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的故事,大都是有关黄土的记忆。在此之前,看到相关的文学作品或者影视资料都表现出来黄土高原之下人们的豪爽大气的态度和坚毅勇敢的神情,这让我对《白鹿原》格外得期待,期待着那生活的人们的美好,却不知是乱世弄人,欲望扰心的另一番黄土面貌。
翻开书页,映入眼帘的是白鹿村的家族气势,为此,我颇有兴致;渐入中途,闯入内心的是两代人的多变面孔,对此,我心有余悸;终到尾声,刻入脑海的是白嘉轩的沧桑迷茫,见之,我倍感痛心。书中描写到的生活离我们现在很远很远,远到有点不真实。我在自问自答中,不断摸索中,看完了这一本书,心中不禁害怕那个年代生活的人们,但又惋惜那个年代的他们。时势弄人,他们来不及一步一步规划自己的人生,从而选择了走一步看一步,渐渐地,他们在路上迷失了自己,甚至失去了自己,竟狼狈得心安理得。
在那些混乱的日子里,又有多少人能独善其身呢?虽然故事主线是以田小娥为节点,一环一环扣上了所有人多变的样貌,也让他们的欲望一步一步变大,但是我对她并没有太细致的想法,反而让我倍感心疼的人是白孝文。一个安分守己的人,一个一族之长的唯一后人,一切都谨遵长辈意愿的忠厚人,万万没想到竟变得那样不堪入目。那个在人群中争抢白粥的邋遢面容,面对干爸时候的不耻面孔,还说道:“光景差哪不好,人自得自在。您要是不肯给我一个馍馍,就别在这说风凉话了!”看到这的时候,我的心凉了一大截,我不敢相信这是我想象中白孝文的台词和做派,简直是物是人非啊!
时代浪潮容不得处在这风口浪尖的人们独善其身,可是也绝不能就此湮灭,应勇立潮头,乘风破浪才是!钱钟书先生,曾在《围城》中写道:忠厚老实人的恶毒,像饭里的沙砾或者出骨鱼片里未净的刺,会给人一种不期待的伤痛。白孝文何尝不是这忠厚老实的人呢?我真真切切地产生了一种不期待的伤痛。虽说书中描写的时代过于动乱,可是也不能自乱阵脚。也许,我这种上帝视角,很难感同身受到那个时代的不易,但是我希望现在的我们可以一直善良。现在的社会上也许也存在着形形色色的“白鹿村”,也会有各式各样的“白孝文”,但是我期待他们都可以拥有在浪尖上的笑容,不能轻易就被生活吓到,也不允许欲望无限膨胀从而狼狈不堪,因为这不只是一两个命运的悲哀,也是一个社会的悲哀,更是一个时代的悲哀。
让时势往前,让自己归心,不落于潮后,也不能欲往其前。愿你我在乘风破浪之时,谨记着扬帆起航时的那点点梦,莫让它失掉了光泽而暗淡,这样可能就看不到前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