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可持续发展的18条(讨论提纲)
1.当学校政令不畅通时,或者出现县级通报的处室,学校中层干部是否需要调整?如何调整?对懒作为、慢作为的干部、处室考核不达标是否需要扣除25%的分值?若要扣除,该扣除多少?
2.中层干部要加大培训力度,要从敬业精神、办事能力、处室协调能力和处世人才培养能力等方面进行中层干部的培训,如何实现培训的目标?校外跟岗实习和校级干部讲座培训?
3.现七、八年级分班的问题:现七年级是否还需要调整?是否需要给普通班学生更多的机会?八年级重点班是要设置梯次班还是要设置平行班?科任教师是否需要调整?另一个重点班班主任的人选确定是来当?现八年级是否要设置末尾班?
4.新七年级如何设置班级?两个重点平行班,还是梯次班?班主任人选是谁?是否需要设置末尾班?
5.年级安排:第一层:七年级;第三层八年级;第四层:九年级,按照步步高升的寓意安排,九年级在四楼少人打扰,可以多留在教室以及上级部门控辍保学的检查。
6.班旗是否要重新设置颜色,七年级为绿色象征希望,绿色代表新的生命和生机,八年级设置黄色黄色是由红色光和绿色光叠加而得,象征寓意给人愉快,充满希望和活力的感觉,九年级设置为红色代表积极、主动、开放、热情、乐于与人交往的性格,有开门红的寓意。
7.新课改该如何监督落实?如何对教师就课改问题的落实进行有效监督?分值该如何落实到绩效考核上?
8.班级学习氛围是否需要考核?如何进行考核?(从班级文化的布置与内涵、班主任对学习小组的激励机制、班级比赶超学习氛围的营造由教务处深入班级了解)学校的学习氛围如何营造?校园文化该如何建设?
9.是否需要开展校级微课题的研究?主要研究哪些方面的课题?如何做好规划?
10.文科类的早读读本是否需要做?如何做?是否需要重新调整早读课?例如时长、课时、地点、个人自读还是齐声朗读等?实验教学是否需要建立校本课程?如何主持开展?包括哪些实验?
11.分层作业设计该如何设计?包含的内容要包括课标内容、核心素养和高频考点,周测的典型例题和分层作业中包含的知识点及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是否需要说明作业的解题思路?是否要阐释一题多解或一题多变的特点?
12.要进一步完善集体备课的要求,个人备课的任务划分清楚,个人备课要求精备,要求涵盖部分为教学而补充的教学资源,特别补充新的研究动态和观点等。
13.学校教学技能比赛如何推进?是按照全校性的还是按照教研组来举行?如何提升读书分享的效果?(目的要让学生真正读书,而不是在网上摘抄读书心得再分享)学校是否需要检查学生的读书笔记或者读书心得体会等?
14.学校要开设哪些社团?如何开展?是否需要从星期一到星期四?社团指导老师如何提升社团指导能力?如何加强社团课程建设?如何考评社团的效能?是否需要专人来督导?社团的纪律要强化,社团活动的场地是否要落实?是否需要每学期开展一次社团的活动的展演或展示?
15.如何推进和落实劳动教育?劳动教育包含校内劳动:教室和清洁区的卫生、清洁区的杂草清除、清洁区的花草维护、个人花草的养护、劳动基地的劳动(种植花草、经济作物或蔬菜瓜果等)、每学期的包饺子活动、春季学期的包粽子活动和秋季学期的包荷叶粑等活动、腌制腊肉或牛干巴等活动;家庭劳动教育:学会煮饭、学会炒菜(每学期会炒三样菜品或拼盘摆盘)、每学期的田间劳动包括春季学期种植劳动、秋季学期的采摘收割劳动等。班主任要对劳动教育进行记录和考评,每学期是否安排一天的时间作为劳动节,对学生的劳动技能进行展示?
16.德育是学生健康成长和习惯养成的关键,如何提升我校德育层次和内涵?围绕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两条教育理念的主线,落实“五育并举”和“五美养成”,即“五育并举”为德智体美劳;“五美养成”即语言美(语言习惯)、行为美(行为习惯)、学习美(良好的学习习惯)、仪态美(良好的卫生习惯)、心灵美(内心充满正能量),养成途径:校园文化的渲染、班级文化的熏陶、学校活动的内化等,通过班级加分和展示,学生个人积分的展示等项目传递正能量。
17.活跃校园文化活动,如何设置我校每月一主题活动?如何凸显主题活动的教育意义?
18.如何对参与各项活动或建设的老师进行考评?本职工作的老师是否要加分?对没有参加活动的行政是否要加分?每次活动结束后是否需要对活动进行评价或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