也不支持弟子去思考这样的问题,认为这是本末倒置,对于求得解脱没有任何帮助。

  当然,来向我提问的读者可能并不认同。既不认为世间的真相就是苦,也不认为自己有什么苦需要平息的,所以也就不能接受针对十四无记的拒绝理由。反而会认为凡事都应该有一个答案,追问下去就是在迫近真理本身。怀抱这样的想法,我想他在短时间内可能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倒是在面对一轮明月的时候,增加了许多烦恼和苦闷。有时候一想到人生的短暂,自己坐在一个大球上飘浮在虚空之中,甚至还会因此而感到惊惧。

  我想,一旦开始思考漆黑太空里悬浮着的一个球,所有人都应该会感到黑暗和寒意,这是因为目光过于遥远的缘故。这时候不妨把目光收回来,看一看人间烟火,就会感觉到暖意重生。比如说可以重读一下唐代诗人王建的这首诗作: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昨夜月明人尽望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