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稀记得,小时候读到少年闰土的欢喜情形。那个带着银项圈的小男孩在我的脑海里存在了很多年,加上我生活的村庄也有这样一番田园乐事,不禁喜欢上《故乡》中的少年闰土。最近重读《故乡》,我又有了不一样的感觉。少年的闰土依旧可爱,成年的闰土让我倍感惋惜,但却真实。或许,这就是生活。
重回故乡的鲁迅,面对故乡的变化触不及防,记忆中的那个地方换了容颜,就连亲爱的人儿也变了模样。深冬的故乡,萧索的村庄,在鲁迅看来是没有一丝活气。而在我看来是惋惜的,惋惜这昔日的热闹村庄,惋惜这里温暖的人们。每个人都有记忆中的故乡,那种空气都是甜甜的故乡,牵引着多少外出的游子。鲁迅侧重描写闰土的变化来述说故乡,一个富有灵气的少年蜕变成在苦难中挣扎的麻木成年人。“只是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或许,这就是生活吧。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在那个年代,吃穿都顾不全,封建思想却又那样禁锢人的思想,让人们变得麻木。闰土只是那千千万万人中的一个,这是鲁迅的悲伤事,也算是那个时代的悲哀。
我记忆中的故乡,与鲁迅的有几分相似。许久未回,那些一起去掏鸟蛋捉泥鳅抓知了的小伙伴都去镇上读书了,还有一些大哥哥大姐姐开启了新的生后,为生活去很远的地方工作。以前郁郁葱葱的田野,堆满了小孩子的打闹声,田边的小河总有几个调皮的孩子在岸边戏水打闹,那时我也是其中一员。而如今,村里的小孩渐渐少了,老人渐渐多了。村庄多了很多宁静,少了我印象中的美好。稻田失去了往日的生气,村庄少了很多嬉闹的身影。我开始怀念了,那个很有趣的故乡。
每一天的推进,我们开始步入一个个新的生活阶段。每个人都会开启新的日子,闰土也好,故乡也罢,都在进行着命运里该有的环节,只是我想象得太美好,过于童话了。生活依旧在继续,路是人走出来的,一切都在慢慢变好的,我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