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默耕耘的老师
有一种感情叫做“老师和我”。昨日是教师节,从微博到朋友圈,处处都是向老师问候致敬的祝福语,路经学校路段,听见几个背着书包的小孩子笑呵呵地说着,“今天我对每一位老师都说了‘节日快乐,老师辛苦了’,老师笑了!”多么淳朴的一句话,蕴含了小孩子对老师往日教导的感恩之情,也勾起了记者本人那些久远模糊却清晰的回忆。对于许多人而言,恩师是一种温情的存在,经久难忘,师恩已内化成前进的动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传承。让我们把这一个个最平凡的故事、最温暖的回忆汇成一句:感恩吾师。
有这么一位老师,她在湛江市第二十中学教语文,一张清秀的脸容上戴着眼镜,显得娴静文雅,笑起来的时候,若隐若现的小酒窝总让人有莫名的亲切感。在学生眼里,她不仅是一位好老师,还是知心大姐姐。她不仅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还为学生“排忧解难”,温暖了青春时期不少学生叛逆的心。无论风雨,每天晨读,她早早出现在教室里,陪着学生一起大声朗读;上课时,她用清脆声音通俗地讲解生涩难懂的文言文;下课后,她在办公室耐心给学生分析做错了的习题;放学后,她或与学生坐着聊天、或与学生结伴而行听学生说话……
三尺讲台的坚守,传递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为人处世的信念。她曾教过的一个学生,至今仍然对她心怀无尽感激,“一个人一生中总会遇见一个改变自己一生的恩师!如果当年没有老师那一句话,可能我就考不上大学,更甭提能找到好工作了。那是高一学期的最后一次家长会,老师在教室走廊上对我的父亲说:‘她是个感性的小姑娘,虽然理科成绩不理想,但对文科是相当努力认真的,可以让她好好发挥长处,把文科成绩再拉高,巩固下理科成绩,上大学肯定没问题!’一句话,却让躲在父亲身后的我潸然泪下,这句话,彻底改变了我对学习的态度,让我咬紧牙关,在文理科成绩不均衡的困境中杀出了一条‘血路’,方成为了今日的自己,真的谢谢老师!”
2020年,是黄老师在三尺讲台上的第十九个年头,这个教师节,她收到了来自各地她的学生发来的祝福信息,她都一一认真看了、回复了,对着屏幕那端的学生,她戏谑说,“19年了,都成老人了!”她的学生立即回复道,“老师,您在我们心中永远是当年的大姐姐!”